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寺庙道场 >

六榕寺

六榕寺 六榕寺位于广州市的六榕路,是广州市一座历史悠久、海内外闻名的古刹。寺中宝塔巍峨,树木葱茂,文物荟萃,历史上留下不少名人的足迹。六榕寺因苏东坡当年为寺庙题字而
六榕寺
 
六榕寺位于广州市的六榕路,是广州市一座历史悠久、海内外闻名的古刹。寺中宝塔巍峨,树木葱茂,文物荟萃,历史上留下不少名人的足迹。六榕寺因苏东坡当年为寺庙题字而得名。它与光孝、华林、海幢寺并称广州佛教四大丛林。六榕寺和寺中的花塔一样,历来为人们所称颂,加之历史地位与光孝寺齐名素有“光孝以树传,净慧(六榕寺的别称)以塔显”之称。
 
六榕寺是广州市一座历史悠久、举世闻名的名胜古迹。寺中宝塔巍峨,树木葱茏,文物荟萃。六榕寺以"六榕花塔"为特色标志,曾是禅宗道场,与海幢寺、光孝寺、华林寺、大佛寺并称为广州佛教五大丛林,[1]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1997年被评为广州市十大旅游景点。[2]
 
 
六榕寺位于广州市的六榕路,该寺离光孝寺不远,是广州市一座历史悠久、海内外闻名的古刹。寺中宝塔巍峨,树木葱茂,文物荟萃,历史上留下不少名人的足迹。
六榕寺始建于梁大同三年(537年),后北宋初毁于火灾,宋端拱二年(989年)重建,改名为净慧寺。后苏东坡来寺游览,见寺内有老榕六株,欣然题书“六榕”二字,后人遂称为“六榕寺”。同时,六榕寺和寺中的花塔一样,历来为人们所称颂,加之历史地位与光孝寺齐名,素有“光孝以树传,净慧以塔显”之称。净慧是六榕寺的别称。 寺内有名塔为千佛,因其塔身斑斓,又称“花塔”。花塔高57米,11角形,外9层,内17层,是广州有名的古代高层建筑。塔东为山门、弥勒殿、天王殿和韦驮殿。塔西为庄严华丽的大雄宝殿,供奉清康熙二年(1663年)以黄铜精铸的三尊大佛像。佛像高6米,重10吨,是广东省现存最大的古代铜像。[3]
寺内还有榕荫园。其内有六祖堂,观音殿、僧舍斋堂、功德堂等。六祖堂内还供有禅宗第六代祖师惠能的铜像,高1.8米,重约1吨,法貌庄严,垂目坐禅,栩栩如生。
 
简介
 
六榕寺近景(35张)早在南朝宋代(420一479年),六榕寺原址已建有佛殿,名为广州宝庄严寺。梁大同三年(537年),内道场
 
  六榕寺
沙门昙裕法师奉命出使,求得舍利返至广州,因病淹留宝庄严寺,修书表示“愿居此刹”,得到诏许并筑舍利塔,塔下珍藏自海外求得佛舍利。唐永徽元年(650年),舍利塔示现瑞象。宝庄严寺上座宝轮和尚借助各级地方官之力重修寺塔。上元二年(675年)十一月,著名诗人王勃途经广州,此时宝庄严寺舍利塔已经修葺一新,僧俗都钦仰王勃大名,对他讲述本寺略史及此次修塔因缘,请他撰写重修碑记,王勃欣然命笔,其《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写道:“夫宝庄严寺舍利塔者,梁大同三年内道场沙门昙裕法师所立也......仍分舍利、俾宏真福。……是岁也(650年),忽于宝塔重睹神光:玉林照灼,金山具足,倏来忽往,类奔电之舍云;吐焰流精,若繁星之转汉;倾都共仰、溢郭同窥......。”
大越国
公元917年,南海王刘龚称帝,国号大越,定都广州,次年改国号汉(史称南汉、越汉),年号乾亨,升广州为兴王府。南汉历代君主虔信佛教,宝庄严寺易名长寿寺,作为刘氏宗室女修道之所,塔仍称舍利塔,每于上元、中秋佳节登塔燃烛悬灯(号曰“赛月灯”)以兆丰年。南汉(917-971年)灭亡时,长寿寺“寺塔均毁、胜迹荡然”。
宋朝
北宋端拱二年
  六榕
(989)重修后,铸造禅宗六祖惠能(638-731年)铜像供奉,因寺僧主修净业,遂改名为净慧寺。宋代文学家、书法家苏轼于宋元符三年(1100)路经广州时,游静慧寺,览舍利塔,僧人请他为寺庙题字,东坡看到寺院有六棵榕树,遂挥笔写了“六榕”二字,寺庙门口的“六榕”就是苏东坡的手迹。大门对联"一塔有碑留博士,六榕无树记东坡",即指此事。其中的"博士"指王勃;如今六株榕树已不存在,因为东坡而令人追忆。宋元佑元年(1036年),德超和尚驻锡此寺,名僧道琮和尚、南海郡人前任凤翔府宝鸡县主簿林修以及信士王衢等众檀越,共议重建宝塔。绍圣四年(1097年)六月三日,新塔落成,塔壁佛龛供奉贤劫千佛等圣像,自此称千佛塔。
清初,“环寺驻防”之清兵目睹千佛塔色彩斑斓,以其远东习俗称呼曰“花塔”,故净慧寺亦名“花塔庙”。民国重修时,“为通俗计”,在公函、募捐告示和《碑记》中悉称“花塔”,于是成为正式命名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