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诸宗部 >

大乘义章 第十五卷(5)

十四化心义六门分别(释名辨相一 就处分别二 三性分别三 得舍成就四 化事差别五 大小不同六) 第一门中释名辨相。无而忽起名之为化。起化之意名为化

  十四化心义六门分别(释名辨相一 就处分别二 三性分别三 得舍成就四 化事差别五 大小不同六)
  第一门中释名辨相。无而忽起名之为化。起化之意名为化心。化心不同。宣说十四。或说二十。小乘法中宣说十四。大乘法中宣说二十。言十四者。初禅有二。一者初禅化。二者初禅为欲界化。二禅有三。一者二禅为二禅化。二者二禅为初禅化。三者二禅为欲界化。三禅有四。当地有一。下地有三。四禅有五。当地有一。下地有四。良以小乘于上地度不能现化故唯十四。言二十者。菩萨依于四禅发通。一一皆能为五地化。所谓欲界乃至四禅故有二十。良以菩萨神通自在故能如是。名数既然相状如何。有人依禅修得通竟。欲起化事先作是念。我当化作如是事。从此心后入于定中自然现化。名为化心。名相如是(此一门竟)次就处论。处别有二。一所依处。唯四禅不在余地。何故而然。欲界无定。故不起化。设有起化但是生慧。四空地中心志微劣。又不缘色为是不起。色界地中余眷属定支因不具无多力用。所以不起。是故但依四根本禅。故论说云。五通在四禅。根本非余定。就四禅中依如小乘初禅有二。二禅有三。三禅有四。四禅有五。备如前列。大乘法中各具五化。亦如上说。二化现处。依如小乘。欲界初禅并皆有四。所谓有彼四禅地化。二禅有三。当地有一。上地化心有其二种。三禅有二。当地有一。上地有一。四禅唯一当地之化。上能化下。故下转多。下不化上。故上渐少。若依大乘五地之中各各备有四禅之化。问曰。欲界二禅化心与彼初禅初禅化心何者为胜。若依小乘互有胜劣。欲界地中二禅之化去远故胜。能到二禅初初禅地中初禅之化处上故胜。若依大乘初禅地中初禅之化一向是胜。以处上故。去则与彼欲界地中二禅之化近远相似。同能往至一切地故。初禅二禅相望既然。余地相望义皆同尔。问曰。上禅起下化心。为属下地为属上禅。释言。属下。若尔依于上地眼根见下色时。所生眼识应属下地。释言。不类。云何不类。解有两义。其一义者。依于上禅起下化心。即与下地起作之心粗细相似。故属下地。上地眼根见下色时。所生之识不与下同。故不属下。第二义者。六通之中唯有身通能变能化。化有二能。一者能起异时作用。化主虽灭留化如故。如佛灭后余留影像住罗刹崛。母从天来起坐说法。诸罗汉等身虽灭度余留化火焚烧己身。二异处作用。依上发通。起下化心。余通之中悉无变化。不能起彼异地作用。上眼见色时。所生之识不属下地。耳识亦尔(此二门竟)次就三性分别化心。化有二种。一生慧化。如似魔王作化佛像。如是一切。二修慧化。依禅发通依通起化。生慧之化是报无记。修慧之化论说不同。若依毗昙通体是善。化心无记。成实法中非破毗昙利他心起。云何无记。当知化心一向是善。大乘法中义有两兼。若论世俗等智起化与毗昙同。故地持中说为无记化化禅。异如实智记一向是善(此三门竟)次明得舍成就之义。先论其得。先无今有名之为得。得有二种。一离欲得。凡夫二乘断欲界结得初禅时。顿得初禅二种化心。一当地化二下地化。如是次第乃至断彼三禅结时。顿得四禅五种化心。当地中一下地中四。菩萨之人断彼欲结得初禅时。顿得初禅五种化心。当地中一他地中四。乃至四禅类亦同尔。二者生得。有漏之法生上失下。退生之时还得本法名为生得。