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中观部·瑜伽部 >

瑜伽师地论 第九十七卷

瑜伽师地论 第九十七卷 弥勒菩萨说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摄事分中契经事菩提分法择摄第四之一 4菩提分法择摄 4节契经事中菩提分法择摄 1项总嗢拖南一颂标列十门 如是已说缘起食谛
瑜伽师地论 第九十七卷
  弥勒菩萨说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摄事分中契经事菩提分法择摄第四之一
  4菩提分法择摄
  4节契经事中菩提分法择摄
  1项总嗢拖南一颂标列十门
  如是已说缘起食谛界择摄。菩提分法择摄。我今当说。总嗢拖南曰
  念住与正断  神足及根力
  觉道支息念  学证净为后
  2项别嗢拖南第一标释四念住中沙门等八门
  别嗢拖南曰
  沙门沙门义  喜乐一切法
  梵行数取趣  超二染为后
  1目沙门
  依四念住修习增上。由四因缘。应知内法有沙门道。及有究竟。外法决定无沙门道。亦无究竟。当知他论诸沙门道及以究竟。一切皆空。云何名为四种因缘。一者依止四处得四证智故。二者解脱四种外随烦恼故。三者内法弟子与外道弟子不同品类故。四者内法大师与外道师不同品类故。云何名为内法沙门。谓诸沙门略有四种。一者胜道沙门。二者论道沙门。三者命道沙门。四者污道沙门。是四沙门若略若广。如声闻地已辩其相。内法道者。云何为道。谓八支圣道。若处施设八支圣道。是处施设污道。为后四种沙门。若有其道自行邪行。非生道器。由是因缘。容有污道。是故外法尚无污道。况得有余。内法究竟者。云何究竟。谓断诸取。诸取断已。当来毕竟无复相续。云何名为依止四处。云何复名得四证智。谓四处者。一三结永断苏息处。二无退堕法势力处。三定趣菩提种类处。四极七反有随行处。依此四处。于佛法僧及于净戒。得证净智。云何名为解脱四种外随烦恼。一者解脱现法外随烦恼。二者解脱后法外随烦恼。三者解脱展转互相违戾所作外随烦恼。四者解脱于诸圣谛不能宣说。不能觉悟。所作外随烦恼。当知此中诸外道类阙念住故。其念忘失不正知住。领纳诸受或乐或苦或非苦乐。于乐起染。于苦起恚。于非苦乐发起愚痴。如是名为第一现法外随烦恼。彼由如是染恚痴故。以受为缘生后有爱。以爱为缘发生诸取。有爱取故以取为缘成办于有。广说乃至。纯大苦聚积集增长。如是名为第二后法外随烦恼。又诸外道萨迦耶见以为根本种种见趣意各别故。彼此展转互相违戾。是名第三外随烦恼。又诸外道遍于一切四圣谛中。尚无有能施设其教。况当觉悟。是故彼于自师宗智虽得增上。而实无知堕无明趣。是名第四外随烦恼。住内法者于是一切皆能解脱。云何内法弟子与外道弟子不同品类。谓外道弟子或堕有见常边。或堕无见断边。长夜积集。深起藏护。由闻亲近。由思染着。由修染着。内法弟子行处中行远离二边。云何内法大师与外道师不同品类。谓外道师于一切取。虽同宣说断遍知论。而于诸取不能施设正断遍知。由彼本契出家舍欲故。于欲取立断遍知。非于自见自戒我语。若有与他诸余沙门婆罗门等。见不同分。戒禁同分。彼于见取亦能随分立断遍知。非于戒禁我语二取。若有戒禁亦不同分。于戒禁取亦能随分立断遍知。其我语取于一切时。一切外道悉皆共有。是故外道于自于他。我语取中。皆不施设断遍知论。又彼虽能分舍诸取。而于当来还复能取。未永断故。如是外道于诸取中未全断故。未永断故。不得究竟。内法大师当知一切与上相违。如是应知内法大师与外道师不同品类。
  2目沙门义
