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经集部 >

佛升忉利天为母说法经 卷上(4)

其身清净 言无误失 心念鲜明 行无瑕秽 而常自护 谨慎于行 彼菩萨者 乃谓奉戒 将顺奉行 于斯十善 聪明菩萨 若能护此 则身口意 无所犯负 斯能名曰 奉明达

  其身清净  言无误失  心念鲜明
  行无瑕秽  而常自护  谨慎于行
  彼菩萨者  乃谓奉戒  将顺奉行
  于斯十善  聪明菩萨  若能护此
  则身口意  无所犯负  斯能名曰
  奉明达戒  其无所造  不起无生
  彼无形色  无有处所  已无像貌
  则无所住  便不可得  何所归趣
  戒不有造  常如无为  则不可以
  眼观察之  耳无所闻  无鼻无舌
  身不可别  及心所念  设不分别
  于六根者  则达诸趣  无所依倚
  设如是观  乃清净戒  未曾逮戒
  有所立处  彼无有戒  无意无正
  护于禁戒  无吾我想  将养于禁
  亦无戒想  修深要戒  志得自在
  以能分别  所见身者  即不堕落
  六十二疑  其无所见  不睹处所
  虽奉禁戒  不自憍恣  则能顺入
  深妙法藏  所行礼节  为不妄想
  善修安详  将顺谨慎  其禁戒者
  无有异着  不倚吾我  亦不依戒
  已无吾我  则无禁戒  不念己身
  及与禁戒  如是乃谓  为法器耳
  无吾我者  不依倚戒  不计身者
  不想念法  无身见者  无有戒心
  不犯戒者  无有脱禁  亦不建立
  于禁戒中  不计有身  则无戒想
  深妙之戒  谓无所犯  假使勇猛
  奉戒如是  彼则未曾  有所毁犯
  如是戒者  圣贤所叹  于一切法
  而无所著  愚騃之夫  住吾我想
  将护禁戒  言我畏慎  则失戒宝
  永无有余  便不度脱  三界之患
  假使有人  除诸见网  则不见彼
  违失禁戒  其人心计  无有吾我
  顺奉禁戒  不堕疑见  便不恐惧
  堕于恶趣  若使分别  禁戒如是
  则不睹见  犯禁戒者  不察吾我
  不见三世  况当观察  犯戒毁禁
  月氏天子白佛言。得未曾有。天中天。诸佛世尊道法微妙。无上正真甚深难及。菩萨所作第一巍巍。乃能奉修如此之法。而无所住亦无所修。除去一切诸所妄想离吾我念。行无数劫而不堕落声闻缘觉。而不中道违失道意。具足佛法入不缺漏。云何菩萨奉行何法修微妙典。于真本际而不取证。世尊告曰。天子听之。菩萨有四事行深妙法。于真本际而不取证。何谓为四。菩萨大士坚固志愿。建立要行具一切智。奉修精进而不怯弱。不住立者不舍众生。于大哀不断教。善权方便劝众德本。是为四行深妙法于真本际而不取证。于是世尊即说颂曰
  其明智者  志愿坚强  未曾违失
  往古所晓  为一切智  精进殷勤
  终不处于  兴废异乘  奉行精进
  常无放逸  敢所遵修  心不怯弱
  亦不捐舍  一切众生  而普等心
  群萌之类  常加愍哀  普世群黎
  能忍勤苦  意不转移  志不欲令
  道教断绝  犹如有人  积无数宝
  而善觉了  善权方便  劝一切德
  行无厌足  游趣最要  怀于愍哀
  不于中间  灭尽诸漏  其有禀授
  于此经典  其菩萨者  名曰勇猛
  而常奉修  深妙之法  彼则未曾
  倚着本际
  月氏天子复白佛言。何谓菩萨奉行深要。佛告天子。于是菩萨未曾破坏凡夫之法。而普成就于佛道议。亦不谤毁凡夫之法。亦不睹见佛法长益。亦不远离于凡夫法。亦不求慕。欲得佛道不兴斯行。凡夫法异佛道异乎。亦不念言。凡夫之法瑕秽卑贱。佛之道法为微妙乎。不作斯行凡夫之法则为斯漏。佛之道法无穿漏乎。又复念言。凡夫之法及与佛法。二者俱法虚无寂寞但假号耳。思想致秽。凡夫之法亦无成就。诸佛之法亦无具足。凡夫之法而无有实亦无自然。诸佛之法悉无有实亦无自然。若欲理者凡夫之法。而无所知亦不无知不生无生。若观察者推其本末。若以空慧无相之慧无愿之慧。智慧明省是为佛法。不可别知佛法所处。观此本末彼悉则空。空不见空亦无所知亦无所观。悉为本净无明故起。是以天子。法者无法诸法自然住立诸法憺怕。其憺怕法则无有二。其无二者则无凡夫。亦无声闻亦无缘觉平等佛道。亦无所教深妙之行为菩萨行。菩萨深修分别正教。无有一法非佛法也。所以者何。其言法者习俗为法。无习俗言有所言者则无所得。其无所得则无所兴。以无所兴则无形教。一切诸法悉无形像。假使诸法无有限数不离佛法。是故天子。当作斯观。一切诸法悉为佛法无有想行。其念想行寻即兴废二事之识。是等之类以识为行佛法无漏。亦复于彼而不想求。于彼生起声闻之行。其解了者法界无尘亦无寂然。假使于法而不受法则无有法。其尘劳法及寂然法。岂可获到尘劳寂然乎。欲作斯求终不可得。如是天子。假使菩萨晓了如是则为名曰深妙之行。其于诸法及与佛法无所见者。以无所见则为离见。其所见者为无所见。假使菩萨如是观者。魔及官属不能得便。莫能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