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寺庙道场 >

弘福寺(5)

赤松初辟黔灵山,即不辞劳苦,开堂说法。赤松禅法,亦农亦禅,农禅结合,着衣吃饭,运水搬柴,本自圆成,了无挂碍,大得百丈遗风。而玄机独唱,凡

赤松初辟黔灵山,即不辞劳苦,开堂说法。赤松禅法,亦农亦禅,农禅结合,着衣吃饭,运水搬柴,本自圆成,了无挂碍,大得百丈遗风。而玄机独唱,凡圣扫除,妙谛融通,洞达本源,机锋棒喝,随方接外,有纵有擒,有收有放,更大振临济宗风。特别突出的是,其禅法虽不假语言文字,亦不废语言文字,即本体即功夫,即形上即形下,顿悟与渐修兼顾,生死与涅盘合一。可谓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又不必规矩,较之区区棒喝,所得尤其为多。故门下弟子称他:“一物不将继祖风,随机应变用无穷;粗拳辣掌亲分付,奕叶花开处处红”(5)。由于赤松淳朴质实,禅功深着,说法信手拈来,无一不是诸佛境界,随缘立宗,绝无一丝一毫粉饰,故闻者随其根力,各有所得,由此契入正知正见,“譬如盂之水方圆并爽,春和之雨高下俱沾”(6)。自赤松在黔灵设教行化以来,各地衲子,无不闻风蝟结,一时道振滇黔,影响遍及整个西南。
康熙二十二年(1683),滇黔总督蔡毓荣、滇抚王继儒重修昆明五华寺,致书延松入滇悬额说法。赤松乃往滇阐扬佛法,并亲到九峰祭扫灵药大师塔。在云南期间,他随缘接引化导,弘宣临济正脉,对当地禅风之重振,贡献颇为卓着。康熙三十年,又为法忘躯,不远万里,从巴蜀涉荆楚下江浙,礼普陀、太白,亲诣天童,扫密云大师塔,复由金陵达章贡,循彭蠡,遵鄂岳,溯沅江,西归黔省贵阳,并携回释藏全部,贮于弘福寺新落成之藏经楼。此后赤松继续聚徒说法,培养大批僧伽,曾应监院鹤声之请,撰自赞诗总结一生云:“弱冠命薄离乡土,百折不回甘淡苦。肉为亲恩割坏身,嫡传师业授心口。法幢大竖老婆心,勤获常住如会祖。正脉流通向谁说,回翔千载鹤声有。”
康熙四十五年(1706)七月十七日,赤松圆寂于弘福寺,世寿七十有三,僧腊五十四龄。金骨藏于寺后毗庐峰之塔中。赤松大师示寂后八年,居士蔡筳为其撰塔铭云:
卓卓赤松,破山之宗。
陡明捏目,大阐元风。
面自有目,空自有花。
徒劳一踏,眼岂着沙?
乱山磊砢,佛宇嵯峨。
化行边表,道启牂牁。
竹树萧疏,山川不改。
绝去来今,无在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