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诸宗部 >

法界图记丛髓录 第一卷

法界图记丛髓录 第一卷 一乘法界图。合诗一印。五十四角。二百一十字 夫大圣善教无方。应机随病非一。迷之者守迹。不知失体。勤而归宗未日。故依理据教。略制盘诗。冀以执名之
法界图记丛髓录 第一卷
  一乘法界图。合诗一印。五十四角。二百一十字
  夫大圣善教无方。应机随病非一。迷之者守迹。不知失体。勤而归宗未日。故依理据教。略制盘诗。冀以执名之徒。还归无名真源。读诗之法。宜从中法为始。盘回屈曲。乃至佛为终。随印道读
  死涅槃常共和是故界实宝殿穷坐
  生意如出繁理益行法意如捉巧实
  觉不人境中事利者严归资粮善际
  正思大能昧冥得还庄家得以缘中
  便议贤人三然器本宝随分陀无道
  时雨普海印无随际尽无尼罗得床
  心宝佛十别分生叵息妄想必不旧
  发益生满虚空众法佛为名动不来
  初成别隔乱杂不性余境妙不守自
  十方一切尘中仍圆非真微无名性
  含即念一念亦即融知性极相无随
  中是劫即一如相无所甚深绝寂缘
  尘无远量无是互二智证切一来成
  微量劫九世十世相诸法不动本一
  一一即多切一即一一中多切一中
  一乘法界图(至)二百一十字。大记云。以此一乘法界图等分配俨师五重海印。谓一乘法界配忘像海印(记破初幅云此配释)。图之一字配现像海印。谓图者像也。经云。即如其像现神通力。藏师释云。如其所念。如上一百二十四问及下至第六会来所说法门。答此问者皆于如来法界身中无不圆明。顿现其像(云云)。下经云。清净法身中。无像而不现故也(已上)。此文通于内证外化。今约内证配也。合诗一印配佛外饷海印。谓诗表普贤机。印表佛外向心。佛外向心印冥合普贤大机内向心头故也。五十四角配普贤入定观海印。谓普贤内证有二义。一若约佛普贤门。则普贤入定非但穷证。外向心印亦乃通证初二海印。以普贤向内则十佛。十佛向外则普贤故。二若约就机作区门。则于佛外向唯证一分以未满故。今约后义。于此净藏定中五教乃至无量乘根性生熟及法界诸法头角顿现故也。二百一十字配普贤出定在心中及现语言海印。谓于此海印分示五周因果等法施设文字语言故也。神琳之意。则一乘法界图者。法界之法是所证。今日我心是能证。即此能所不可得。处是一能修之人行位名乘。如是不动之轨则分齐成故。云法界也。法界法之本位是吾五尺身。欲示此义画作全法界一身之像故云图也。谓图印中盘者是三乘也。谓背一乘平道教中无住本体。盘蛰一念不生不二之处。乃至着于一相一迹之中报佛果故。回者是小乘也。谓不知有法空真如。但自回着人空理故。屈者是人天也。谓不知有出世行德。屈执五戒八戒人天业故。曲者是三途也。谓不知有人天行业。曲执邪见堕三途故。如是画尽三乘三途之相故。云画作全法界一身之像也
  法融大德记云。一乘法界图有二重简取。一简教分唯取证分。谓一乘之法通于证教而言界者简教分也。以证分者一乘法之究竟际故。二唯简三乘通取一乘证教二分。谓以一乘简三乘故。此一乘之一及此下离始终之一朱印。与俨师本末相生门中一字印并一义也。大经之首按一字印者。欲明一部始终所说文文句句唯现一也。又五卷疏对邪现正之处按一字印者。于诸法中若生二解则是邪。知法是一即是正也。谓若菩萨起一嗔心。则六十门普行成百万障也。良以嗔心起于自他别执之中故。云若生二解即是邪也。若菩萨起同体大悲。则百万障门成六十普行也。谓见三世间法是自身心。为起同体大悲故。云知法是一即是正也。又入法界品抄按一字印者。若见诸法为二为三。即犯八根本罪。不得入于一乘法界。若于诸法不生二解。即得入于一乘法界故也。此中亦尔。从始至终非是诠二诠三。只要现一故耳。所言一者。无能所中且强分之。有能观一有所观一。谓若了自身心总摄诸法。无侧无遗绝能所。则为能观一。即此身心住处为所观一也。问于此一中。云何得入。答修止观也。问云何止观。答若依一乘修止观者。以六相印印十普法不动各位融而为一。了了分明者观也。如印印物不举不转。如是观智称契于法。离能绝所一无分别而不动者止也。乘者于上一处能决定信名为乘也。不如是信不名乘也。若三乘则闻真如之法不能顿信。渐次信故。有十信。不能顿解。渐次解故。有十解。乃至不能顿证。渐次证故。有十证。如是渐次至佛果。故名为乘也。乘如实道来成正觉者。是其义也。若一乘则于上一处。若起圆信即是圆证故名乘也。一运即一切运者即此义也。法者是我身心也。界者即此身心统包绝待前后际断。即是法之究竟边际义也。图者像也。如为不知象人画作象像而示之。如是行者不知自之身心是法界佛。故画作法界佛像而指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