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项别嗢拖南第三标释自性等四门 复次嗢拖南曰 自性与因缘 见染数取越 转差别道理 寂静后观察 1目受自性 诸受自性应当了知。诸受因缘应当了知。于受正见应当了知。于受杂染应当了知。于能受受补特伽罗思择不思择二力差别。应当了知。如是于受解脱。不解脱流转品别。应当了知。诸有所受皆苦道理。应当了知。诸受寂静止息差别。应当了知。于受观察一切受相。应当了知。略说三受。是受自性。 2目受因缘 三品类触是受因缘。又诸乐受变坏法故。贪依处故。贪是当来众苦因故。由此应观乐受为苦。若诸苦受现在前时。恼害性故。如中毒箭而未得拔。由此应观苦受如箭。非苦乐受已灭坏者。是无常故。正现前者。是灭法故。于二更续能随顺故。由此应观。非苦乐受性是无常性是灭法。 3目受见 如是于受所生正见。能随悟入诸有所受皆悉是苦。 4目受染 于乐受中有贪随眠。于苦受中有嗔随眠。于非苦乐无明随眠。是名于受所起杂染。难于乐等所有诸受现前分位。一切未断烦恼随眠之所随眠。然由缘彼各别所行诸缠。生起此后睡眠烦恼随缚。即名于彼相续随眠。为欲永害诸随眠故。熟修梵行。非唯为遣诸缠因缘。 5目数取趣 无思择力补特伽罗。受苦受时心极忧悴。即此苦受若身若心现前领纳。所余乐受非苦乐受。由未断故。而说相应。是故名为现见圆满冥闇受坑难得其底。有思择力补特伽罗。应知一切与上相违。 6目转差别 又于诸受心未解脱补特伽罗。但于苦受圆满领纳。犹如一人中二毒箭。二毒箭者即喻三受。或染心领纳。谓由贪嗔痴。或相应领纳。谓由生等苦。如是彼由现法所有上品苦故。及由现法诸杂染故。亦由后法所有苦故。由是诸处受其染恼。心解脱者。应知一切与上相违。此差别者。具领三受。又若有受于依止中生已破坏消散不住。速归迁谢不经多时。相似相续而流转者。应观此受犹若旋风。若有诸受少时经停相似相续不速变坏而流转者。应观此受如客舍中羁旅色类。又彼诸受自性所依染净品别。当知名受品类差别。有味受者诸世间受。无味受者诸出世受。依耽嗜受者于妙五欲诸染污受。依出离受者。即是一切出离远离所生诸善定不定地俱行诸受。 7目受道理 又诸苦受一切众生现知是苦。不假成立。所余二受。由二因缘。应知是苦。非苦乐受。及能随顺此受诸行。由无常故。应知是苦。所有乐受。及能随顺此受诸行。变坏法故。应知是苦。由此道理。当知诸受皆悉是苦。 8目受寂静 又彼诸受应知略有三种寂静。一由依止上定地故。下地诸受皆得寂静。二由暂时不现行故。而得寂静。三由当来究竟不转。而得寂静。当知此中暂时不行。名为寂静。令其究竟成不行法。名为止息。乐言论者。广生言论。染污乐欲展转发起种种论。说名为语言。即此语言若正证入初静虑定。即便寂静。又粗寻伺能发语言。诸未得定。或有已得还从定起能发语言。非正在定。正在定者。虽有微细寻伺随转。而不能发所有语言。是故此位说名一切语言寂静。是名第二义门差别。又瑜伽师。于贪嗔痴深见过患。安住领纳贪嗔痴等离系诸受。数数遍知数数断灭贪嗔痴等故。说其心于贪嗔痴离染解脱。 9目观察 又由七行。于诸受中观受七相。谓观诸受自性故。现在流转还灭因缘故。当来流转因缘故。当来还灭因缘故。杂染因缘故。清净因缘故。及清净故 12项别嗢拖南第四释受生起等七门 复次嗢拖南曰 受生起劣等 诸受相差别 见等为最胜 知差别问记 1目受生起 一切有情应断诸受。略由三缘而得生起。一者欲缘。谓于未来世。二者寻缘。谓于过去世。三者触缘。谓于现在世现前境界。云何名为一切有情。谓有情众略有八种。一在家众。二出家众。三于诸欲未离贪众。四于诸欲已离贪众。五于初静虑未离贪众。六于初静虑已离贪众。七从此已上乃至非想非非想处未得离贪诸外道众能入世间定。具足于邪见乃至邪解脱智者。八住内法众能入世间定。具足于正见乃至正解脱智者。及住内法众能入出世定者。由此八众依能领纳诸受遍知。应知普摄诸有情众。又在家众或出家众于诸欲中未离贪者。由三因缘。诸染污受而得生起。一由染着力。二由作意力。三由境界力。当知此中诸在家者。追求诸欲。为受用故。发生欲乐。由染着力。即此非理思惟先时曾所领受。由作意力。于现前境现在受用。由境界力。应知如是补特伽罗欲寻触缘。由现行故。皆不寂静。以此为缘发生三受。又由最初染污欲寻触现行故。领纳彼缘所生诸受。若彼生已染着不舍。亦不除遣。如是彼受长时相续随转不绝不得寂静。不寂静缘长时相续领纳诸受。又彼欲等由其最初长时相续恒现行故。彼缘彼品所有烦恼堕在相续未永断故。即说名为不寂静缘。是名第二义门差别。若诸出家未离贪者。由于诸欲能弃舍故。其染着力所摄受欲。虽得寂静。作意境界力所摄受若寻若触而未寂静。由是因缘。彼于独处于寻对治。未善修故。一切离欲皆未作故。于曾受境。非理作意。寻思现行。于诸胜妙现前境界。有触现行。若于寻思深见过失。于彼对治已善修故。一切离欲未尽作故。欲如前说。已得寂静。由是因缘。寻亦寂静。唯触独一未得寂静。若胜妙境现在前时。诸染污触便复生起。若于诸欲已离贪者。当知一切皆得寂静。是名一种义门差别。复有一类。于诸欲中未离贪者。由于诸欲所有贪欲未永断故。诸寻染触未永断故。由是一切皆未寂静。若于诸欲贪欲。已断证初静虑。欲已寂静。寻未寂静。于初静虑已离贪者。乃至非想非非想处未离贪者。二已寂静触未寂静。超过有顶一切寂静。是名第二义门差别。若诸外道能入世间定。具足于邪见乃至邪解脱智者。由彼为缘生起诸受。于彼染着。又由彼品烦恼随缚。即由如是不寂静缘。诸受生起。若住内法能入世间定。具足于正见乃至正解脱智者。由彼为缘。生起诸受。于彼染着。又由彼品烦恼随缚。即由如是不寂静缘。诸受生起。又住内法。能入出世定者。若依向道转。自事未究竟。所有诸欲未得为得。未证为证。未触为触。作是希望。我于是处何时当得。广说如前。彼未寂静。由是为缘。彼于尔时诸受生起。若于自事已得究竟彼欲寂静。由寂静缘。便有第一寂静无上诸受生起。彼于一切所有诸受出离方便。如实了知。是故如前于第一义诸沙门中。许为沙门。诸梵志中许为梵志。若不了知。于彼一切皆不忍许。当知此中一切诸受无有差别。皆触为缘。又即此缘欲。亦为缘寻。亦为缘境界。愚痴所摄无明亦为其缘。如是一切不正思惟。及堕相续彼品烦恼以为其集。由此灭故。彼亦随灭。正见等道当知说名能趣灭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