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第五卷 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述 第五依现相。疏文分四。一总明大意。二显相不同。三别明放光。四料拣同异。今初。应有四句。一者随相。二者无相。三者无相不碍相。四者相即无相。法性寂寥。即第二句。无相之相。即三四句。下别明中有初一句。故应莫执无相。以斥诸相也。故下经云。如来非以相为体。但是无相寂灭法。身相威仪悉具足。世间随乐皆得见。十地经云。佛住甚深真法性。寂灭无相同虚空。而于第一实义中。示现种种所行事。所作利益众生事。皆依法性而得有。相与无相。无差别。入于究竟皆无相等。即其义也 疏。起教多端下。第二显相不同也。由所起教异故。能起相殊。如说法华。以放光动地雨华为相。将说涅槃。以声光遍照普告为相。如说般若。以散金华为相。今经具有诸相。华藏世界六种震动。雨于华云香云盖云鬘云璎珞云等。皆其相也。又现相品。现五种相等 疏。故诸会下。第三别明放光。于中文三。初总明。次然有二下。别显后随处放异总有十光各有所表至文当知者。重释随相。三中言十光者。第一会放于二光。谓现相品初。于如来众齿之间放种种光。二亦于此品放眉间光。第二会放足轮光。第三会足指放光。第四会足上放光。第五会膝轮放光。第六会亦眉间放光。第七会初不放光。而出现品放二种光。谓放眉间光加于妙德。放于口光加于普贤。第八会总。不放光。第九会亦放眉间白毫光明。初会七会各二光。八会不放故。故九会共有十也。言各有所表者。初面门众齿放者。表教道遐舒。金口所流。从佛口生。真佛子故。以是义故。于总处放也。又表咀嚼法味滋法身故等。眉间放者。通表一乘中正之道。足轮最下表信四义。一自下而上。信最初故。二最卑微故。三为行本故。四信该果海已满足故。第三会足指安住故。四足上依行故。五膝轮屈伸可回向故。六十地眉间。表所证十如具足中道故。七出现眉间。表出现中道。不住生死涅槃之二边故。又口放光。表佛口生真长子故。第八会不放。行依解发依解光故。或略无故。第九眉间。表证穷法界之中道故。广如下疏。故云至文当知 疏。其动地等下。第四料拣同异。庆前起后。二义不同。故取起后。不取庆前言如十地等者。九地初云。说此菩萨八地时。如来现大神通力。振动十方诸国土无量无数难思议等。既牒八地。明是庆前赞竟。便请第九地故。义兼起后 第六依说人。疏文分二。先总显来意。后开章别释。今初。先立理。然法有四种。教理行果。理法湛然无兴废。龙宫教海亦多长在。修行克果。则在于人。故般若论云。法欲灭者。修行灭故。然弘有二义。一者自行。二者转化。今取转化。下文云下。引证也。即第十六卷胜慧菩萨偈。具云。譬如暗中宝无灯不可见。佛法无人说。虽慧莫能了。故说者如灯。能照众生心宝故 疏。今此能说通三世间下。开章别释。于中三。初总明说人。次指文显说。后说仪不同。今初。总有四种。一明有三。二开三为五。三开五为十。四开十为无量 疏。开即为五者。开三世间中智正觉一。为三乘故。众生世间及器世间。仍旧不开。故为五也 疏。更开为十等者。以三世为三。微尘说为四。毛孔说为五。疏。器及有情各有分圆下。出为十所以。直语世界说。是器家之圆。若言微尘说。即器家之分。但言有情说。是有情家圆。若云毛孔说。即有情家分。言有情者。即含前佛菩萨声闻众生也。疏。此上诸说通三世者。上之七说。并通三世也。谓过去佛说。现在佛说。未来佛说等。疏。故普贤下。引证。言如是说等者。等取下句种种悉了知也。亦等余文 疏。广则无量法界品中类非一故者。法界品中。略明五类法界。皆有说义。五类之内一一复多。故云无量。言五类者一法法界。二人法界。三俱融。四俱泯。五无障碍。初中有十门。一事法界。二理法界。三境。四行。五体。六用。七顺。八逆。九教。十义。二人法界亦有十门。一人二天三男四女五在家六出家七外道八诸神九菩萨十佛。又事有多事。天有多天。神有多神。百一十城。三千知识等。故云类非一也 疏。如僧祇下。指文显说。言菩提树等。即器世界说。至文当知者。经云。其菩提树恒出妙音。说种种法无有尽极。而言等者。等取余文师子座说等。又等取尘毛之文。如善慧地云。或时心欲放大光明演说法门。或时心欲于其身上一一毛孔皆演法音。或时心欲乃至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一切形无形物。皆悉演出妙法言音。乃至云。或时心欲令不可说无量世界。地水火风四大聚中。所有微尘一一尘中。皆悉演出不可说法门。如是所念一切随心无不得者。上之所引。即器界尘毛等说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