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中观部·瑜伽部 >

瑜伽师地论 第七十卷

瑜伽师地论 第七十卷 弥勒菩萨说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摄决择分中声闻地之四 13项智光明胜利 复次诸智光明有五胜利。一能于所知灭一切闇。二能以世间出世间功德适悦摄受所依止身
瑜伽师地论 第七十卷
  弥勒菩萨说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摄决择分中声闻地之四
  13项智光明胜利
  复次诸智光明有五胜利。一能于所知灭一切闇。二能以世间出世间功德适悦摄受所依止身。三能正观见所未见义。四能于现法与第一乐。五能身坏后与第一趣。复次由十五种德差别故。诸智光明胜外光明。何等十五。谓外光明以色为性。诸智光明以慧为性又外光明能害外翳。诸智光明能害内翳。如是非常所爱常所爱。不可分布与诸有情。可分布与诸有情。出已还没出已不没。有色无色粗细。有闇相违无闇相违动不动。不能作一切有情义利。能作一切有情义利。引诸众生趣曾所趣。引诸众生趣未曾趣。不能开发一切所覆。能开发一切所覆。不能隐覆已所开显。能隐覆已所开显。不能发起无量照明。能发起无量照明。违害于见不违害见。当知亦尔
  4项六种三法
  复次有三种调善。一除遣故。二制伏故。三害随眠故。复有三种寂静。一诸恶寻思不能扰故。二不为诸相所动乱故。三任运于内常喜乐故。复有三种寂止。一身寂止。二语寂止。三意寂止。复有三种梵志。一趣向梵志。二住果梵志。三到究竟梵志。如是沙门亦有三种。复有三种婆罗门。一假名婆罗门。二种姓婆罗门。三正行婆罗门。
  5项尸罗坏
  复次由四因缘令尸罗坏。尸罗坏故依止尸罗所应生善皆不得生。谓于无余罪起毁犯故。于有余罪不悔除故。于诸所犯不忆念故。于无犯中执有犯故。于有犯中执无犯故。由四因缘名戒具足。与上相违应知其相
  复次由二因缘令所受戒清净具足。一助伴清净故。二自性清净故。云何名为助伴清净。谓见清净轨清净命清净。云何自性清净。谓恭敬随学具分。随学复有差别。谓三因缘令所受戒清净具足。一意乐清净故。二命清净故。三行清净故。云何意乐清净。谓为解脱修行梵行不为生天。云何命清净。谓如法乞求以自活命。云何名为如法乞求。谓如所应求如所从求而乞求故。云何名为如所应求。谓不矫诈而有所求。亦不绮说而有所求。亦不现相而有所求。亦不抑逼而有所求。亦不以利而悕于利。云何名为如所从求。谓除五种不应行处而有所求。云何行清净。谓深信所犯有不爱果。若行若住系念思惟终不故犯。设有所犯即便从他如法悔除。誓于当来坚牢防护
  6项密护根门
  复次若有苾刍欲勤加行密护根门。应以四相了知妄念过失。及以四相了知不如理作意。云何四相了知妄念过失。一阙念。二劣念。三失念。四乱念。阙念者。谓于密护诸根门法。不听不受不善了知。劣念者。谓于彼法虽听虽受虽善了知。而不常作非委悉作若修若习若多修习。失念者。谓虽修习亦多修习。然或有时不正了知而有所行。乱念者。谓即于彼非杂染中生杂染想。杂染中生非杂染想
  云何以四相了知不如理作意。一是烦恼生因。二与杂染生相应。三毁坏羞耻。四起错乱犯。烦恼生因者。谓如有一执取于相执取随好。由此因缘于是处所。恶不善法随心流逸。与杂染生相应者。谓即与彼恶不善法俱现前行。毁坏羞耻者。谓如有一于应羞耻而不羞耻。又即于彼恶不善法现在前时而无羞耻。起错乱犯者。谓即因彼无羞耻故。或犯所犯罪或思舍所学
  7项于食知量勤修行者断除八处
  复次于食知量勤修行者。断除八处乃名具足于食知量。何等为八。一耽着饮食。二耽着自身。三命根坏灭。四饥劣。五身重。六非无病。七命不清净。八多营事业
  8项觉悟瑜伽
  复次常勤修习觉悟瑜伽者。断除八处乃得名为常勤修习觉悟瑜伽正行具足。何等为八。一由威仪其身疲弊。二爱味偃卧睡眠为乐。三随杂染相。四不勤修习杂染对治。五非时而觉。六虚弃而觉。七非时而眠。八虚弃而眠。
  9项六出离
  复次依六出离应知建立诸出离地。何等为六。一不随顺出离。二阙出离。三家出离。四不圆满出离。五下地出离。六萨迦耶出离。不随顺者。谓五种依止。一趣不随顺。二生不随顺。三精进不随顺。四障不随顺。五爱乐不随顺。阙者。谓阙四种缘。一亲友阙。二听闻阙。三隐没阙。若教若证皆隐没故。四施主卧具阙
  10项由四种力生善法欲
  复次由四种力生善法欲。一由缘力。二由因力。三由智力。四由行力
  11项出家圆
  复次由四圆满故于善说法毗奈耶中出家圆满。一形相圆满。谓能随顺无所杂染不染污故。二业圆满。谓如佛说法善随顺故。三意乐圆满。四住处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