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中观部·瑜伽部 >

瑜伽师地论 第十九卷(4)

复次今当略辨上所说义。谓薄伽梵此中略示到有边际有学异生二种差别。当知是名此中略义 惠施令福增 防非灭怨害 修善舍诸恶 惑尽得涅槃 此颂所明。谓

  复次今当略辨上所说义。谓薄伽梵此中略示到有边际有学异生二种差别。当知是名此中略义
  惠施令福增  防非灭怨害
  修善舍诸恶  惑尽得涅槃
  此颂所明。谓如有一于佛所证法毗奈耶。获得正信。虽处居家。而心远离悭垢缠缚。受持七种依福业事。由此因缘。若行若住广说如经。乃至生长如是福德。若有复能于善说法毗奈耶中。清净出家。既出家已具足忍力。为护尸罗。虽遭他骂侵恼诃责。或以身手瓦砾刀杖欧击伤害。恐坏尸罗当为障碍。心无恶念不出恶言。唯缘彼境与慈俱心。于一切方遍满而住。由此因缘。于现法中自他相续所有怨害并皆止息。当生无恼乐世界中。无多怨敌。为世欣仰。众所乐见。如是善修正方便已。依增上戒起增上心。依增上心发增上慧。当于圣谛入现观时。则能永舍趣恶趣业及诸恶趣。又修如先所得道故。渐次永除所有诸结。于有余依涅槃界中而般涅槃。如是后时于无余依涅槃界中复般涅槃
  复次今当略辨上所说义。谓薄伽梵此中略示得净信者四种正行。一感财富行。二感善趣行。三离恶趣苦清净修行。四离一切苦清净修行。当知是名此中略义
  诸恶者莫作  诸善者奉行
  自调伏其心  是诸佛圣教
  此颂所明。谓如有一于佛所证法毗奈耶。获得正信。于一切种一切因缘一切处所所有恶行。皆能断灭。于善说法毗奈耶中。能善受学尸罗律仪。彼由三相奉行众善。谓善住尸罗。守别解脱清净律仪。乃至受学所有学处。依增上戒学发增上心学。依增上心学发增上慧学。彼由此故于所知境如实知见。如是具足诸善法已。复由三相调伏自心。谓如实知故能起厌患。由厌患故能得离染。由离染故能得解脱
  复次今当略辨上所说义。谓薄伽梵此中略示三学学果。显自圣教不与他共。当知是名此中略义
  难调伏轻躁  沦坠于诸欲
  善调伏其心  心调引安乐
  此颂所明。谓宣说心若意若识长夜爱乐愦闹杂处。于愦闹处难得远离难可调伏。虽强安处无间修习。诸善法中而不一向能住离贪离嗔离痴。亦不一向能住策举无掉寂静。然复疾疾还生有贪有嗔有痴下劣掉举及不寂静。虽强安处内寂止中。长夜爱乐色声香味触故。于五欲境驰趣沦没。诸圣弟子于如是等乐着杂染能生苦心。终不纵其令自在转。亦不随顺数数思择成办远离。恒修善法心一境性。彼由如是正定心故能如实知。如实知故能起厌患。由厌患故能得离染。由离染故能得解脱。彼既如是善调伏心尽苦因故。于现法中得安乐住。当来众苦亦得永尽复次今当略辨上所说义。谓薄伽梵此中略示能不随顺长夜流转左道之心。及不随顺所得胜利。当知是名此中略义
  于心相善知  能餐远离味
  静虑常委念  受无染喜乐
  此颂所明。谓如有一有学见迹。能善了知止举舍相。由此因缘得四功德。谓心住一缘远离粗重。能善受用身心安乐。是初功德。又净定心尽所修故。如所修故。能正审虑诸法道理。获得内法毗钵舍那。是第二功德。彼由如是清净止观为依止故。于所修习菩提分法。勇猛无间能常修习。能委修习无懈无惮。是第三功德。彼由如是无懈惮心。获得第一正念正知。心善解脱。又能受用解脱喜乐及无染乐。于现法中得安乐住。是第四功德。复次今当略辨上所说义。谓薄伽梵此中略示于相善巧四种功德。谓奢摩他所作。毗钵舍那所作。无懈惮所作。到究竟所作。当知是名此中略义
  无工巧活轻自己  乐胜诸根尽解脱
  无家无所无悕望  断欲独行真苾刍
  此颂所明。谓成就五支永断五支。当知得名真实苾刍。何等为五。谓不依止矫设方便邪活命法。亦不恃赖有势之家。亦不修治名称族望。亦不诈受诸佛所说圣弟子说。犹如依止工巧处所非法悕求衣服饮食。是名初支。又复减省器物众具善弃珍财。衣仅蔽身食才充腹知足欢喜。凡所游行必持衣钵。是第二支。又悕慕沙门爱乐沙门。悕慕学处爱乐学处命难因缘尚不违越所学禁戒。何况少小利养因缘。是第三支。又彼如是正修方便。净命喜足爱乐学处。于诸圣谛未现观者。能入现观得清净见。或时夫念暂尔发生。恶不善寻引起贪欲嗔恚愚痴迟缓忘念。速复除遣。是第四支。又彼修习如先得道。于诸结缚一切随眠随烦恼缠。心得解脱。是第五支。如是名为成就五支。云何复名永断五支。谓阿罗汉苾刍。于五处所不复能犯。所谓不能舍所学处而复退还。又复不能有所贮积执为己有而受用之。亦不受用诸欲境界。又复不能为财为命知而妄语。又复不能弃舍诸欲行不与取。亦不复能永离贪欲独住独行。而更习近非梵行法两两交会。或计自作而招苦乐。或计他作或自他作。或非自作亦非他作。不由因生而招苦乐。如是名为五支永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