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中观部·瑜伽部 >

瑜伽师地论 第二十二卷

瑜伽师地论 第二十二卷 弥勒菩萨说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本地分中声闻地第十三初瑜伽处出离地第三之一 4章出离地 3出离地 如是已说趣入地。云何出离地。嗢拖南曰 若世间离欲 如是
瑜伽师地论 第二十二卷
  弥勒菩萨说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本地分中声闻地第十三初瑜伽处出离地第三之一
  4章出离地
  3出离地
  如是已说趣入地。云何出离地。嗢拖南曰
  若世间离欲  如是出世间
  及此二资粮  是名出离地
  谓若由世间道而趣离欲。若由出世道而趣离欲。若此二道所有资粮。总略为一名出离地。
  1节由世间道而趣离欲
  云何名为由世间道而趣离欲。谓如有一于下欲界观为粗相。于初静虑离生喜乐。若定若生观为静相。彼由多住如是观时便于欲界而得离欲。亦能证入最初静虑。如是复于初静虑上。渐次如应一切下地观为粗相。一切上地观为静相。彼由多住如是观时便于乃至无所有处而得离欲。亦能证入乃至非想非非想处
  如是名为由世间道而趣离欲。除此更无若过若增
  2节由出世道而趣离欲
  云何名为由出世道而趣离欲。谓如有一亲近善士。于圣法中已成聪慧。于圣法中已得调顺。于苦圣谛如实知苦。于集圣谛如实知集。于灭圣谛如实知灭。于道圣谛如实知道。既得成就有学智见。从此已后渐修圣道。遍于三界见修所断一切法中。自能离系自得解脱。如是便能超过三界。如是名为由出世道而趣离欲
  3节二道资粮(十四门分十一项)
  云何名为二道资粮。嗢拖南曰
  自他圆满善法欲  戒根律仪食知量
  觉寤正知住善友  闻思无障舍庄严
  谓若自圆满。若他圆满。若善法欲。若戒律仪。若根律仪。若于食知量。若初夜后夜常勤修习觉寤瑜伽。若正知而住。若善友性。若闻正法若思正法。若无障碍。若修惠舍。若沙门庄严。如是等法是名世间及出世间诸离欲道趣向资粮
  1项初三门前种性地劣缘中已说
  当知此中若自圆满若他圆满若善法欲。此
  三如前修集种子诸劣缘中已辨其相
  云何戒律仪。嗢拖南曰
  2项第四门戒律仪
  戒律仪当知  辨三亏满十
  六异门三诤  胜功德十种
  戒律仪者。谓如有一安住具戒。广说乃至受学学处。
  1目辨三
  云何名为安住具戒。谓于所受学所有学处。不亏身业。不亏语业。无缺无穿。如是名为安住具戒。云何名为善能守护别解脱律仪。谓能守护七众所受别解脱律仪。即此律仪众差别故成多律仪。今此义中唯依苾刍律仪处。说善能守护别解脱律仪。云何名为轨则圆满。谓如有一或于威仪路。或于所作事。或于善品加行处所。成就轨则。随顺世间不越世间。随顺毗奈耶。不越毗奈耶。云何名为于威仪路。成就轨则。随顺世间不越世间。随顺毗奈耶。不越毗奈耶。谓如有一于所应行于如所行。即于此中如是而行。由是行故不为世间之所讥毁。不为贤良正至善士。诸同法者。诸持律者。诸学律者。之所呵责。如于所行。于其所住所坐所卧当知亦尔。如是名为于威仪路成就轨则。随顺世间不越世间随顺毗奈耶不越毗奈耶。云何名为于所作事成就轨则。随顺世间不越世间。随顺毗奈耶不越毗奈耶。谓如有一于其所作。若衣服事若便利事。若用水事若杨枝事。若入聚落行乞食事。若受用事若荡钵事。若安置事若洗足事。若为敷设卧具等事。即此略说。衣事钵事复有所余如是等类诸所应作名所作事。如其所应于所应作于如所作。即于此中如是而作。由是作故不为世间之所讥毁。不为贤良正至善士。诸同法者。诸持律者。诸学律者。之所呵责。如是名为于所作事成就轨则。随顺世间不越世间。随顺毗奈耶不越毗奈耶。云何名为于诸善品加行处所成就轨则。随顺世间不越世间。随顺毗奈耶不越毗奈耶。