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时。众多比丘闻诸人民各论此理。沙门释种子不知节度。行来无忌。其中。持戒比丘戒完具者。亦自怨责。实非我等之宜。食无禁限。行无时节。实是我等之非也。各共相将至佛所。头面礼足。以此因缘。具白世尊 尔时。佛告一比丘。汝往唤迦留陀夷使来 是时。彼比丘受佛教已。即往唤优陀夷。时忧陀夷闻佛见呼。即来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世尊问优陀夷曰。汝审昨日暮入城乞食。至长者家。使长者妇胎堕乎。 优陀夷白佛言。唯然。世尊 佛告优陀夷。汝何故不别时节。又复欲雨而入城乞食。此非汝宜。然是族姓子出家学道而贪着于食 尔时。优陀夷即从坐起。白世尊言。自今之后。不敢复犯。唯愿世尊听受忏悔 尔时。世尊告阿难曰。速打揵稚。集诸比丘在普会讲堂 阿难受佛教已。即集诸比丘集在讲堂。前白佛言。诸比丘已集。世尊。宜知是时 尔时。世尊即往讲堂。在中央坐。告诸比丘。过去久远诸佛世尊皆一坐而食。诸声闻等亦一坐而食。正使将来诸佛及弟子众。亦当一坐而食。所以然者。此是行道之要法。应当一坐而食。若能一坐而食。身体轻便。心得开解。心已得解。得诸善根。已得善根。便得三昧。已得三昧。如实而知之。云何如实而知之。所谓苦谛如实而知之。苦习谛如实而知之。苦尽谛如实而知之。苦出要谛如实而知之。汝等族姓子已出家学道。舍世八业。而不知时节。如彼贪欲之人有何差别。梵志别有梵志之法。外道别有外道之法 是时。优波离白世尊言。过去如来.将来诸佛。皆一坐而食。唯愿世尊当与诸比丘限时而食 世尊告曰。如来亦有此智。但未犯者。要眼前有罪。乃当制限耳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专一坐而食。汝等亦当一坐而食。今汝日中而食。不得过时。汝等亦当学乞食之法。云何比丘学乞食之法。于是。比丘。趣以支命。得亦不喜。不得亦不忧。设得食时。思惟而食。无有贪着之心。但欲使此身趣得存形。除去旧痛。更不造新。使气力充足。如是。比丘。名为乞食。汝等比丘。应当一坐而食 云何比丘一坐而食。起则犯食。更不应食。如是。比丘。名为一坐而食。汝等比丘亦当应得食而食之。云何比丘得而食之。于是。比丘。以得食已。更复有为齐此于。以食更得者不应复食。如是。比丘。得食而食之。汝等比丘。亦当应着三衣。应坐树下。坐闲静处。应露坐苦行。应着补纳衣。应在冢间。应着弊恶之衣。所以然者。叹说少欲之人。我今教汝等。当如迦叶比丘。所以然者。迦叶比丘自行头陀十一法。亦复教人行此要法。我今教诫汝等。当如面王比丘。所以然者。面王比丘着弊坏之衣。不着校饰。是谓。比丘。我之教诫。当念修习。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跋提波罗及经三月不至世尊所。尔时。阿难临三月初。至跋提婆罗比丘所。而告之曰。今诸众僧皆补纳衣裳。如是如来当人间游行。今不往者后悔无益 是时。阿难将跋提婆罗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并复白佛言。唯然。世尊。听我忏悔。自今已后。更不犯之。如来制禁戒。然我不受之。唯愿垂恕。如是再三 是时。佛告曰。听汝悔过。后莫复犯。所以然者。我自念生死无数。或作驴.骡.骆驼.象.马.猪.羊。以草养此四大形。或在地狱中。以热铁丸啖之。或作饿鬼。恒食脓血。或作人形。食此五谷。或作天形。食自然甘露。无数劫中。形命共竞。初无厌足。优波离当知。如火获薪。初无厌足。如大海水吞流无足。今凡夫之人亦复如是。贪食无厌足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生死不断绝 皆由贪欲故 怨憎长其恶 愚者之所习 是故。跋提婆罗。当念少欲知足。无起贪想。兴诸乱念。如是。优波离。当作是学 尔时。跋提婆罗闻如来教诫已。在闲静之处。而自克责。所以族姓子。出家学道者。修无上梵行。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有。如实而知。尔时。跋提婆罗即成阿罗汉。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弟子中第一声闻多饮食者。所谓吉护比丘是也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 闻如是 一时。佛在鸯艺村中。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诸人民皆称汝等为沙门。设复问。汝等是沙门乎。汝等亦言。是沙门。吾今告汝。沙门之行.婆罗门之行。汝等当念修习。后必成果。如实不异。所以然者。有二种沙门。有习行沙门。有誓愿沙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