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经疏部 >

净名玄论 第三卷(7)

四会教门 问。若不断烦恼。如不除空华者。经有四句。一断烦恼。如大品云。一念相应慧。断烦恼及习。二不断烦恼。如此经云。不断烦恼。而入涅槃。

  四会教门
  问。若不断烦恼。如不除空华者。经有四句。一断烦恼。如大品云。一念相应慧。断烦恼及习。二不断烦恼。如此经云。不断烦恼。而入涅槃。三亦断亦不断。如涅槃经云。一切众生。不破烦恼。亦不与俱。既有四文。云何偏用。又四句相害。请为会通。答。为缘故异。而大意犹同。佛为增上慢。未断烦恼。自谓得圣。故说断烦恼也。为二乘人言有烦恼可断。故言不断耳。欲明中道义。故说亦断亦不断。如佛告梵王。今说中道。一切众生。不能破结。明离其有边。非不能破。辨离其无边。欲双斥凡圣二见。明非断非俱。非俱故不同凡。非断故不同圣。故来意异也。所言大意同者。虽有四句。只是一句耳。知烦恼本自不生。今亦无灭。故无所断。以能如此了悟故。烦恼不复现前。则名为断。故不断即是断。实无所断。云何破之。而惑不现前。云何不破。以无所破。是故不断而无惑现前。云何与俱。是以四句犹一句耳。又此经所兴明解脱者。正明释迦一期出世。大小凡圣有所得人诸缚。悉令得解脱。原如来出世。赴缘施教。本令悟不凡不圣不大不小不二法门。而有凡圣大小者。皆是非凡非圣非大非小。故能凡能圣能大能小耳。虽有凡圣。不动无凡圣。大小亦然。但禀教之徒。闻凡作凡解。闻圣作圣解。大小亦然。故并成有所得。悉系属于魔。非佛弟子。是知如来命文殊于异方。召维摩于他土。爰集毗耶。共弘斯教。先以三品。破凡夫二乘菩萨三病。令悟不凡不圣不大不小。以解脱此三病。故云解脱。次论能化解脱者。上已辨一义。今更说异门。净名于染不染。不为染缚。处净非净。不为净缚。双游染净。不为非染净缚。实无所行。不为染净所缚。是故名为解脱。染净既尔。万义类然
  五同异门
  问。心慧二解脱。与此经解脱何异。答。今正约二慧明解脱。如上说之。但小乘明心慧二解脱。诸论异释不同。龙树云。断乐爱烦恼。名心解脱。断乐见烦恼。名慧解脱。又余论云。断于定障为心解脱。断于慧障。为慧解脱。又云。得尽智为心解脱。得无生智为慧解脱。此皆小乘义也。亦得心解脱就体。慧解脱据用。直明于心。是故就体。心有万用。慧为其主。故慧解脱约用。所以涅槃中。开慧解脱为五通。故知约用也。亦得心解脱就定。慧解脱约慧。慧从定发。故有五通。问。有为解脱。无为解脱。与此经解脱何异。答。小乘人五分法身。解脱身谓有为解脱。数灭涅槃是无为解脱。大乘法中。明二智以为解脱。不二而二。开因果不同。因中二智。名为有为解脱。果门权实。谓无为解脱
  后释法门。即不思议可轨名法。法有虚通。故名为门。又法有无量门。今是不思议门也。又正道未曾思议与不思议。今云不思议者。是通道之门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