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者一切得 得喜非大喜 菩萨一切舍 喜彼喜大故 释曰。乞者所须菩萨皆施。乞者得喜。此喜非是大喜。问何故。答由菩萨一切皆舍喜彼得财。此喜为大。夺彼喜故。偈曰 乞者一切得 有财非见富 菩萨一切舍 无财见大富 释曰。此偈显菩萨财无尽差别。偈曰 乞者一切得 非大饶益想 菩萨一切舍 得大饶益想 释曰。此显菩萨大悲差别。偈曰 乞者自在取 如取路傍果 菩萨能大舍 余人无是事 释曰。此显菩萨无著差别。问说檀不共功德差别已。精进不共功德差别复云何。偈曰 胜因依业种 对治等异故 如是六种义 精进有差别 释曰。精进有六种差别。一胜差别。二因差别。三依止差别。四业差别。五种差别。六对治差别。此偈总举。余偈别释。偈曰 白法进为上 进亦是胜因 及得诸善法 进则为依止 释曰。此偈说精进胜差别因差别依止差别。白法进为上者。说最胜差别。由于一切善法中说精进为最胜故。进亦是胜因者。说因差别。由说精进是无上因故。及得诸善法进则为依止者。说依止差别。由依止精进得一切善法故。偈曰 现乐与世法 出世及资财 动静及解脱 菩提七为业 释曰。此偈说精进业差别。此业差别有七种。一得现法乐住。二得世间法。三得出世间法。四得资财。五得动静。动静者。由是世间不究竟故。六得解脱。解脱者。由断身见故。七得菩提。菩提者。由大菩提故。偈曰 增减及增上 舍障亦入真 转依与大利 六说精进种 释曰。此偈说精进种差别种差别有六种。一增减精进。谓四正勤。二恶法减二善法增故。二增上精进。谓五根。由于解脱法为增上义故。三舍障精进。谓五力。由彼障碍不能碍故。四入真精进。谓七觉分。由见道建立故。五转依精进。谓八圣道分。由修道是究竟转依因故。六大利精进。谓六波罗蜜。由自利利他故。偈曰 种复有五异 弘誓将发行 无下及不动 第五说无厌 释曰。五异者。一弘誓精进。谓欲发起行故。二发行精进。谓现行诸善故。三无下精进。谓得大果下体无故。四不动精进。谓寒热等苦不能动故。五无厌精进。谓不以少得为足故。此五种如经中所说。有弘誓精进。有现起精进。有勇猛精进。有坚固精进。有不舍佛道精进。于诸善法中。如其次第应知。偈曰 三种下中上 由依三乘尔 亦二下上觉 利有小大故 释曰。彼精进依人差别。复说三种及二种。三种者。依三乘行人差别。如其次第。下中上精进故。问何因复二种。答下上觉故。下觉者。依二乘行人。上觉者。依大乘行人。如其次第。说于小利及大利故。何以故。为自利故。为他利故。偈曰 财着烦恼着 厌着知足着 四着不能退 对治分四种 释曰。此偈说精进对治差别。由对治四著有四不退。说四种对治差别。问此云何。答檀等诸行。由四着为碍故而不得行。一者财着。于财极吝故。二者烦恼着。于财起染故。三者厌着。于檀等行有退屈故。四者知足着。于少施等喜满足故。行精进者对治如此四着。能得不退故说四种对治差别。已说六波罗蜜功德。次说六波罗蜜互显。偈曰 相摄及差别 依法亦为因 六度互相成 一切种分别 释曰。六波罗蜜相成自有四义。一相摄。二差别。三依法。四为因。相摄者。无畏施摄戒忍二度。由此二度能与无畏故。法施摄定智二度。由此二度能与法故。俱施摄精进一度。由此一度能行二施故。问戒摄几种。答摄善法戒一切檀等皆摄。如是忍等互摄如其所应作。差别者。檀等六种即为六施。谓施施戒施乃至般若施。于他相续建立檀等故。依法者所有诸经所有檀等诸义显示。所有檀等诸义所有诸经显示。处处相摄应知。为因者。谓檀为戒等因。何以故。不顾财者能行戒等故。戒亦施等因。何以故。比丘受护者能舍一切所有受故。住戒者。能具足忍等故。又受摄善法戒为檀等故。如是忍等互为因。如其所应作。如是说六波罗蜜义已。次说四摄行。偈曰 布施将爱语 利行并同利 施平及彼说 建立亦自行 释曰。四摄者。一布施摄。二爱语摄。三利行摄。四同利摄。施平者。即布施摄。彼说者。谓爱语摄。说彼波罗蜜义故。建立者谓利行摄。建立众生于波罗蜜中故。自行者。谓同利摄。建立他已自亦如是行故。问何故说此四摄体。答此说摄他诸方便。偈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