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中观部·瑜伽部 >

摄大乘论 卷上(8)

人道中众生 念念证菩提 处所过数量 故无下劣心 善心人信乐 能生施等度 胜人得此意 故能修施等 若善人死时 即得胜富乐 灭位圆净善 此义云何无 由灭除四

  人道中众生  念念证菩提
  处所过数量  故无下劣心
  善心人信乐  能生施等度
  胜人得此意  故能修施等
  若善人死时  即得胜富乐
  灭位圆净善  此义云何无
  由灭除四处障故。由舍离声闻独觉思惟故。邪思惟灭于大乘中生信心及决了心故。灭一切邪意及疑。是所闻思诸法中。舍离我及我所邪执故。是故灭除法执。安立现前住一切相思惟悉不分别。是故能灭除分别。此中说偈
  现住及安立  一切相思惟
  智人不分别  故得无上觉
  缘法及义为境。何因何方便得入。由闻熏习种类正思惟所摄。显现似法及义。有见意言分别故。由四种寻思。谓名义自性差别假立寻思
  由四种如实智。谓名义自性差别。如实智四种不可得故。若菩萨已入已解如此等义。则修加行为入唯识观。于此观中意言分别似字言及义显现。此中是字言相。但意言分别得如此通达。此义依名言唯意言分别。亦如此通达此名义自性差别。唯假说为量。亦如此通达。次于此位中但证得唯意言分别。是观行人不见名及义。不见自性差别假说。由实相不得有自性差别义。已由四种寻思及四种如实智。于意言分别显现似名及义。得入唯识观。于唯识观中入何法。如何法得入。但入唯量相见二法。种种相貌名义。自性差别假说自性差别义。六种相无义故。由此能取所取非有为义故。一时显现似种种相貌及生故。譬如闇中藤显现似蛇。犹如于藤中蛇即是虚实不有故。若人已了别此藤义。先时蛇乱智不缘境起。即便谢灭唯藤智在。此藤智由微细分析虚空无实境。何以故。但是色香味触相故。若心缘此境。藤智亦应可灭。若如此见已伏灭。六相显现。似名及义。意言分别尘智不生。譬如蛇智。于伏灭六相义中。是唯识智亦应可伏灭。譬如藤智。由依真如智故。如此菩萨由入似义显现意言分别相故。得入分别性由入唯识义故。得入依他性。及云何得入真实性。若舍唯识想已。是时意言分别。先所闻法熏习种类。菩萨已了别伏灭尘想。似一切义显现。无复生缘故不得生。是故似唯识意言分别亦不得生。由此义故。菩萨唯住无分别。一切义名中由无分别智。得证得住真如法界。是时菩萨平等平等能缘所缘无分别智生。由此义故菩萨得入真实性。此中说偈
  法人及法义  性略及广名
  不净净究竟  十名差别境
  如此菩萨由入唯识观故。得入应知胜相。由入此相得入初欢喜地。善通达法界。得生十方诸佛如来家。得一切众生心平等。得一切菩萨心平等。得一切诸佛如来心平等。此观名菩萨见道
  复次何故菩萨入唯识观。由缘极通法为境出世奢摩他毗钵舍那智故。由无分别智后所得种种相识为相智故。为灭除共本阿黎耶识中一切有因诸法种子。为生长能触法身诸法种子。为转依。为得一切如来正法。为得一切智智故。入唯识观。无分别智后所得智者。于本识及所生一切识识及相识相中由观似幻化等譬自性无颠倒。由此义故。菩萨如幻师于一切幻事自了无倒。于一切相因缘及果中。若正说时常无偏倒
  是时正入唯识观位中。有四种三摩提。是四种通达分善根依止菩萨云何应见。由四种寻思。于下品无尘观忍光得三摩提。是暖行通达分善根。依止于最上品无尘观忍光增三摩提。是顶行通达分善根。依止于四种如实智。菩萨已入唯识观了别无尘故。正入真义一分通行三摩提。是随非安立谛忍。依止此三摩提最后刹那。了伏唯识想。转名无间三摩提。应知是世第一法依止四种三摩提。是菩萨入非安立谛观前方便。若菩萨如此入初地已得见道。得通达入唯识。云何菩萨修习观行入于修道。如佛广说。所安立法相。于菩萨十地。由摄一切如来所说大乘十二部经故得现前。由治所说通别二境。由生起缘极通境出世无分别智。及无分别智后所得奢摩他毗钵舍那智。由无量无数百千俱胝大劫中依数数修习。由昔及今所得转依。为得三种佛身更修加行。是声闻见道。是菩萨见道。此二见道差别云何。声闻菩萨见道应知有十一种差别。何者为十一。一由境界差别。谓缘大乘法为境。二由依止差别。谓依大福德智慧资粮为依止。三由通达差别。谓通达人法二无我。四由涅槃差别。谓摄无住处涅槃以为住处。五由地差别。谓依十地为出离。六七由清净差别。谓灭烦恼习气。及治净土为清净。八由于一切众生得平等心差别。谓为成熟众生不舍加行功德善根。九由受生差别。谓生如来家为生故。十由显现差别。谓于佛子大集论中常能显现为摄受正法。十一由果差别。谓十力无畏不共如来法。及无量功德生为果故。此中说两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