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中观部·瑜伽部 >

瑜伽师地论 第八十七卷

瑜伽师地论 第八十七卷 弥勒菩萨说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摄事分中契经事行择摄第一之三 7项别嗢拖南第五释因六门 复次嗢拖南曰 因胜利二智 愚夫分位五 二种见差别 于斯圣教等 1目因
瑜伽师地论 第八十七卷
  弥勒菩萨说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摄事分中契经事行择摄第一之三
  7项别嗢拖南第五释因六门
  复次嗢拖南曰
  因胜利二智  愚夫分位五
  二种见差别  于斯圣教等
  1目因
  一切行因略有二种。一共。二不共。共因者。谓喜为先因。由此喜故于彼彼生处。障于厌离滋润自体。为欲将生所生之处。虽有一切烦恼为因。而于生处生喜者生。非于彼起厌逆想者。又即此喜唯依色说。宿因生已不待余因究竟转故。不共因者。谓顺苦乐非苦乐触。望于受等所有心法无间灭意及俱生名十种。色等望六种识。由彼虽从先因所生。刹那刹那别待余因方得生起
  2目胜利
  复次有解脱心有净智见诸阿罗汉。有四胜利。当知不与诸外道共。一于行时恒常住性。二于住时无相住性。三往昔因所生诸行任运归灭。四后有行今因断故当不复生。为证如是四种胜利。有三渐次。谓学智见为依止故。得厌离者于诸行中不生喜乐。乃至不生耽湎而住。厌离为先而得离欲。离欲为先心善解脱。自斯已后即由如是心善解脱。恒常住。故无顺无违。又于行时或于住时。于一切相无复作意。于无相界作意思惟。无相而住。能障于此一切见趣先已永断。况当为碍。彼由是二若行若住乃至寿尽。便以无学内般涅槃而般涅槃。先所生有于今永尽。当来诸行无复更生。又由三分当知建立萨迦耶见以为根本一切见趣。一由前际俱行故。二由后际俱行故。三由前后际俱行故。前际俱行者。谓如有一作是思惟。我于去世为曾有耶。为曾无耶。曾为是谁。云何曾有。后际俱行者。谓如有一作是思惟。我于来世为当有耶。为当无耶。当为是谁。云何当有。前后际俱行者。谓如有一作是思惟。我曾有谁。谁当有我。今此有情来何所从。于此没已去何所至。又诸外道萨迦耶见以为根本。有六十二诸恶见趣。谓四常见论。四一分常见论。二无因论。四有边无边想论。四不死矫乱论。如是十八诸恶见趣。是计前际说我论者。又有十六有见想论。八无想论。八非有想非无想论。七断见论。五现法涅槃论。此四十四诸恶见趣。是计后际说我论者。如是计度后际论者。略摄有五。一有想论。二无想论。三非有想非无想论。四断见论。五现法涅槃论。如是五种复略为三。一常见论。二断见论。三现法涅槃论。又此一切诸恶见趣由六因缘而得建立。一由因缘故。二由依教故。三由依静虑故。四由依世故。五由依诸见故。六由生处故。由因缘者。谓彼一切萨迦耶见以为因缘。由依教者。谓由依彼能显见趣不正法藏。师弟传闻展转相授为方便故。由依静虑者。谓以静虑为依上故。于先所闻先所信解而得决定。又此静虑复有二种。一与宿住随念俱行。二与所得天眼俱行。宿住随念俱行者。谓计前际三常论中。由下中上清净差别。及于四种边无边论。由彼忆念诸器世间成坏两劫出现方便。若时忆念成劫分位。尔时便生三种妄想。若有一向忆念上下。下至无间[木*奈]落迦下。上至第四静虑之上。忆念如是分量边际。便于世间住有边想。若有一向傍忆无际。便于世间住无边想。若有忆念二种俱行。便于世间住二俱想。若时忆念坏劫分位。尔时便住非有边想非无边想。诸器世间无所得故。复有依止诸静虑故。当知或说一分常论。或说无因论。或说不死矫乱论。应知此中有二净天。一不善清净。二善清净。若唯能入世俗定者。当知是天不善清净。于诸谛中不了达故。其心未得善解脱故。若能证入内法定者。当知是天名善清净。于诸谛中已了达故。其心已得善解脱故。当知无乱亦有二种。一无相无分别。二有相有分别。此中第一是善清净天。第二是不善清净天。前清净天于自不死无乱而转。是故说名不死无乱。后不清净若有依于不死无乱。有所诘问。便托余事矫乱避之。以于诸谛无相心定不善巧故。先兴心虑作是思惟。我等既称不死无乱。复有所余不死无乱。于诸圣谛无相心定。已得善巧。彼所成德望我为胜。