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古代著作 >

阿毗达磨俱舍论(5)

愚根乐三故 说蕴处界三 论曰。所化有情有三品故。世尊为说蕴等三门。传说。有情愚有三种。或愚心所总执为我。或唯愚色。或愚色心。根亦有三。谓利
 
 愚根乐三故  说蕴处界三
 
  论曰。所化有情有三品故。世尊为说蕴等三门。传说。有情愚有三种。或愚心所总执为我。或唯愚色。或愚色心。根亦有三。谓利中钝。乐亦三种。谓乐略中及广文故。如其次第世尊为说蕴处界三。何缘世尊说余心所总置行蕴。别分受想为二蕴耶。颂曰。
 
 诤根生死因  及次第因故
 于诸心所法  受想别为蕴
 
  论曰。诤根有二。谓着诸欲及着诸见。此二受想。如其次第为最胜因。味受力故贪着诸欲。倒想力故贪着诸见。又生死法以受及想为最胜因。由耽着受起倒想故。生死轮回。由此二因及后当说次第因故。应知别立受想为蕴。其次第因。邻次当辩。何故无为说在处界。非蕴摄耶。颂曰。
 
 蕴不摄无为  义不相应故
 
  论曰。三无为法不可说在色等蕴中。与色等义不相应故。谓体非色乃至非识。亦不可说为第六蕴。彼与蕴义不相应故。聚义是蕴。如前具说。谓无为法。非如色等有过去等品类差别可略一聚名无为蕴。又言取蕴为显染依。染净二依蕴言所显。无为于此二义都无。义不相应故不立蕴。有说。如瓶破非瓶。如是蕴息应非蕴。彼于处界例应成失。如是已说诸蕴废立。当说次第。颂曰。
 
 随粗染器等  界别次第立
 
  论曰。色有对故诸蕴中粗。无色中粗唯受行相。故世说我手等痛言。待二想粗。男女等想易了知故。行粗过识。贪瞋等行易了知故。识最为细。总取境相难分别故。由此随粗立蕴次第。或从无始生死已来。男女于色更相爱乐。此由耽着乐受味故。耽受复因倒想生故。此倒想生由烦恼故。如是烦恼依识而生。此及前三皆染污识。由此随染立蕴次第。或色如器。受类饮食。想同助味。行似厨人。识喻食者。故随器等立蕴次第。或随界别立蕴次第。谓欲界中有诸妙欲。色相显了。色界静虑有胜喜等。受相显了。三无色中取空等相。想相显了。第一有中思最为胜。行相显了。此即识住。识住其中显似世间田种次第。是故诸蕴次第如是。由此五蕴无增减过。即由如是诸次第因。离行别立受想二蕴。谓受与想。于诸行中相粗生染。类食同助。二界中强故别立蕴。处界门中应先辨说六根次第。由斯境识次第可知。颂曰。
 
 前五境唯现  四境唯所造
 余用远速明  或随处次第
 
  论曰。于六根中。眼等前五唯取现境。是故先说。意境不定。三世无为。或唯取一或二三四。所言四境唯所造者。前流至此。五中前四境唯所造。是故先说。身境不定。或取大种。或取造色。或二俱取。余谓前四。如其所应用远速明。是故先说。谓眼耳根取远境故。在二先说。二中眼用远故先说。远见山河不闻声故。又眼用速。先远见人撞击钟鼓后闻声故。鼻舌两根用俱非远。先说鼻者。由速明故。如对香美诸饮食时。鼻先嗅香舌后尝味。或于身中随所依处上下差别说根次第。谓眼所依最居其上。次耳鼻舌身多居下。意无方处。有即依止诸根生者。故最后说。何缘十处皆色蕴摄。唯于一种立色处名。又十二处体皆是法。唯于一种立法处名。颂曰。
 
 为差别最胜  摄多增上法
 故一处名色  一名为法处
 
  论曰。为差别者。为令了知境有境性种种差别。故于色蕴就差别相建立十处不总为一。若无眼等差别想名。而体是色立名色处。此为眼等名所简别。虽标总称而即别名。又诸色中色处最胜。故立通名。由有对故。手等触时即便变坏。及有见故。可示在此在彼差别。又诸世间唯于此处同说为色。非于眼等。又为差别立一法处。非于一切。如色应知。又于此中摄受想等众多法故。应立通名。又增上法。所谓涅槃。此中摄故独立为法。有余师说。色处中有二十种色最粗显故。肉天圣慧三眼境故。独立色名。法处中有诸法名故。诸法智故。独立法名。诸契经中。有余种种蕴及处界名想可得。为即此摄。为离此耶。彼皆此摄。如应当知。且辩摄余诸蕴名想。颂曰。
 
 牟尼说法蕴  数有八十千
 彼体语或名  此色行蕴摄
 
  论曰。诸说佛教语为体者。彼说法蕴皆色蕴摄。诸说佛教名为体者。彼说法蕴皆行蕴摄。此诸法蕴其量云何。颂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