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中观部·瑜伽部 >

瑜伽师地论 第九十卷(3)

6目学等 复次于此正法毗奈耶中。略有二种补特伽罗。一已得意。二未得意。已得意者。复有二种。一已见谛已得有学心解脱意。二阿罗汉已得无学心解脱

  6目学等
  复次于此正法毗奈耶中。略有二种补特伽罗。一已得意。二未得意。已得意者。复有二种。一已见谛已得有学心解脱意。二阿罗汉已得无学心解脱意。未得意者。谓于三学创修事业有学异生。彼全未得一切二种心解脱意。是故希求异生体后有余依灭。及自体后无余依灭涅槃界时。于三学中多修学住。若诸无学虽已证得心解脱意。而或失念。行纵逸时。便有退失现法乐住。彼虽于此现法乐住。或退不退。然无堪能退失解脱。若有修行不放逸者。一切皆为证得解脱。然已证得解脱无退。修不放逸复何所用。若为证得现法乐住。勤作功用。如造工业。非不放逸。若诸有学先已证得心解脱意。彼亦决定趣三菩提。于所修道。不由他缘。自然能修无放逸行。于现法中。犹未毕竟息放逸故。若有一切未得意者。彼应决定修不放逸。又由三相办所应作。一由诸根所集成故。资粮圆满。二由习近随顺如法诸卧具故。心得安住。三由依止亲近善士。闻他法音如理作意众因缘故。乃至获得二心解脱。又即于此应不放逸所作转时。由二种相。应知于彼六处寂灭。有增上慢。无增上慢。谓于未灭起邪分别。妄执为灭。由所缘故。及于未得起邪分别。妄执为得。彼虽如是起邪分别。谓灭解脱。而未能令身坏已后寿命永尽。六处永灭。亦不能离诸境界想。又彼由于六处寂灭。若缘若证邪领受故。有如是事。此二种相应知说名有增上慢。与此根违。当知说名无增上慢
  7目着
  复次住内法者。于二种着。应当了知二种过患。谓诸异生。于二缘识及能依受。不能了知无我性故。未离欲者。于利养恭敬增上业缘所起诸受。有第一着。已离欲者于离诸欲缘所起诸受。有第二着。此着为因当来生起。说名为生。又诸外道由取着故。生诸系缚。系缚生故。能生一切恶不善法。当知是名第一过患。又由此着增上力故。当于正法毗奈耶没。及当来世生等众苦差别而生。于现法中此增上力为因缘故。不般涅槃。当知是名第二过患。与此相违。应知即是白品差别
  8目无我
  复次由四因缘。于法无我能到究竟。谓一切法皆无我者。除识自性。识诸因缘。识诸助伴。其余所有不可得故。又识自性是无常故。又此因缘是无常故。又此助伴是无常故
  9目圣道
  复次由八圣支道法故。及此果故显发正法及毗奈耶。由五种相。当知八圣支道法最胜无罪。谓于现法烦恼有无。善分别故。名为现见。能令烦恼得离系故。名无炽然。若行若住若坐若卧。一切时中。皆可修习易修习故。名为应时导。涅槃故。名为引导。不共一切诸外道故。名唯。此见远离信他欣乐行相。周遍寻思。随闻所起见。审察忍唯自证。故名内所证。此道果法亦有五相。当知已如摄异门分分别其相
  10目三海不同分
  复次海有二种。一者水海。二生死海。由三种相。当知水海与生死海而不同分。何等为三。一者自性不同分故。二者沦没不同分故。三者超渡。不同分故。此中自性不同分者。谓水大海。用色一分为自性故。有边有量。生死大海。用一切行为自性故。无边无量。此中沦没不同分者。谓若所有沦没。若由此沦没。若如是沦没。皆不同分。谓水大海。或傍生趣或有人趣。于中沦没。生死大海。诸天世间亦常沦没。又水大海唯由身故。于中沦没。不由语故。不由意故。不由贪故。不由嗔故。不由痴故。不由生等众苦法故。于中沦没。此中宣说诸业。烦恼。彼果三分。如其次第。应知彼相。生死大海。亦由身故。乃至亦由生等苦故。于中沦没。诸出家者。由妄寻思。由妄观察。由自所起诸邪分别。发起种种不正寻思。令心扰乱。于生死海。恒常沦没。又余外道。诸烦恼系所缠系故。于生死海。恒常沦没。诸在家者。恒常无间众苦逼切。烦恼烧然。而不能厌。故名沦没。其余依止诸业烦恼。于诸生处往还无绝。故名沦没。其水大海唯堕其中。暂时衰损。或傍生趣。由业烦恼一分势力。而生其中。暂时沦没。而非究竟。当知是名没不同分。此中超渡不同分者。谓水大海。未离欲贪诸异生类。尚能越渡。何况其余。生死大海。三分建立。未离欲者。由五可爱境差别故。已离欲者。由意所识可爱诸法境差别故。诸有学者。由内六处有差别故。其未离欲诸异生类。于五可爱境界大海。未能超渡。其已离欲诸异生类。于内各别六处大海。未能超渡。由彼于此未超渡故。于前二种境界大海。亦未超渡。其有学者。普于六处遍知为苦。即于所缘修习正道。彼由安住如是住故。于未离欲已离欲地二种境界所有心意所缘境相。明了现前。又由猛利观察作意。于先所见等随忆念。由此因缘。于彼速疾以慧通达。亦能除遣。又彼于其六处大海。速能超渡。能超渡故。于前二种境界大海。毕竟超渡。及能超渡能发弃舍所学烦恼。能发寻思乱心烦恼。能发耽着世间利养恭敬烦恼。能发一切恶行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