彼若于中诘问于我。我若记别或为异记。或拨实有或许非有。彼于记别见如是等诸过失已作是思惟。我于一切所诘问中皆不应记。又于是中见有余过。谓他由此鉴我无知因。则轻笑不死无乱。有行谄者作是思惟。我于此中应如是记。非我净天一切隐密皆许记别。谓自所证及清净道。如是思已故。设诡言而相矫乱。彼既如是住邪思惟遍布其心。于彼最上清净天所。故称我是不死无乱。由怀恐怖而无记别。勿我劣昧为他所知。由是因缘不能解脱。以此为室而自安处。又有愚戆专修止行。不能以其谄诈方便矫设乱言。但作是思。诸有来问我当反诘。随彼所答我当一切如言无减而印顺之。由是计度有差别故。建立四种。由依世者。谓依过去及现在世起分别故。名计前际。依未来世起分别故。名计后际。由依诸见者。谓依三见如前应知。由依初见于现法中计我有色。后或有色有想。或无有想。或非有想非无想。依第二见于现法中计我无色。于后所计如前应知。依第三见我论有二。一者说我有色无色。二者说我非有色非无色。余如前说。又即计我是有色者。或言狭小或言无量。计我无色当知亦尔。此二我论依第三见立为二论。一者计我狭小。二者计我无量。由是四种我论差别说。我有边说。我无边说。我亦有边亦无边说。我非有边非无边。随其次第如前应知。又即依止如是诸见及依我论。复宣说我清净解脱。于欲静虑皆得自在。随其所欲多住变化。如其所欲安住静虑。以清净见游戏受用方便法乐。如是名为依诸见故。应知安立。由生处者。谓我有一想乃至广说。有一想者。谓在无色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有种种想者。谓在下地。即如所说随其次第。应知说我有狭小想。有无量想。一向有乐者。谓在下三静虑。一向有苦者。谓在捺落迦。有乐有苦者。谓在鬼傍生人欲界天。有不苦不乐者。谓在第四静虑已上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又于如是诸外道处。当知总有三种衰损。一者见及欲乐展转相违论衰损。二者依我无智论问记衰损。三者依法随法行证得衰损。此中三种。若计有想若计无想。若计非有想非无想论者。及断见论者。或依责他为胜利论。或依免难为胜利论而起计度。当知是名第一衰损。由彼诸论计度后际。依未来世妄计于我为有无故。依我无智论问记衰损者。谓于若诸杂染若杂染处若能杂染。如是一切世俗胜义二谛道理不如实知。由此无智有所趣向以为先故。得有差别。从此无智何所趣向。谓三四转。一常无常等。二有边无边等。三自作他作等。所以者何。彼由无智要先趣向。如是差别后方问记。又于圣法毗奈耶中。所有智者不可记事。于二道理不容记故。谓世俗胜义二谛道理。此中四种一向常论计前际者。及计前际无因论者二种差别。皆先计我后方缘我一向常等诸论差别。又即四种一分常论计前际者。彼有差别。谓有一分缘常无常论。或有一分缘非常非无常论。边无边等诸转如前边无边等。应知其相。若欲一切皆宿因作。名自作论。若欲一切皆自在等变化因作。名他作论。若欲少分自在天等变化因作一分不尔。名俱作论。若无因作论名俱非作论。当知是名第二依我无智论问记衰损。由彼诸论计度前际依过现世妄分别。故依法随法行证得衰损者。谓有沙门若婆罗门。不观责他为胜利论。不观免难为胜利论。亦不依我无智诸论为求利养恭敬等事乐欲开阐。于恶说法毗奈耶中而求出家。唯除乐求出离解脱。当知彼是薄尘种类。为性愚戆专修止行。彼由为得初静虑定教授教诫能于后际俱行见趣。及于前际俱行见趣。不然许故。而得超过。于现法中又能超过欲界诸结。证远离喜。自斯已上无闻无知。即于此中生涅槃想。如由彼故证远离喜。如是。或有由别因缘证得第二第三静虑无爱味乐。第四静虑无苦乐受。从此已上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当知亦尔。于种种想俱行苦乐受等差别。已超过故。如是彼于趣诸取行不能超越。乐退还法。未般涅槃。起涅槃慢。当知是名第三衰损。此中如来自然证觉寂静妙迹。于如所说一切行相三种衰损。由五种相如实了知。谓若彼自性。若彼诸见。若由无智彼得生起。若所缘转。若彼所缘粗弊过患及上出离。于如是事如实了知。即出离中常自出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