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中观部·瑜伽部 >

瑜伽师地论 第九十二卷(5)

9目等 复次由二因缘。后有生起。一后有业。二后有爱。而但说言诸有情类随业而行。不言随爱。何以故。略有三爱。一者欲爱。二者色爱。三无色爱。此

  9目等
  复次由二因缘。后有生起。一后有业。二后有爱。而但说言诸有情类随业而行。不言随爱。何以故。略有三爱。一者欲爱。二者色爱。三无色爱。此中欲爱。是不善者虽有异熟。然若不起恶不善业。终不能与恶趣异熟。若欲界爱。于无明触所生诸受。起希求时。于可爱境发生贪欲。于可憎境发生嗔恚。于可迷境发生愚痴。由此三种增上力故。行不善业。由此业故。生诸恶趣。非但由彼贪嗔痴缠定堕恶趣。然即此爱于所造业异熟生时。能为助伴。又由希求可爱境界增上力故。修行善行身语意业。由此为因。得生善趣。此中可爱诸异熟果。但应用业为引生因。非染性爱。又若此爱色无色系。虽非不善。然是染污。一切皆非有异熟果。又即由此色无色爱。名有爱者。彼由听闻正法因故。于其欲界观粗鄙相证得明触而生世间如理作意相应诸受。调伏欲界贪嗔痴等。造修所成善有漏业。由于此间造彼业故。当得生彼。不由于彼染污性爱。然即此爱于所造业。异熟生时。能为助伴。是故但说诸有情类随业而行。不言随爱
  10目空
  复次于外事中。世间假名增上力故。亦说有果及有受者。彼或时空世现可得。或时不空。如果受者。因与作者。当知亦尔。如是名为世俗谛空。非胜义空。若说恒时一切诸行唯有因果。都无受者及与作者。当知是名胜义谛空。应知此空复有七种。一后际空。二前际空。三中际空。四常空。五我空。六受者空。七作者空。当知此中无有诸行于未来世。实有行聚自性安立诸行生时从彼而来。若有是事彼不应生。于未来世诸行自性已实有故。又不应有无常可得。既有可得。是故当知。诸行生时。无所从来。本无今有。是名后际空。又无诸行于过去世。有实行聚自性。安立。已生已灭。诸行往彼积集而住。若有是事。不应施设诸行有灭。过去行聚自性俨然常安住故。若无有灭。彼无常性应不可知。既有可知。是故诸行于正灭时。都无所往积集而住。有已散灭不待余因。自然灭坏。是名前际空。又于刹那生灭行中。唯有诸行暂时可得。其中都无余行可得。亦无别物。是名中际空。当知亦是常空我空。以无我故。果性诸行空无受者。因性业行空无作者。如是名为受者作者二种皆空。作者受者无所有故。唯有诸行。于前生灭。唯有诸行。于后生生。于中都无舍前生者取后生者。是故说言唯有诸法从众缘生能生诸法。又一切法都无作用。无有少法能生少法。是故说言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但唯于彼因果法中。依世俗谛假立作用。宣说此法能生彼法
  11目随行
  复次由五种相。于能顺喜所缘境界。随顺而行。深心喜乐。不如正理。执取其相。发生贪欲。多起寻思。方便求觅。因此广行福非福行。如能顺喜所缘境界。顺忧顺舍所缘境界。如其所应当知亦尔。其差别者。于能顺忧所缘境界。随顺而行。深心厌恶发生嗔恚。于能顺舍所缘境界。随顺而行。深心愚昧发生愚痴。余如前说
  12目恒住
  复次有诸苾刍。证阿罗汉诸漏永尽。于一切境随顺而行。恒时不堪。乃至失念生诸烦恼。是故恒住无杂染住。由是因缘。说名恒住。彼随行品若喜若忧。若欣若戚。诸阿罗汉皆无所有。乃至善中亦无是事。又彼恒住极难行故。及无罪故。名为最胜。能成就者极难得故。说名第一真实福田。应当奉请。乃至广说。当知如前摄异门分
  13目师弟圆满
  复次于善说法毗奈耶中。应知大师及弟子众。各由二相其德圆满。云何二相应知大师其德圆满。谓依利他行。欲令悟入诸所有受皆是苦故。说受所依。说彼因缘。说能杂染所有随行。说所对治及能对治师句安立。说一切种究竟出离是名第一师德圆满。又依自利行。宣说不共三种念住无杂染住。是名第二师德圆满。云何二相应知弟子其德圆满。谓于如来无量法教。能了知已而未得到闻之彼岸。若以得到其彼岸者。要为修行法随法行。证得出离。非为受持了知是已如理修行法随法行。非但随说音声语言以为究竟。是名第一诸弟子众其德圆满。如是修行法随法行。不以下劣而生喜足。要当往趣贤敏丈夫所趣之地。定当获得彼所应得。是名第二诸弟子众其德圆满
  14目重释师弟圆满
  复次于善说法毗柰耶中。复由三相。应知大师其德圆满。又由二相。应知弟子其德圆满。云何三相应知大师其德圆满。谓佛世尊。为诸弟子。最初施设远离二边中道正行。是名第一师德圆满。又于圣教未生信者。有毁犯者。以正方便令入圣教离诸毁犯。是名第二师德圆满。又于圣教已得入者。由四法摄正摄受之。是名第三师德圆满。云何名为四种法摄。一于秘密以其如法闲静教授。而教授之不以非法。二于违犯以其如法苦切语言。现前呵摈。非不如法。三于寻思依止耽嗜。教令于内勤修寂静。四令时时听闻正法。常无懈废。又令远离相似正法。及令对治弃舍正行。当知即是于其秘密。能引如法闲静教授。于实毁犯若正了知。要当呵摈。方调伏者。以如法言现前呵摈。心无杂染。于寻思者。方便令其易得决了。于诸流荡五妙欲者。示其过患令生厌离。渐次修学乃至证入第四静虑。所有寻思依止耽嗜方能于内究竟寂静。自令无恼。令他摄取。当知是名于时时间听闻正法常无懈废。云何二相诸弟子众其德圆满。谓诸弟子最初忍受大师所见。谓诸法中空无我见。由是因缘。于诸法中不增益我起邪执着。亦不毁坏世俗道理。胜意乐故无所随从。随言说故亦不远离。是名第一诸弟子众其德圆满。又彼于见既忍受已。能正修行法随法行。由四法摄所摄受时。若彼诸法有苦有害。如实了知能速断灭。若彼诸法无苦无害。如实了知能速作证。是名第二诸弟子众其德圆满。如是大师及弟子众之所摄受诸佛圣教。当知一向无染清净。诸聪慧者之所归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