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论集部 >

缘生论(2)

从六有于三 此三复有三 三复生于四 四复生于三 从六有于三者。从彼六触转生三受。所谓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此三复有三者。还从彼等三受。转生三种

  从六有于三  此三复有三
  三复生于四  四复生于三
  从六有于三者。从彼六触转生三受。所谓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此三复有三者。还从彼等三受。转生三种渴爱。所谓欲渴爱有渴爱无有渴爱。三复生于四者。从彼三种渴爱转生四取。所谓欲取见取戒苦行取我语取。四复生于三者。从彼四取转生三有。所谓欲有色有无色有
  从三生于一  彼一复生七
  于中所有苦  牟尼说皆摄
  从三生于一者。还以彼等三有作缘。生当来一种生。彼一复生七者还从彼一。当有老死忧悲苦恼困等七种。于中所有苦牟尼说皆摄者。于中无明为始困为终。无量种苦。世尊略说。皆此所摄
  十二种差别  善净说为空
  缘生分力故  应知十二法
  十二种差别善净说为空者。此无智等各别不杂有十二分。又彼皆自性空应当正见。如此所说唯是空法。自生空法。缘生分力故应知十二法者。若以次第生分力故。彼十二法如是应知。彼中迷惑相者是无明。彼行句处。积集当有相者是行。彼识句处。次受生分转出相者是识。彼名色句处。名身色身和合相者是名色。彼六入句处。相安置相者是六入。彼触句处。眼色识。共聚相者是触。彼受句处。爱不爱受用相者是受。彼渴爱句处。无厌足相者是渴爱。彼取句处。执持摄取相者是取。彼有句处。名身色身相者是有。彼生句处。五众出生相者是生。彼老句处。成熟相者是老。彼死句处。命根断者是死。彼忧句处。高举相者是忧。彼悲句处。哭声者是悲。彼苦句处。身烧热相者是苦。彼恼句处。心逼恼相者是恼。彼困句处。极疲乏相者是困
  无智与业识  名色根三和
  知渴及以取  集出熟后边
  于中无智者是无明。业者是行。识者是解。名色者是五众总聚。根者是入。三和者是触。知者是受。渴者是渴爱。取者是执持。集者是有。出者是生。熟者是老。后边者是死
  又此等差别相摄。我当次第说之。于中业烦恼报差别
  初八九烦恼  第二第十业
  余七皆是苦  三摄十二法
  三烦恼者。无明渴爱取。二业者。行有。七报者。识名色六入触受生老死等。此十二法三种所摄
  又时差别
  初二是过去  后二未来时
  余八是现在  此谓三时法
  无明行初二种过去时中。生老死后二种未来时中。识名色六入触受渴爱取有八种。现在时中
  又此等各各次第相生
  恼起业感报  报还生烦恼
  烦恼复生业  亦由业有报
  烦恼业报三种如前所说。由彼烦恼故有业。由业故有报。还由报故有烦恼。由烦恼故有业。由业故有报
  问曰。由烦恼尽各各寂灭。其义云何。答曰
  离恼何有业  业坏亦无报
  无报则离恼  此三各自灭
  若其此心无烦恼染则不集业。若不作业则不受报。若灭报者亦不生烦恼。如是此三各各自灭
  又此等有因果分
  五分因生果  名为烦恼业
  七分以为果  七种苦应念
  五种因名为烦恼业者。如前所说。无明行渴爱取有是也。七种果转生者。亦如前所说。七种苦所谓识名色六入触受生老死是也。又此因果二种空
  因中空无果  因中亦无因
  果中空无因  果中亦无果
  因果二俱空  智者与相应(梵本本一偈今为一偈半)
  若此所说因果二种。于中若因空果果亦空因。如是因亦空因果亦空果。于此四际当与相应
  又此更有别分
  世中四种分  因果合故有
  烦恼业果合  念欲为六分
  世中四种分因果合故有者
  道中五种因。及七种果。和合故总略为四种。次第有四种分。于中无明行过去时中。二法为第一分。识名色六入触受现在时中。为第二分。渴爱取有亦是现在时中。为第三分。生老死未来时中。二法为第四分。此谓四种分也。烦恼业果合念欲为六分者。烦恼业报三种和合。以次第故。于二根本有六种分。于中无明所摄。乃至受以无明为根。渴爱所摄。乃至老死以渴爱为根。无明根中无明是烦恼分。行是业分。识名色六入触受是报分。渴爱根中渴爱取是烦恼分。有是业分。生老死是报分
  又节分总略
  有节所摄故  二节及三略
  因果杂为节  三四节总略
  有节为本发起二节。所谓有生两间。为第一节。行识两间。是第二节。此二并为业果节。受渴爱中因果共杂。是第三节。此之三节复为四种总略。无明行二种。是第一总略。识名色六入触受五种。是第二总略。渴爱取有三种。是第三总略。生老死二种。是第四总略。此谓三节及四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