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人久困贫 乞食从众圣 便自还克责 吾宿积罪冥 便发恭敬意 慈念于众生 若得为帝王 给施于万姓 则卧于树下 其影荫彼形 使者启群臣 悉往而奉迎 立之为国王 事佛及众圣 菩萨亦如是 超越解本净 德高为巍巍 度脱诸群生 五事不污空 心净如宝英 救济五道厄 使除终始冥 如月十五日 星中而独明 昔有一人欲往见佛知为云何。身形何像所说何趣。阿难遥见前白佛言。此远来者为是何人。佛言阿难。未曾有人。其人径前欲得睹佛而不见之。佛身忽然永不在座。人自思惟。故来觐佛而不见之。察念何谓。便自解了。世尊法身本无有形。用吾我人而现此身。譬如深山人呼响应。因对有声。法身无处何缘欲见。适思此已便逮无所从生阿惟颜。了无内外普等若空。超入正觉。于是颂曰 昔有人发意 欲见佛世尊 其尊何等类 说法义云何 阿难问何人 佛言未曾有 尊身忽不现 怪之何所凑 便自解了慧 佛身无所游 空体慧住道 示现无不周 道法如向应 等心无怨仇 解义若斯者 如空莫不覆 发意菩萨欲救一切。观四大身因缘合成。若如幻化譬如假物。则非我所有亦非他人。犹如合材机关木人因对动摇。愚者睹之谓为是人。慧明察之合木无人。一切三界皆空如是。色痛想行识十二因本无有往返。若水中影无有形名。如是行者超入法城。于是颂曰 初发意菩萨 解四大本空 视生死泥洹 一切睹皆同 譬如借他物 常还所取供 不计吾我人 除去诸曚曚 不见心意识 道明越海江 三界如幻化 菩萨受讽诵 五道犹野马 众恶悉佛种 劝化诸未解 法身不转动 或有慧人自然发意。如来之行不因言说而至正觉。如日大光一时普遍。解空义者无道俗观。等如虚寂永不可名。譬如旷野污埿之中无有下种。自然有生青莲芙蓉茎华。菩萨如是。在恩爱中。三界之难忽然慧解。不见生死不住泥洹。教化一切令至大安。于是颂曰 于是发意为菩萨 分别空义解本末 以入道法无所乏 智慧具足神通达 犹如莲华生污泥 发如来意成菩萨 开化一切众生类 等住法门为正觉 华生泥中清净好 四种之色喻四等 超越次第阿惟颜 勇猛力伏首楞严 菩萨修道。譬如飞鸟飞行空中无所触碍。以空为地不畏于空。菩萨如是。发意之顷便入道慧。善权方便不以为乏。心等如空无所住止。不离生死不乐泥洹。俱不增减。譬如五种彩色各异皆因草木。草木根生悉因从地。地下有水水下有风。风因空立。如是计本悉无所有。若如浮云忽有气来。况无所至。菩萨如是。解三界空喻之如风无所住止。计有吾我便有三处。不见有我安计有彼。不明无冥无净不净。便入本无亦无出入。譬如昔者有一小虫。心怀金刚住于海边。阎浮大树高四千里。树则震动不能自安。树神问之。卿何以故震动不安。树报之曰。虫住我上所以不安。神又问曰。金翅大鸟立于仁上何故不动。小虫处上而独战栗。树报之曰。此虫虽小腹怀金刚。吾不能胜。是故摇动。其小虫者。谓发意菩萨也。其大树者。谓三界也。树动不安者。谓发意菩萨超至深慧远阿惟颜。三千大千世界为六反震动。其金翅鸟。住上不摇。谓诸弟子四道虽成无所能感也。于是颂曰 譬如小鸟住大树 战栗不安五枝散 菩萨大士亦如是 超行成就动三千 其心坚固如金刚 度脱一切生死患 弟子犹如金翅鸟 处在三界无所感 菩萨解慧入深微妙不从次第。犹如有人卒立为帝。凡夫之士晓了本无。心等如空而无处所。至阿惟颜。昔者虚空忽有药树。枝叶普覆八隅上下。其气照下。诸毒草木恶气悉除。长育天下。诸有好人大小悉安。地高为平卑者则高。天下太平无有溪谷及与山陵。七宝自然雨堕甘露。人民大小莫不以欢。吾本有福以离众患。出入行步无所畏难。无有恶兽盗贼之苦。药树自然蒙者皆安。风雨时节五谷丰熟。面色和悦衣食化至无有众恼。犹如大树忽然生空普照天下。若有凡夫在生死中。卒解深慧至真本无而无挂碍。气照天下者。谓彼菩萨放大光明以成为佛。除一切人淫怒痴垢也。长育令安。谓使四辈奉行道义也。令高下平者。使五道人皆获平等慧。七宝自然者。谓七觉意也。雨甘露者。谓讲菩萨法也。人民安隐五谷丰滋。谓终始断逮五神通。遂至大义阿惟颜住。于是颂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