凡夫之人从无色退生四禅时。顿得四禅五种化心。当地中一下地中四。生三禅时。顿得三禅四种化心。乃至生彼初禅之时。顿得初禅二种化心。声闻缘觉无退生义。为是不论。菩萨生上不失下法。故无生得。何但生上不失下法。乃至得彼大涅槃果不舍世事。故经说言。不舍世间得大涅槃。不断烦恼而入涅槃。恼尚不断况余功德。次论舍义。先有今失名之为舍。舍有二种。一者退舍。声闻凡夫从彼初禅退起欲界烦恼之时。并失初禅化心。乃至退起三禅结时。顿失四禅五种化心。菩萨退时地地失五。二者生舍。声闻凡夫生上地时失下化心。名之为舍。生二禅时顿失初禅二种化心。乃至生彼四空地时顿失四禅五种化心。次论成就。有而不失名为成就。依如毗昙有漏之法。在下成上上不成下。以是义故凡夫二乘身在欲界及初禅地。各成四禅化心。在二禅中成上二禅三种化心。下皆不成。身在三禅成上三禅二种化心。在第四禅唯成四禅一种化心。菩萨之人身在欲界乃至非想皆成一切。以不失故(此四门竟)次明化心所作之事。如地持说。要略唯三。一者化身。所谓化现众生色像。二化境界。化为外事色香味等。三者化声。化身之中约形分四。约处论八为事亦八。约形四者如地持说。一似自身。化主为人。化人似己。天龙等形类皆同尔。二者不似自身。天为人。止亦化为人。不似自身。等亦然。三化似他身。他人是人。化人似彼。天等亦然。四者不似他人。是人还化作人而不似彼。天等亦然。约处八者如杂心说。一化作自身住于自地。二化作他身住于自地。三化作自身往至他地。四化作他身往至他地。是义云何。化主身在初禅之中化作初禅自身他身。即住初禅以为初二。化作初禅自身他身。往下欲界以为后二。身在初禅为化既然。乃至身在四禅亦尔。此初四竟。五者化作他地自身即住他地。六者化作他地他身即住他地。七者化作他地自身往至自地。八者化作他地他身往至自地。是义云何。化主身在欲界之中依彼初禅而起化心。即名初禅以为自地。名欲界处以为地他。以是义故。化作欲界自身他身住于欲界名住地他。以为前二。持此二化往至初禅名至自地。以为后二。欲界初禅相望既然。诸地相望类皆同尔。为事八者如龙树说。一能作小。二能作大。三能作轻。四能自在大为小等。五能作为有力之主。六能远到。七能动地。八随意所欲尽皆能得化身如是。次明化境。于中有二。一者化作自地之中一切境界。二者化作他地之中一切境界。次明化声。化声之中要略唯二。一内二外。作众生声名之为内。作余一切草木声名之为外。内中约人分之为四。一者化作自相似声。二者不似。三者化作他众生声。四者不似随相有七。如地持说。一妙音具足。二广音具足。三从自起。四从他起。五无所从起。六说正法。七随事教啧。一一广辨如地持论。作外声中事别无量。不可具论(此五门竟)次明大小不同之义。不同有六。一缘心不同。小乘法中攀缘心化。凡所化现作意而起。大乘法中始修作意终成不作。无心分别。慈善根力令诸众生自然见故。二多少不同。声闻之人一心一化不能无量。菩萨一心能为法界一切色像及一切声。三宽狭不同。声闻但能一世界化。菩萨不尔。一切世界悉能现化。四所至不同。声闻现化于一佛国不至他界。菩萨现化至无量界。如彼维摩遣化菩萨至香积等。第五有心无心不同。声闻缘觉虽化为人于中无心。佛及菩萨为化有心。故涅槃云。化无量人各令有心。良以佛心遍一切处故化有之。六虚实不同。声闻缘觉虽复化作衣服等事不得实用。诸佛菩萨所为化事即得实用。如地持说。化心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