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律疏部·论疏部 >

瑜伽师地论略纂 第十四卷(8)

论云又法生已余停住因不可得故者。此破正量部师。立眼根等色一期停住不经生灭。应量破云。眼等诸色离刹那住外无别住因(宗)。是有为故。有生灭故

  论云又法生已余停住因不可得故者。此破正量部师。立眼根等色一期停住不经生灭。应量破云。眼等诸色离刹那住外无别住因(宗)。是有为故。有生灭故(因)。犹如灯电及心心所(喻)。本比量也。亦可。更以比量。破云。眼等诸色应非久住。所余久住所不摄故。如灯电等。若是久住。定所余久住所摄。犹如虚空。又量天眼等诸色无久住。因。眼等灯等之中随一摄故。犹如灯等。若久住者。定非眼等灯等之中随一所摄。如虚空等。异喻
  论云是故当知等。下结可知也
  论云若谓火等等者。谓萨婆多救。灭亦有因。如因火故薪等方灭。此即火灭因。作此救者。亦不应道理。言由彼与彼等者。言此火与薪既俱生灭。不可与灭为因。如火与薪俱生。即火非生因。既与薪俱灭何得与灭为因。若言火与灭为因者。火既薪俱生。生即应灭
  论云现可得故者。现见薪为火依。火不能灭。何得将火为薪灭之因耶变异生缘说有作用等者。但此火为薪之变异生因问若火非灭因者。即此火所依之薪。为亦名薪。为从本为名为薪耶。若今名薪者。薪若未为变。可得名薪。既已为火之所变。即是异者。应不名薪。何得言火与薪俱生俱灭耶。若从本名薪者。此即所烧之薪。实非是薪。云何而言火与彼。能为变异生缘耶。若言此初刹那火。但与后念等。为变异缘。不与初念火所依。为变异缘者。若尔初念之火。应不烧薪。后念之煨常应生火。以所依非是薪故。答此中外人。约世人共所知。火能烧于薪。为灭之因。今论主返以共所知火。以为解释。如世间人。皆知别于余处将火以烧彼薪。论主云。将火烧薪。但能与彼薪。为变异之因。何者如世人共知。薪有故火有。则是与薪俱生。薪无故火无。得知与薪俱灭。又世人共知。薪由火故。则有煨烬之变。论主但约世俗道理。以通此救若约大乘实理。火等诸法才生即灭。无有将火能烧彼物。但由外火为缘。引起自心所烧变异之相故。初念火后才生。即时变异。为所烧相。不得言初念火为缘故。与后念变异为生缘也
  论云又诸坏灭乃至过失者。此破萨婆多义。彼立四相中灭相。是色等灭因。然彼复立未来色等。生时虽生相用。仍至灭相体随。今论主。约生时得有灭故。大可以灭为色等灭因故言生。俱不应理也。应立量云。未来灭相应当有因。汝许已有体故。犹如生相。问如汝无为。亦已有体。有何等用。此已有体因。为如无为。已有体故无用。为如生相。已有体故即有用耶。解云萨婆多立三世名。自然不摄无为也。何者未来世名。已有。现在世名正有。过去名将有。但言已有体因。则简非无为故。不可将无为为不定过。亦不可将现在法。为不定过也。复应立量云。汝未来生相应当无用。未来摄故。犹如灭相。此比量与前比量因。互用皆得也
  论云论由依处故或由相等。此中名下。次第广释至卷末。是如本地第三卷。此中色根诸不坏。谓由二因。由羸损等。如本地第三。翻根不坏。此中有障。非远勘本地第三。然彼有四障。有四种。与耳等根不同多少又于一眼虽闇障色名现前等者。谓蝙蝠鸺鹠等。眼根中有障。如颇胝迦中亦见物等以明故若圣慧眼一切种色皆是前者。此中即非五眼中慧眼。此是彼五眼中法眼。圣者以慧为道首故。言圣慧眼也
  六种所行性。本地分中第三卷。列名未解。此即说前文云。依处故。相方故。时故。明了不明了。以实色名明了。不实名不明了。全分等实。谓青等明了。不实谓长等假之。不明了作意正起中。第三卷本地。由四因。欲力念力等。依欲界身。发起色界大种。此色为是第八缘不缘等。如第一决择抄解。此中护月义顺护法。虽解见分。依界系相。分色界故。准种子时亦得何妨
  第五十五卷
  论云又如是言由一净心等。乃至当知此中依转所摄相续心由世俗道名发一心者。此中据缘事竟。随多少刹那量。名为一心。非唯一刹那心名一心。是此中意也。此即如本地第三卷云。起一心若众多心等是
  论解有分别心无分别心同缘现在不中。云由三因故等者。如集量理门论云。五识唯现量。同时意识亦尔。今此中五识。虽明了现量。不名有分别。不与寻伺等相应故。第六虽与五同缘现量。名为分别。以与寻伺相应故。若同缘现在。可得明了。若彼五识后意识。则不明了。缘过去故。如缘百千劫事。则不明了。如第五十一卷中破。今此第一因。既言极明了。故知缘现在故得有明了。非五识有缘过去。复得明了。第二因与五同时。既于五境作意。故知亦缘现在第三因二依资养故者。眼识有四依根。意识有五依根。四与眼同。第五加自。此谓意识依。自根及眼根二依。资养方能缘现在。若唯依一自依。即缘境不明了。此据散非定境。因此依眼为门。取境名资养。非同眼识依根名资养。又如眼等善恶识起。必由意引方得。由意资眼识故。得有善恶。方知意眼同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