  复次依四念住修习增上。略由三处三地三种补特伽罗。当知普摄诸沙门义。云何三处。一境。二智。三证。云何三地。一正加行摄异生地。二有学地。三无学地。云何三种补特伽罗。一正加行异生补特伽罗。二有学补特伽罗。三无学补特伽罗。云何名境。谓地等六界与六触处为所依体。此六触处与十八意行为所依体。十八意行能杂染心。云何名智。谓心清净增上慧依处。云何名证。谓即慧依处增上。若谛依处。若舍依处。若寂依处。云何慧依处。谓慧为依处于正加行异生地中。正修善法为因缘故。能无放逸入有学地。若慧为依处证阿罗汉。无学地中得尽智故。如实了知我生尽等。若学无学出世智后诸世间慧。云何谛依处。谓已获得八支圣道。断诸烦恼。由此依处当来众苦毕竟不生。由此毕竟无忘失故。名谛依处。云何舍依处。谓断彼事。由此依处。于已断事。无杂染行。现法乐住。云何寂依处。谓为断灭所余结事。方便勤修。如已得道此为依处。于所余结及所余事。能舍无余。如是一切。以要而言。为欲得证故。修其智。既得证已便获圣道及圣道果。果有二种。谓烦恼断及与事断。此中一种证所未证。第二依处舍未来苦。第三依处能随习近现法乐住。第四依处断未圆满能令圆满。齐尔所处。诸瑜伽师。于所应作皆得究竟。谓于未证由初能证。于未来苦第二能舍。于现法乐第三能住。于上断灭所未圆满。第四能满。如是一切由四依处应当了知。此中先所获得圣道名寂静道。为断上位烦恼事故。正修习时。于其事断倍趣增益。于烦恼断防未得退。此中云何由智观察所知境界。证所应证。谓正加行异生地中。正行异生补特伽罗。由内外别观察五界。于所有身住循身观。谓心解脱及慧解脱为增上故。彼起如是如理加行。于诸界中住唯界想观。唯有界都无有我。依思择力。于诸色界已远离贪。而于所缘犹未能断。于未来世不希望故。于现在世不耽着故。名已离贪。未能永害彼随眠故。名于所缘犹未能断。彼于其贪已远离故。由心解脱。为增上力远离贪故。心得清净。而于所缘未能断故。有余上位应更修治。从此已后。于六触处所摄境界。无倒观察。于诸受中住循受观。彼如前说。依思择力。于诸受界。亦远离贪。历观缘生无常性故。即如前说。而于所缘犹未能断。彼于无明已远离故。由慧解脱。为增上力。依诸明触所生如理作意相应所有善受。于一切受所生杂染厌舍而住。由于无明触所生受为缘起贪已远离故。名得清净。而于随眠未永断故。有余上位应更修治。从此已后于十八意行无倒观察。俱于心法同时安住循心法观。彼作是思。此十八意行最第一者。谓诸所有寂静解脱。超过诸色在于无色。于能顺舍起诸意行。复作是思。若我依此胜妙意行。于清净舍若定。若生耽着系忆。因此我心便成杂染。如是知已舍而不忆。是名于心住循心观。复于诸处观无常性。是名于法住循法观。彼于尔时于三想定及以非想非非想处所有诸行余第一有。已离贪故。名于想界及行界贪。亦得远离。余如前说。如是彼于正加行摄异生地中。净修心已为欲证会。学心解脱。复于一切身受心法。观唯有法都无有我。于一切有深心厌舍不起加行。谓我当有。或我当无。如实了知此中无有有者无者。彼由如是如实知故。渐于见修所断三漏心得解脱。得尽智故。观察一切当来诸受不复流转。此不流转由身灭故。彼于尔时。依诸漏尽所获尽智为最第一。有学异生诸慧依处犹有垢故。今此所得定无垢故。又即此慧于诸烦恼断灭谛中。以寂静行攀缘而住。暂时失念亦不能动。如是所有心慧解脱。不为忘念之所陵杂。如前异生及有学位。以彼尚有忘失法故。谛不圆满。在无学位。于一切时如实性故。其谛圆满。故谛依处成就第一。由能弃舍一切依事故。舍依处成就第一。一切道果所集成故。名善修道。非如异生及诸有学故。寂依处成就第一。问何因缘故。唯在无学四种依处说为第一。非在异生及有学位。答在此位中微细淋漏亦不可知。况有中上。在异生地淋漏弥多。有学位中少可知有。此中何等名为淋漏。应知如前诸动举等说名淋漏。于彼一切皆永断故。趣向圆满牟尼性故。说名牟尼最极寂静。又已永害当来因故。于初中后生老死苦。永止息故。现法行时于诸世法四种贪爱永寂静故。四种嗔恚永寂静故。又于住时不悦諠杂永寂止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