谓于种种善品加行。若于正法受持读诵。若于尊长修和敬业参觐承事。若于病者起慈悲心殷重供侍。若于如法宣白加行。住慈悲心展转与欲。若于正法请问听受翘勤无堕。于诸有智同梵行者。尽其身力而修敬事。于他善品常勤赞励。常乐为他宣说正法。入于静室结跏趺坐系念思惟。如是等类诸余无量所修善法。皆说名为善品加行。彼于如是随所宣说善品加行。如其所应于所应作于如所作。即于此中如是而作。由是作故不为世间之所讥毁。不为贤良正至善士。诸同法者。诸持律者。诸学律者。之所呵责。如是名为于诸善品加行处所。成就轨则。随顺世间不越世间。随顺毗奈耶不越毗奈耶。若于如是所说行相轨则差别悉皆具足。应知说名轨则圆满。云何名为所行圆满。谓诸苾刍略有五种非所行处。何等为五。一唱令家。二淫女家。三酤酒家。四国王家。五旃荼罗羯耻那家。若于如是如来所制非所行处能善远离。于余无罪所有行处知时而行。如是名为所行圆满。云何名为于微小罪见大怖畏。谓于诸小随小学处。若有所犯可令还净。名微小罪。于诸学处现行毁犯。说名为罪。既毁犯已少用功力而得还净。说名微小。由是因缘名微小罪。云何于中见大怖畏。谓作是观。勿我于此毁犯因缘无复堪能。得所未得触所未触证所未证。勿我由此近诸恶趣往诸恶趣。或当自责。或为大师诸天有智同梵行者以法呵责。勿我由此遍诸方维恶名恶称恶声恶颂遐迩流布。彼于如是现法当来毁犯因生诸非爱果见大怖畏。由是因缘于小随小所有学处。命难因缘亦不故犯。或时或处失念而犯。寻便速疾如法发露令得还净。如是名为于微小罪见大怖畏。云何名为受学学处。谓于先受别解脱戒白四羯磨。受具戒时从戒师所得闻少分学处体性。复从亲教轨范师处。得闻所余别解脱经。总略宣说过于二百五十学处。皆自誓言一切当学。复从所余恒言议者同言议者常交往者有亲爱者闻所学处。复于半月常所宜说别解脱经。闻所学处一切自誓皆当修学。以于一切所应学处皆受学故。说名获得别解律仪。从此以后于诸学处。若已善巧便能无犯。设有所犯寻如法悔。若诸学处未得善巧未能晓悟。由先自誓愿受持故。得于今时求受善巧欲求晓悟。于如前说诸所学处。从亲教师或轨范师如先请问。既得善巧及晓悟已。随所教诲无增无减。复能受学。又于尊重及等尊重所说学处。若文若义能无倒受。如是名为受学学处。如是广辨戒律仪已。云何应知此中略义。谓于是中世尊显示戒蕴略义有三种相。一者无失坏相。二者自性相。三者自性功德相。此复云何。谓若说言安住具戒。由此显示尸罗律仪无失坏相。若复说言能善守护别解律仪。由此显示尸罗律仪自性相。若复说言轨则所行皆悉圆满。由此显示别解律仪如其所受观他增上自性功德相。所以者何。由他观见如是轨则所行圆满。未信者信信者增长。由是发生清净信处。心无厌恶言不讥毁。若异于此具足尸罗轨则所行皆圆满者。观他增上所有功德胜利应无。与此相违过失应有。若复说言于微小罪见大怖畏受学学处。由此显示别解律仪如其所受观自增上自性功德相。所以者何。虽由如是轨则所行皆悉圆满获得如前观他增上功德胜利。然由毁犯净戒因缘当生恶趣。或无堪能得所未得。如前广说。若能于彼微小罪中见大怖畏。于先所受上品学处能正修学。由是因缘身坏已后当生善趣。亦有堪能得所未得。如前广说。由是因缘说此名为别解律仪。如其所受观自增上功德胜利。复有异门。谓佛世尊此中略显三种戒性。一受持戒性。二出离戒性。三修习戒性。谓若说言安住具戒。由此显示受持戒性。若复说言能善守护别解律仪。由此显示出离戒性。所以者何。别解律仪所摄净戒。当知说名增上戒学。即依如是增上戒学。修增上心增上慧学。由此能得一切苦尽究竟出离。如是出离用增上戒以为前行所依止处。是故说此别解律仪名出离戒性。若复说言轨则所行皆悉圆满。于微小罪见大怖畏受学学处。由此显示修习戒性。所以者何。若由如是所说诸相别解律仪修习净戒。名善修习极善修习。如是一种尸罗律仪现前宣说。当知六种又即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