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苑珠林 第七十三卷 西明寺沙门释道世撰 十恶篇第八十四(此有一十三部) 述意部 业因部 果报部 杀生部 偷盗部 邪淫部 妄语部 恶口部 两舌部 绮语部 悭贪部 嗔恚部 邪见部 述意部第一 悲夫迷徒障重。弃三车而弗御。漂沦苦海。任焦烂而不疲。若螥蝇之乐臭尸。似飞蛾之投火聚。良由迷沈多劫备历艰辛。具受众苦迄今烧煮。故如来大悲不忍永弃。示其苦乐令其欣厌。故于此篇略明十恶罪福二行也 业因部第二 惟凡夫造业乃有多种。自有心与身口相称。亦有身口与心违者。据此而论。凡动身口皆由心使。若心不善方能损物。若内有善方能顺福。虽复损益不同。然三业之本。以心为源。故业起不同。略须料简。如成实论云。有三人俱行绕塔。一为念佛功德。二为盗窃。三为清凉。虽复身业同行。而有善恶无记三性殊别。当知罪福由心。身口业相善恶不定。是故四分律及成业等。若无心者。虽误杀父母。不得逆罪。亦如婴儿捉母乳身。则不得罪。以无染心故。若依毗昙。即说依报色起方便色。以为身业。声为口业。心是罪福体。隐而不说。若依大乘教中实说。身口色声常非罪福。若说善恶皆唯是意。如意地思量发动身口。即此意思。是身口业体。若直意思不欲发身口者。但名意业。故唯识论云。如世人言。贼烧山林聚落城邑。不言火烧。此义亦尔。唯依心故善恶业成。故经偈云 诸法心为本 诸法心为胜 离心无诸法 唯心身口名 故论释云。但有心识无身口业。身口业者。但有名字。实是意业。身口名说。亦如临终生邪见心则堕地狱。起正见心即生善处。是故论云。离心无思则无身口业。又遗教经云。纵此心者。丧人善事。制之一处。无事不办。又正法念经云。有五因缘。虽杀无罪。一谓道行无记心。二无心伤杀蠕动蚁等命。三若掷铁等无心杀生而断物命。四医师治病为利益故与病者药因打命终。五然火虫入。无心杀虫。虫入火死。如是五种虽断生命不得杀罪。故知所造发业皆由心起。又如杀中约心境。心境不同有上中下。初据境说。如杀畜生。比丘得波逸提。杀凡夫学人得波罗夷。杀害父母罗汉得五无间重罪。杀邪见断善根人。得罪最轻。不如杀畜生罪。故涅槃经云。菩萨知杀有三。谓下中上。下者蚁子乃至一切畜生。唯除菩萨示现生者。是诸畜生有微善根。是故杀者。具受罪报。中杀者。谓从凡夫至阿那含。上杀者。父母罗汉辟支毕定菩萨。若有能杀一阐提。则不堕此三种杀中。譬如掘地刈草斫树斩截死尸无有罪报。阐提亦尔(谓无重报非无轻苦)第二约心者。结罪由心。业有轻重。如嗔重则罪重。嗔轻则罪轻。故成论云。或以事重故有定报。如于佛及佛弟子。若供养若不供养。若轻毁心。或以心重故有定报。如人以深厚缠毒杀害虫蚁。重于轻心杀人。若心无嗔。虽杀上境乃至父母。亦不成逆(自下诸罪例有轻重文烦不述类准可知)又正法念经。云何不杀。若稻谷黍麦生微细虫。不捣不磨。知其有虫。护此虫命。不转与人。复不杀生。若牛马驼驴担负背疮中生虫。若以浆水洗此疮时。不以草药断此虫命。以鸟毛羽洗拭取虫。置余臭烂败肉之中。令其全命兼护此驴牛。恐害其命复护虫命。乃至蚁子。若昼若夜。不行放逸。心不念杀。若见众生欲食其虫。以其所食。而贸易之。令其得脱 果报部第三 如弥勒问经论云。十不善业道。有其三种。一果报果。二习气果。三增上果。果报果者。若生地狱中名果报果。习气果者。若从地狱出还生人中。依杀生故有短命果。依偷盗故无资生果。乃至依邪见故痴心增上。如是一切名习气果。又如萨婆多论云。如牛齝比丘常作牛齝。以世世牛中来故。如一比丘虽得漏尽。而常以镜自照。以世世从淫女中来故。如目连比丘。虽得神通犹常戏跳。以前世时曾猕猴中来故。增上果者。依彼十种不善业道。一切外物无有气势。所谓土地高下霜雹棘刺尘土臭气多有蛇蝎。少谷细谷。少果细果。及以苦果。如是一切名增上果。复有相似果。且如杀者。故与所害众生种种诸苦。因彼苦故。生地狱中受种种苦。以断命故。后生人中得短命报。由断他暖触性也(余准可知亦如上受报篇中地持论说也) 故涅槃经。云何名为烦恼余报。若有众生习近贪欲。是报熟故堕于地狱。从地狱出受畜生身。所得鸽雀鸳鸯鹦鹉青雀鱼鳖猕猴獐鹿之属。若得人身受黄门形女人二根无根淫女。若得出家犯初重戒。是名余报。若有众生以殷重心习近嗔恚。是报熟故堕于地狱。从地狱出受畜生身。所谓毒蛇具四种毒。一见毒。二触毒。三啮毒。四螫毒。虎狼师子熊罴猫狸鹰鹞之属。若得人身具足十二诸恶律仪。若得出家犯第二重戒。是名余报。若有习近愚痴之人。是报熟时堕于地狱。从地狱出受畜生身。所谓象猪牛羊水牛蚤虱蚊虻蚁子等形。若得人身聋盲喑哑癃残背伛。诸根不具不能受法。若得出家诸根暗钝。喜犯第三重戒。是名余报。若有修习憍慢之人。是报熟时堕于地狱。从地狱出受畜生身。所谓粪虫驼驴犬马。若生人中。或入奴婢身。贫穷乞丐。或得出家。常为众人之所轻贱。喜犯第四重戒。是名余报。疑使大意同痴。不劳别述。亦名五钝使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