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中观部·瑜伽部 >

大乘庄严经论 第七卷(4)

如人怖四害 深防为自身 菩萨畏二乘 护业亦如是 释曰。此偈显示菩萨自护业方便。如人怖四害深防为自身者。何谓四害。一者毒物。二者兵仗。三者恶食

  如人怖四害  深防为自身
  菩萨畏二乘  护业亦如是
  释曰。此偈显示菩萨自护业方便。如人怖四害深防为自身者。何谓四害。一者毒物。二者兵仗。三者恶食。四者怨仇。是谓四害。深防者为利益自身故。菩萨畏二乘护业亦如是者。毒等四害譬二乘人诸业方便。菩萨怖畏此故。深自防护起二乘心。何以故。由断大乘种故。大乘善根未起令不起故。已起复令灭故。及与佛果作障碍故。偈曰
  作者业所作  三轮不分别
  得度净业海  功德无有边
  释曰。此偈显示菩萨清净业方便。作者业所作三轮不分别者。何谓三轮。一者作者。二者业。三者所作。是谓三轮。不分别者。此三不可得故。由此故三轮得清净。三轮清净故业清净。得度净业海功德无有边者。到业彼岸故。功德无边者由无尽故。业伴品究竟
  大乘庄严经论度摄品第十七之一
  释曰。已说起业方便业所聚集诸波罗蜜。今当说。此中先说忧陀那偈。偈曰
  数相次第名  修习差别摄
  治障德互显  度十义应知
  释曰。此中六波罗蜜应知有十种义。一制数。二显相。三次第。四释名。五修习。六差别。七摄行。八治障。九功德。十互显。此中有六偈制立六波罗蜜数唯有六。偈曰
  资生身眷属  发起初四成
  第五惑不染  第六业不倒
  释曰。此偈显示为摄自利三事故。立波罗蜜数唯有六。一者增进。二者不染。三者不倒。彼初四波罗蜜。如其次第能令四事增进。一资生成就。由布施故。二自身成就。由持戒故。三眷属成就。由于忍辱。行忍辱者多人爱故。四发起成就。由于精进。一切事业因此成故。第五禅波罗蜜。能令烦恼不染。折伏烦恼由此力故。第六般若波罗蜜。令业不颠倒。一切所作如实知故。偈曰
  施彼及不恼  忍恼是利他
  有因及心住  解脱是自利
  释曰。此偈显示为摄二利六事故。立波罗蜜数唯有六。初为摄利他三事故。立前三波罗蜜令起正勤。如其次第一者施彼。二者不恼。三者忍彼恼后为摄自利。三事故须立。后三波罗蜜令起正勤。如其次第。一者有因。由依精进故。二者心住。由心不定令定故。三者解脱。由心已定令解脱故。偈曰
  不乏亦不恼  忍恼及不退
  归向与善说  利他即自成
  释曰。此偈显示为摄利他六事故。立波罗蜜数唯有六。菩萨行六波罗蜜时。如其次第。于彼受用令不乏故。不恼彼故。忍彼恼故。助彼所作令不退故。以神通力令归向故。以善说法断彼疑故。菩萨如是利他即是自利。为他所作即自所作。由此因缘得大菩提故。偈曰
  不染及极敬  不退有二种
  亦二无分别  具摄大乘因
  释曰。此偈显示为摄大乘四因故。立波罗蜜数唯有六。一者不染。二者极敬。三者不退。四者无分别。菩萨修行施时于财不染无顾恋故。受持戒时于诸学处起极敬故。行忍辱精进时。此二不退。忍于众生非众生所作苦得不退故。精进于修行善时得不退故。行禅定般若时。此二无分别。奢摩他毗钵舍那平等所摄故。如此四因摄一切大乘因尽偈曰
  不着及不乱  不舍亦增进
  净惑及智障  是道皆悉摄
  释曰。此偈显示为摄大乘六道故。立波罗蜜数唯有六。问道者何义。答有方便者为道。此中檀波罗蜜。于诸资财不着为道。由施时于境离染着故。尸波罗蜜。于诸境界不乱为道。由求受戒时一切心乱摄令住故。及比丘住护者。求境界时。一切业乱不能转故。羼提波罗蜜。于诸众生不舍为道。由一切不饶益事不生厌故。毗梨耶波罗蜜。于修诸善增长为道。由精进发起令增上故。禅波罗蜜。于烦恼障令清净为道。般若波罗蜜。于智慧障令清净为道。如是六种道摄一切大乘道尽。偈曰
  为摄三学故  说度有六种
  初三二初一  后二二一三
  释曰。此偈显示为摄三种增上学故。立波罗蜜数唯有六。此中立初三波罗蜜。为摄初一戒增上学。戒有二种谓聚及眷属。尸罗为聚。檀及羼提为眷属。何以故。施于求受时资财不吝故。忍于护持时打骂不报故。此中立后二波罗蜜。如其次第。为摄心慧二增上学。此中立第四一波罗蜜。应知具摄三增上学。由一切三学精进为伴故。已制六波罗蜜数。次显六波罗蜜相。偈曰
  分别六度体  一一有四相
  治障及合智  满愿亦成生
  释曰。诸菩萨修诸波罗蜜。一一皆有四相。一治障。二合智。三满愿。四成生。治障者。檀等六行。如其次第。对治悭贪破戒嗔恚懈怠乱心愚痴故。合智者。悉与无分别智共行。由通达法无我故。满愿者。施于求财者随其所欲而给与之。戒于求戒者随其所欲以身口意护而教授之。忍于悔过者与之欢喜。精进于作业者随欲助之。定于学定者随欲授法。智于有疑者随欲决断。成生者。先以施摄。后以三乘法随其所应而成熟之。先安立于戒等中。后以三乘成熟亦尔。已显六波罗蜜。相次说六波罗蜜次第。偈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