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若略说阿赖耶识用异熟识。一切种子为其自性。能摄三界一切自体一切趣等 此中五颂 外内不明了 于二唯世俗 胜义诸种子 当知有六种 刹那灭俱有 恒随转应知 决定待众缘 唯能引自果 坚无记可熏 与能熏相应 所熏非异此 是为熏习相 六识无相应 三差别相违 二念不俱有 类例余成失 此外内种子 能生引应知 枯丧由能引 任运后灭故 为显内种非如外种。复说二颂 外或无熏习 非内种应知 闻等熏习无 果生非道理 作不作失得 过故成相违 外种内为缘 由依彼熏习 复次其余转识。普于一切自体诸趣。应知说名能受用者。如中边分别论中说。伽他曰 一则名缘识 第二名受者 此中能受用 分别推心法 如是二识更互为缘。如阿毗达磨大乘经中说。伽他曰 诸法于识藏 识于法亦尔 更互为果性 亦常为因性 若于第一缘起中。如是二识互为因缘。于第二缘起中。复是何缘是增上缘。如是六识几缘所生。增上所缘等无间缘。如是三种缘起。谓穷生死爱非爱趣。及能受用具有四缘。如是已安立阿赖耶识异门及相。复云何知如是异门。及如是相决定唯在阿赖耶识。非于转识。由若远离如是安立阿赖耶识。杂染清净皆不得成。谓烦恼杂染。若业杂染。若生杂染。皆不成故。世间清净出世清净。亦不成故。云何烦恼杂染不成。以诸烦恼及随烦恼熏习所作。彼种子体于六识身不应理故。所以者何。若立眼识贪等烦恼及随烦恼俱生俱灭。此由彼熏成种非余。即此眼识若已谢灭。余识所间如是熏习。熏习所依皆不可得。从此先灭余识所间现无有体。眼识与彼贪等俱生。不应道理。以彼过去现无体故。如从过去现无体业。异熟果生不应道理。又此眼识贪等俱生。所有熏习亦不成就。然此熏习不住贪中。由彼贪欲是能依故。不坚住故。亦不得住所余识中。以彼诸识所依别故。又无决定俱生灭故。亦复不得住自体中。由彼自体决定无有俱生灭故。是故眼识贪等烦恼。及随烦恼之所熏习不应道理。又复此识非识所熏。如说眼识所余转识亦复如是。如应当知 复次从无想等上诸地没来生此间。尔时烦恼及随烦恼所染初识。此识生时应无种子。由所依止及彼熏习并已过去。现无体故 复次对治烦恼识。若已生一切世间余识已灭。尔时若离阿赖耶识。所余烦恼及随烦恼种子。在此对治识中不应道理。此对治识自性解脱故。与余烦恼及随烦恼不俱生灭故。复于后时世间识生。尔时若离阿赖耶识。彼诸熏习及所依止久已过去。现无体故。应无种子而更得生。是故若离阿赖耶识。烦恼杂染皆不得成 云何为业杂染不成。行为缘识不相应故。此若无者。取为缘有亦不相应 云何为生杂染不成。结相续时不相应故。若有于此非等引地没已生时。依中有位意起染污意识结生相续。此染污意识于中有中灭。于母胎中识羯罗蓝更相和合。若即意识与彼和合。既和合已依止此识。于母胎中有意识转。若尔即应有二意识于母胎中同时而转。又即与彼和合之识是意识性。不应道理。依染污故。时无断故。意识所缘不可得故。设和合识即是意识。为此和合意识。即是一切种子识为依止。此识所生余意识。是一切种子识。若此和合识是一切种子识。即是阿赖耶识。汝以异名立为意识。若能依止识。是一切种子识。是则所依因识。非一切种子识能依果识是一切种子识。不应道理。是故成就此和合识非是意识。但是异熟识。是一切种子识 复次结生相续已。若离异熟识。执受色根亦不可得。其余诸识各别依故。不坚住故。是诸色根不应离识 若离异熟识。识与名色更互相依。譬如芦束相依而转。此亦不成 若离异熟识。已生有情识食不成。何以故。以六识中随取一识。于三界中已生有情。能作食事不可得故 若从此没于等引地正受生时。由非等引染污意识结生相续。此非等引染污之心。彼地所摄离异熟识。余种子体定不可得 复次生无色界。若离一切种子异熟识。染污善心应无种子。染污善心应无依持 又即于彼若出世心正现在前。余世间心皆灭尽故。尔时便应灭离彼趣。若生非想非非想处无所有处。出世间心现在前时。即应二趣悉皆灭离。此出世识不以非想非非想处为所依趣。亦不应以无所有处为所依趣。亦非涅槃为所依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