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广百论释论 第七卷 圣天菩萨本 护法菩萨释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破根境品第五 复次如上所言。后当广破根境等者。我今当说。根是了别境界所依。将欲破根先除其境。境既除已根亦随亡。迦比罗云。瓶衣等物唯色等成。诸根所行体是实有。为破此计。故说颂曰 于瓶诸分中 可见唯是色 言瓶全可见 如何能悟真 论曰。汝宗自说眼等诸根各取自境不相杂乱。眼唯见色。瓶通四尘。岂见色时全见瓶体。此显瓶体非眼所见。非唯色故。犹如声等。岂不瓶体亦是色耶。我不言瓶体唯非色。但言瓶体非唯色成。故所立因无不成失。汝于现事既有乖违。而言悟真。此何可信。如眼所见唯色非瓶。香等亦然。故次颂曰 诸有胜慧人 随前所说义 于香味及触 一切类应遮 论曰。鼻舌身根。其境各异。全取瓶体。义亦不成。瓶非三根所取境界。一一比量如前应知。声既非恒。故此不说类其色等。声亦应然。如是一切瓶衣车等。皆非色根所取境界。非定意识取于外境。必随色根。瓶等既非色根境界。意亦应尔。若不尔者。盲聋等人。亦应了别色等外境。如是瓶等非根所行。皆是自心分别所起。若言瓶等与色等法体无异故。眼等诸根。如取自境。亦取瓶等。是故诸根。亦能渐次取瓶等境。若尔瓶等应是一切色根所行。即违诸根各取自境。或一瓶等体应成多。或许诸根不取瓶等。唯色等体是根境故。色等各别既非是瓶。如何合时成实瓶体。若言瓶等众分合成。见一分时言见瓶等。如见城分亦名见城。此亦不然。城非实故。城体是假。众分合成。见一分时不名全见。瓶等若尔。是假非真。汝等云何执实可见。又见一分言可见者。其理不然。故次颂曰 若唯见瓶色 即言见瓶者 既不见香等 应名不见瓶 论曰。若和合中有众多分。由一分故全得其名。谓于一瓶有色等分。由见色故言见瓶者。所余香等既不可见。应从多分言不见瓶。亦不应言色体是胜。瓶一分故。犹如香等。色等于瓶既无胜劣。应从香等名不可见。世间立名。或从多分。或就最胜。色上全无。香等有一。是故瓶等应从香等名不可见。是则外色亦应非实。是可见性。是瓶衣等不可见法。一分摄故。犹如香等世间共知。瓶色可见。云何得立不可见耶。世间所知随自心变。假说可见非外实色。今遮心外实有可见。故不相违不可见法。无所有故。应不可说。所以者何。可见无故名不可见。无法都无如何可说。可见之法以有体故。可为他说。此亦不然。无体之法亦是说因。若不尔者。不可见言现应无有。又见于色都无所益。何故说色以为可见。非不可见。所以者何。非由能见及不能见。令色有异。云何由见说色可见。非由不见说不可见。如瓶上色是可见故。说瓶可见。瓶上香等不可见故。亦应说瓶。为不可见其理等故。又眼见时。说色可见。眼不见时。亦应说色为不可见。其理等故。瓶之与色。既有可见不可见义。何故今者。偏破可见立不可见。可见起执。遮可见故言不可见。非立瓶色为不可见。又色亦非全体可见。如何由色而说见瓶。所以者何。故次颂曰 有障碍诸色 体非全可见 彼分及中间 由此分所隔 论曰。有障碍色非全可见。彼分中间此分所隔。如隔壁等所有诸色。虽见一分而不见余。故应如瓶名不可见。于诸分中此分非胜。余分为多。此应从多名不可见。粗色渐析未至极微。常有多分。若至极微非色根境。是故诸色皆不可见。岂不极微外面傍布无所障隔。相邻而住全可见耶。众微总相是假非实。一一别相非色根境。有碍极微面有彼此。如何得立色法实有全体可见。虽诸极微总相是假。一一别住实不可见。然诸极微和合相助。不可分析。面有彼此。故一一微其体实有。全分可见。此亦不然。故次颂曰 极微分有无 应审谛思察 引不成为证 义终不可成 论曰。极微亦与余物合故。应如粗物有分是假。破常品中已辨极微有分非实。极微一一既不可见。云何和合相助可见。若相助时。不舍本相。不应相助若舍本相应非极微。以相助时。若如本细应无助力。应不可见。若转成粗应非极微。应假非实审思极微。由有碍故。有分非实不可全见。是故不可引证诸色实而可见。如色由前所说道理。有分无实非色根境。如是一切有质碍法。皆众分成非色根境。为显此义。故复颂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