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部第三 此下并依增一阿含经云。七佛父母姓字经云。第一维卫佛。第二式弃佛。第三随叶佛。此三佛同姓拘楼(长阿含经云。第一名毗婆尸佛。第二尸弃佛。第三毗舍婆佛)第四拘楼秦佛。第五拘那含牟尼佛。第六迦叶佛。此三佛同姓迦叶(长阿含经云。第四名拘楼孙佛。第五拘那含佛。第六同名迦叶佛)第七今我释迦牟尼佛。姓瞿昙 种族部第四 第一维卫佛。第二式弃佛。第三随叶佛。此三佛同是刹利王种。第四拘楼秦佛。第五拘那含牟尼佛。第六迦叶佛。此三佛同是婆罗门种。第七今我作释迦文佛。是刹利王种 第一维卫佛。父字槃裱刹利王。母字槃头末陀。所治国名刹末提 第二式弃佛。父字阿轮拏刹利王。母字波罗诃越提。所治国名阿楼那和提 第三随叶佛。父字须波罗提和刹利王。母字耶舍越提。所治国名阿耨忧摩 第四拘楼秦佛。父字阿枝达兜婆罗门种。母字随舍迦。所治国名轮诃利提那。王字须诃提 第五拘那含牟尼佛。父字耶睒钵多婆罗门种。母字郁多罗。所治国名差摩越提。王字差摩 第六迦叶佛。父字阿枝达耶婆罗门种。母字檀那越提耶。所治国名波罗私。王名其随 第七今我作释迦文尼佛。父字阅头檀刹利王种。母子摩诃摩耶。所治国名迦维罗卫。先大王名槃提(统而言之总有四族。一婆罗门二刹帝利三毗舍四首陀。然则后二族卑。非上尊之所托。前二种贵。寔正觉之宅生。婆罗门德行清高。刹帝利威恩遐举。智论曰随时所尚佛生其中。故释迦出刚强之世。托王种以振威。迦叶生善顺之时。居净行而标德也) 道树部第五 第一维卫佛。得道为佛时。于波陀罗树下 第二式弃佛得道为佛时。于分涂利树下 第三随叶佛得道为佛时。于菩萨罗树下 第四拘楼秦佛得道为佛时。于斯利树下 第五俱那含牟尼佛得道为佛时。于乌暂树下 第六迦叶佛得道为佛时。于拘类树下 第七今我作释迦牟尼佛为佛时。于阿沛多罗树下 夫绣桷丹楹者。非出家之高躅。荫松藉卉者。爰入道之清规。何者俗以形骸之可贵。故华屋以居之。道以室家之可累。故脱屣而弃之。凡百仕人孰能先觉。聿我调御之师。是曰生知。成道涅槃初生说法。皆依树下。斯其旨焉。有落发抽簪排荣剃利。可不景慕而置心哉 身光部第六 如观佛三昧经云。毗婆尸佛身六十由旬。圆光百二十由旬。尸弃佛身长四十由旬。圆光四十五由旬。通身光一百由旬。毗舍婆佛身长三十二由旬。圆光四十二由旬。通身光六十二由旬。拘留孙佛身长二十五由旬。圆光三十二由旬。通身光五千由旬。拘那含牟尼佛身长二十五由旬。圆光三十由旬。通身光长四十由旬。迦叶佛身长十六丈。圆光二十由旬。释迦牟尼佛身长丈六。圆光七尺。七佛身并紫金色(敬寻。法身平等非有优劣。但随机业异故现化不同。是以释迦牟尼出也紫金色而千比丘咸见赭容。十六信士遍视灰色。自彼之异佛常一也。类此而言谓无惑焉也)依弥勒下生经云。身长千尺圆光二十丈 会数部第七 第一维卫佛前后三会说经。有十万比丘皆得阿罗汉 第二会说经。有九万比丘皆得阿罗汉 第三会说经。有八万比丘皆得阿罗汉(长阿含经云。毗婆尸佛初会弟子有十六万八千人。二会弟子有十万人。三会弟子有三十六万八千人) 第二式弃佛亦三会说法初会说经。有九万比丘皆得阿罗汉 第二会说经。有八万比丘皆得阿罗汉 第三会说经。有七万比丘皆得阿罗汉(长阿含经云。尸弃佛初会弟子有十万人。第二第三会数并同) 第三随叶佛再会说法。初会说经。有七万比丘皆得阿罗汉 第二会说经。有六万比丘皆得阿罗汉 第四拘楼秦佛一会说经。有四万比丘皆得阿罗汉 第五拘那含牟尼佛一会说经。有三万比丘皆得阿罗汉 第六迦叶佛一会说经。有二万比丘皆得阿罗汉 第七今我释迦牟尼佛一会说经。有千二百五十比丘皆得阿罗汉 述曰。上来所列七佛说法度人多少者。此据小乘。如来初成佛时。创度外道回邪入正。声闻弟子以为亲侍。故限斯数。若据如来一代说法度三乘人得入道者。则无量无边。故奘法师云。依如西域。释迦一代说法总有三时 第一时中为诸声闻说有相法。为破外道执令悟得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