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经集部 >

正法念处经 第五十九卷(5)

若人于世间 造作诸恶业 皆由贪慢故 智者如是说 若人心勇决 能入大火中 皆由贪心故 自作无利益 若刀恼乱苦 若种种斗诤 皆由心因缘 亲近愚人故 当知此衰

  若人于世间  造作诸恶业
  皆由贪慢故  智者如是说
  若人心勇决  能入大火中
  皆由贪心故  自作无利益
  若刀恼乱苦  若种种斗诤
  皆由心因缘  亲近愚人故
  当知此衰恼  皆由贪过故
  不应亲近贪  智者如是说
  如是牟修楼陀。为善时鹅王说法鸟众。魔王大臣名放逸等。说此大过。云何断除。当以白法。云何白法。所谓少欲。夫少欲者。名曰一切安乐之法。若人少欲。常得安乐。其人不畏王贼水火。多欲之人。爱财物故。亲近他家以求财物。近于小人。以求财物。若人少欲。则不至于恶人门下。不作妄语。不作虚诳歌舞戏笑。不作绮语。不作恶业。不为贪财欲火所烧。见他得乐。不生忧恼。不为贪财。近恶知识。不生疑虑。若行道路。不畏盗贼。离于怨家。人不求便。不畏罚戮。在家之人。若能如是则无所畏。离诸怖畏。一切安隐。何况出家。远离过畏。离在家法。住林树间。若复来至在家人所。多有所求。当知是人。食吐无异。于沙门中。第一供养。所谓少欲。少欲比丘知足清净。名称普闻。唯受一食。唯着粪扫衣。唯独无侣。游于山谷岩窟草聚。唯处冢间。于食三分。唯食其二。若乞食时。远避知识。不近亲里。唯畜一钵。执持锡杖。随得供养。以智思惟。舍之而去。若行道路。前视一寻。不左右顾[盻-八]。舍离美味不食宿饭。于聚落中限至三宿。于城邑中乃至七宿。不坐宝饰庄校之座。于本亲里眷属知识舍之不往。不念王者甘味美饍床褥卧具。不说胜姓。亲近善友。性行同类。与同戒者言谈语论。如是比丘。离恶离浊。少欲知足。能断魔缚。若有多欲破戒比丘。而着袈裟天及世间。无间大恶。如病如贼。知足比丘诸根不行。色声香味触境界之中。住于露地。则能利益一切众生。摄持心意。修于身法。受心念处。摄持心意。于生死中。守护诸根。以知足故。名为比丘。若有比丘。欲行少欲。不放逸故。则能少乐。以放逸故。则生多欲。在家出家。皆亦如是。尔时夜摩天王。以偈颂曰
  若不放逸者  则得解脱果
  若其放逸者  则堕于地狱
  放逸不放逸  此说其胜果
  若月若闇冥  若解脱若缚
  放逸不放逸  其义亦如是
  少欲则安乐  多欲则苦恼
  如斯苦乐相  智者之所说
  若多欲众生  其心常如火
  少欲如凉池  澡浴离贪人
  如火得干薪  烧之无厌足
  多欲人贪财  无厌亦如是
  贪人于昼夜  常无有安乐
  以其多乐欲  爱箭射其心
  过去无量王  贪财无厌足
  未来亦如是  一切皆磨灭
  是故智者说  少欲最为乐
  如是夜摩天王。住莲花台。为善时鹅王。说法鸟众。魔王大臣名放逸等。说迦叶如来第六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