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经疏部 >

注维摩诘经 第三卷(3)

为与众魔共一手作诸劳侣 肇曰。众魔四魔也。共为□尘劳之党侣也。生曰。施能造果谓之为业。若于业生邪致受三界报者。为劳苦众生也。斯则邪见与业

  为与众魔共一手作诸劳侣
  肇曰。众魔四魔也。共为□尘劳之党侣也。生曰。施能造果谓之为业。若于业生邪致受三界报者。为劳苦众生也。斯则邪见与业为侣。然后得之三界报矣。而此业成劳乃与魔所作同。故云共一手。顺在既得正见不异于魔所作劳侣也
  汝与众魔及诸尘劳等无有异
  肇曰。既为其侣。安得有异。夫以无异故能成其异也。生曰。若受施而使施主得邪见报者。是害其慧命为内外魔也。顺在令彼获等则生其惠心必不见与害者殊也
  于一切众生而有怨心
  生曰。害其慧命为魔者。怨之甚者也。顺在起彼惠心是亲友之义而不见异于怨也
  谤诸佛毁于法
  肇曰。怨亲之心毁誉之意美恶一致。孰云其异。苟曰不异亦何为不同焉
  不入众数终不得灭度
  生曰。为害之由由乎谤佛毁法。斯人则为不入四众数矣。顺在亲友之义以叹佛誉法为体亦不异谤。故云谤也
  汝若如是乃可取食
  什曰。汝若自知有过如是之深者。乃可取食也。肇曰。犯重罪者不得入贤圣众数。终不得灭度。若能备如上恶乃可取食也。何者夫舍恶从善人之常情耳。然则是非迳心犹未免于累。是以等观者以存善为患。故舍善以求宗。以舍恶为累。故即恶而反本。然则即恶有忘累之功。舍善有无染之勋。故知同善未为得。同恶未为失。净名言意似在此乎
  时我世尊闻此恾然不识是何言
  生曰。若以语言之。我则不然。就意而取。已所不及。故竟不识是何言
  不知以何答便置钵欲出其舍
  肇曰。净名言逆而理顺善吉似未思其言。故不识是何说。便舍钵而欲出也。生曰。进退无据故不知以何答。则有屈矣。向言若尔乃可取食。不尔故不取也。有屈便应输钵。故置之欲出
  维摩诘言唯须菩提取钵勿惧
  生曰。惧无答而置钵。即复着言相矣。欲解此滞使得取钵。故先言取钵勿惧也
  于意云何如来所作化人若以是事诘宁有惧不
  肇曰。净名欲令善吉弘平等之道。无心以听美恶斯顺。而善吉本不思其言迷其所说。故复引喻以明也。生曰。言乃至如所作化亦不能有心于所诘也
  我言不也维摩诘言一切诸法如幻化相汝今不应有所惧也
  肇曰。若于弟子中解空第一。既知化之无心亦知法之如化。以此而听曷为而惧。生曰。化既无惧。诸法如化亦不得生惧也
  所以者何一切言说不离是相
  肇曰。是相即幻相也。言说如化听亦如化。以化听化。岂容有惧。生曰。所以言诸法如幻便应无惧者。以诸法化幻言说亦然故也。言说苟曰如幻。如何以言致惧耶
  至于智者不著文字故无所惧何以故文字性离
  肇曰。夫文字之作生于惑取。法无可取则文相自离。虚妄假名。智者不着
  无有文字是则解脱
  肇曰。解脱谓无为真解脱也。夫名生于不足。足则无名。故无有文字是真解脱。生曰。不复缚在文字故言解脱也
  解脱相者则诸法也
  肇曰。名生于法法生于名。名既解脱故诸法同解也。生曰。向以诸法如幻明无文字。文字既解还复悟解在诸法也
  维摩诘说是法时二百天子得法眼净故我不任诣彼问疾佛告富楼那弥多罗尼子
  什曰。富楼那秦言满也。弥多罗尼秦言善知识。善知识是其母名也。其人于法师中第一善说阿毗昙论也。肇曰。富楼那字也。秦言满。弥多罗尼母名也。秦言善知识。通母名为字。弟子中辨才第一也
  汝行诣维摩诘问疾富楼那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我昔于大林中在一树下为诸新学比丘说法
  什曰。近毗耶离有园林。林中有水。水名猕猴池。园林中有僧房。是毗耶离三精舍之一也。富楼那于中为新学说法也
  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富楼那先当入定观此人心然后说法
  肇曰。大乘自法身以上得无碍真心心智寂然未尝不定。以心常定故能万事普照。不假推求然后知也。小乘心有限碍。又不能常定。凡所观察在定则见出定不见。且声闻定力深者见众生根极八万劫耳。定力浅者身数而已。大士所见见及无穷。此新学比丘根在大乘。应闻大道。而为说小法。故诲其入定也
  无以秽食置于宝器
  肇曰。秽食充饥小乘法也。盛无上宝大乘器也
  当知是比丘心之所念无以琉璃同彼水精
  肇曰。当识其心念之根本。无令真伪不辨也
  汝不能知众生根源无得发起以小乘法彼自无疮勿伤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