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违平等行 故说常定住 志念常坚固 不忘菩提心 而能化众生 故说常定者 常念于诸佛 真实法性身 远离色身相 故说常定者 常修行诸法 如诸法法体 而无有忆念 故说常定者 常不舍念僧 知僧是无为 离于数寂静 善思惟黠慧 十方佛国土 悉见于诸佛 而于眼色中 终不生二相 诸佛所说法 一切能听受 而于耳声中 亦不生二相 能于一心中 知诸众生心 自心及彼心 此二不分别 忆念过去际 如恒河沙劫 是先及是后 亦复不分别 能遍至无量 不思议佛所 而于身心中 无有疲倦相 分别知诸法 乐说辩无尽 于无央数劫 开示法性相 智慧到彼岸 以解阴界入 常为众生说 无取无戏论 善知因缘法 远离二边相 知是烦恼因 亦知是净因 信解因缘法 则无诸邪见 法皆属因缘 无有定根本 黠慧无我见 佛见与空见 世间涅槃见 皆无如是见 以智慧光明 知一切法性 无闇无障碍 是智者行道 是业名大乘 不思议佛乘 悉容受众生 是大乘菩提 一切诸乘中 是乘为第一 如此大乘者 能出生余乘 余乘有限量 不能受一切 唯此无上乘 能悉受众生 若行此无量 虚空之大乘 于一切众生 无有悭恡心 有智者住此 无垢之大乘 此乘如虚空 无色不可示 若有诸众生 乘此大乘者 当观是乘相 宽博多所容 无量无数劫 说大乘功德 及乘此乘者 功德不可尽 若住此大乘 彼人离诸难 得值诸无难 此是智慧人 闻是妙经典 乃至四句偈 不堕于恶道 得到安隐处 爱敬此经者 是天亦是人 以舍是身已 常生人天故 于后恶世时 若得闻是经 我皆与授记 究竟成佛道 若后恶世时 手执此妙典 即是住真法 能转此法轮 若人持是经 能转无量劫 生死趣往来 得近于佛道 若能持是经 智慧大精进 是人极勇猛 能降伏诸魔 然灯授我记 令得无生忍 爱乐此经者 我授记亦然 若佛不出世 无度众生时 爱乐此经者 作佛所作事 说此偈时。五千天子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二千菩萨得无生法忍。十千比丘不受诸法漏尽心得解脱。三万二千人远尘离垢于诸法中得法眼净。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法义。若有人发菩提愿者。是为邪愿。何以故。一切诸法若有所得悉皆是邪。若有人计有得菩提而发愿者。如是之人诸所作行皆为邪行。何以故。以彼菩提不住欲界。不住色界。亦复不住无色界故。若彼菩提无有住处不应发愿。世尊。譬如有人愿得虚空。彼人宁有得虚空不。佛言不也。如是世尊。菩萨亦尔发虚空相菩提之愿。当知即是发虚空愿。是菩提无愿。出过三世非是受相。若菩萨起于二相发菩提心。作如是念。异彼生死而有菩提。异彼菩提而有涅槃。然彼菩萨非菩提行 尔时胜思惟梵天问文殊师利法王子言。文殊师利。云何菩萨摩诃萨行菩提行。答言。梵天。若菩萨行一切法。而于诸法无所行者。是为菩萨行菩提行。何以故。梵天过诸所行。是名菩萨行菩提行。又复问言。文殊师利。云何菩萨行过诸所行是行菩提行。答言。梵天。远离一切诸攀缘相。离于眼耳鼻舌身意诸缘之相。是名菩萨出过一切诸境界行。又复问言。文殊师利。言出过者。以何意故如是说耶。答言。梵天。不过平等。何以故。梵天。诸法平等即是菩提。又复问言。云何菩萨起菩提愿。答言。梵天。当如彼菩提。又复问言。云何菩提。答言。梵天。菩提者。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是故菩萨三世清净观起菩提愿。梵天。如过去未来现在诸法本来不生若本不生则无修行。如是起愿彼人无有处所发愿。何以故。如是发愿行菩提行。得一切种一切智智。又复问言。何义名为一切智智。答言。梵天。一切悉知。是故说为一切智智。又复问言。以何等法是一切智。答言。梵天。无别异相。以何等处无众生相。如彼众生如是而知。是故名为无别异相。又复问言。云何名为无众生耶。答言。梵天。言众生者但有名字。离名字性则无众生。离彼众生则无名字。是故名字不异众生。众生之性不异名字。若有菩提异众生者应有二相。以如菩提众生亦尔。以是义故。不异众生有菩提也。以不异故菩提平等。菩提平等则我平等。如是平等而得菩提。彼法无异。以是义故彼无异也。我常平等如彼无我。是故无我无异于我。如彼虚空无有异相。如是平等一切诸法无有异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