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古代著作 >

阿毗达磨俱舍论(10)

或二眼俱时 见色分明故 论曰。阿毗达磨诸大论师咸言。或时二眼俱见。以开二眼见色分明。开一眼时不分明故。又开一眼触一眼时。便于现前见二月等。
 
 或二眼俱时  见色分明故
 
  论曰。阿毗达磨诸大论师咸言。或时二眼俱见。以开二眼见色分明。开一眼时不分明故。又开一眼触一眼时。便于现前见二月等。闭一触一此事则无。是故或时二眼俱见。非所依别识成二分。住无方故不同碍色。若此宗说眼见耳闻乃至意了。彼所取境根正取时。为至不至。颂曰。
 
 眼耳意根境  不至三相违
 
  论曰。眼耳意根取非至境。谓眼能见远处诸色。眼中药等则不能观。耳亦能闻远处声响。逼耳根者则不能闻。若眼耳根唯取至境。则修定者应不修生天眼耳根。如鼻根等。若眼能见不至色者。何故不能普见一切远有障等不至诸色。如何磁石吸不至铁。非吸一切不至铁耶。执见至境亦同此难。何故不能普见一切眼药筹等至眼诸色。又如鼻等能取至境。然不能取一切与根俱有香等。如是眼根虽见不至而非一切。耳根亦尔。意无色故非能有至。有执。耳根通取至境及不至境。自耳中声亦能闻故。所余鼻等三有色根。与上相违唯取至境。如何知鼻唯取至香。由断息时不嗅香故。云何名至。谓无间生。又诸极微为相触不。迦湿弥罗国毗婆沙师说不相触。所以者何。若诸极微遍体相触。即有实物体相杂过。若触一分成有分失。然诸极微更无细分。若尔何故相击发声。但由极微无间生故。若许相触击石拊手体应相糅。不相触者聚色相击云何不散。风界摄持故令不散。或有风界能有坏散。如劫坏时。或有风界能有成摄。如劫成时。云何三根由无间生名取至境。即由无间名取至境。谓于中间都无片物。又和合色许有分故相触无失。由许此理。毗婆沙文义善成立。故彼问言。诸是触物为是触为因故生。为非触为因故生。诸非触物为问亦尔。彼就此理为不定答。有时是触为因生于非触。谓和合物正离散时。有时非触为因生于是触。谓离散物正和合时。有时是触为因生于是触。谓和合物复和合时。有时非触为因生于非触。谓向游尘同类相续。尊者世友说。诸极微相触即应住至后念。然大德说。一切极微实不相触。但由无间假立触名。此大德意应可爱乐。若异此者是诸极微应有间隙。中间既空谁障其行许为有对。又离极微无和合色。和合相触即触极微。如可变碍此亦应尔。又许极微若有方分。触与不触皆应有分。若无方分设许相触亦无斯过。又眼等根。为于自境唯取等量速疾转故如旋火轮见大山等。为于自境通取等量不等量耶。颂曰。
 
 应知鼻等三  唯取等量境
 
  论曰。前说至境鼻等三根。应知唯能取等量境。如根微量境微亦然。相称合生鼻等识故。眼耳不定。谓眼于色有时取小如见毛端。有时取大如暂开目见大山等。有时取等如见蒲桃。如是耳根听蚊雷等所发种种小大音声。随其所应小大等量。意无质碍。不可辩其形量差别。云何眼等诸根极微安布差别。眼根极微在眼星上傍布而住。如香荾花。清澈映覆令无分散。有说。重累如丸而住。体清澈故。如颇胝迦不相障碍。耳根极微居耳穴内旋环而住。如卷桦皮。鼻根极微居鼻頞内背上面下。如双爪甲。此初三根横作行度处无高下。如冠花鬘。舌根极微布在舌上。形如半月。传说。舌中如毛端量非为舌根极微所遍。身根极微遍住身分。如身形量。女根极微形如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