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律疏部·论疏部 >

俱舍论颂疏 第二十三卷(2)

从此第二。诸门分别。论云。已辨所生善根体相。今次应辨彼差别义。颂曰 此顺决择分四皆修所成 六地二或七依欲界身九 三女男得二第四女亦尔 圣由失

  从此第二。诸门分别。论云。已辨所生善根体相。今次应辨彼差别义。颂曰
  此顺决择分四皆修所成
  六地二或七依欲界身九
  三女男得二第四女亦尔
  圣由失地舍异生由命终
  初二亦退舍依本必见谛
  舍已得非先二舍性非得
  释曰。初句标。第二句明修摄。第三句明依地。第四句明依身。第五第六句明男女得二。第七第八第九句明舍相。第十句明得久近。第十一句明得非先。第十二句明舍体此顺决择分者。标也。此煗等四。名顺决择分见修无学。三种圣道。皆名决择。决谓决断。能断疑故。择谓简择。谓能分别四谛相故见道名决择分。是决择中一分故也。此煗等四。引见道故。能顺于彼。名顺决择分四皆修所成者。此煗等四。依定地故。修所成摄六地者。依地门。煗等四善。通依六地。谓未至中间四静虑也。欲界中无。非定地故。无色亦无。谓煗等四。见道眷属无色无见道。故无煗等也。二或七者。二谓煗顶。或言谓显妙音师说。彼说煗顶。通依七地。于前六地。更加欲界也。依欲界身九者。依身门。此煗等四。唯依欲界人天身。起除北俱卢。人趣三洲。及六欲天也。九处身起。唯依欲者。能厌苦故前三善根。三洲初起。后生六天。亦续现前。第四善根。天亦初起。谓第四善。唯一念故。故人天趣。皆得初起。三女男得二者。此四善根。唯依男女。非扇搋等。前三善根。男女得二。且男得二者。谓男得男善根。及得女善根。女得二者。谓女得女善根。及得男善根。故名得二。以煗等三。男容转形为女。女容转形为男故。煗等三。女男得二。第四女亦尔者。第四善根。女得二种。同前煗等。故言亦尔。谓女得女善根。及得男善根。以女容转形为男故。若第四善根。男唯得一。谓男唯得男身善根。而不得女。已得女身非择灭故。圣由失地舍异生由命终者。明舍义也。圣舍煗等四善根者。由失地舍。谓依此地。得此善根。若迁上地。此地便失。失此地时。善根方舍。若此地死。还生此地。不失地故。煗等不舍。若异生舍但由命终。异生于地。失与不失。但命终时。必舍煗等。谓由异生无见道资。故命终舍。初二亦退舍者。谓异生于煗顶。亦由退舍非圣人也。异生于忍及世第一。亦无退舍。依本必见谛者。若诸异生。依四根本。起煗等者。彼于此生。必入见道。厌生死心。极猛利故。舍已得非先者。舍煗等已。后重修得。所得必非先所舍者唯得先未得者。以煗等善。未曾熟修。要大加行。方修得故。故得未曾得者。不得先所舍也。若先煗等。经生故舍。遇了分位善说法师。便生顶等。若不遇者。还从煗修得。二舍性非得者。失退二舍。以舍得故。非得为体
  从此第二。明善根胜利。论云。得此善根。有何胜利。颂曰
  煗必至涅槃顶终不断善
  忍不堕恶趣第一入离生
  释曰。煗位虽退又断善根。造无间业。堕三恶趣。而无久流转。必至涅槃故。若得顶法。虽有退等。必不断善。若得忍法。虽命终舍。而无有退。不堕恶趣。若下忍位。于二恶趣。得非择灭。若至上忍。于卵湿生。及无想天。北俱卢。大梵王。处并扇搋。半择迦。二形身。及第八有等。并见所断惑。于此生处身有惑中。得非择灭。以上忍位。必入见道。得成圣果。故于卵等。得非择灭。若见断惑。虽即未断。以必不起故。得非择灭也。世第一法。虽是异生。能起无间。入正性离生。正性离生者。见道名也
  从此第四。明三乘转根。论云。此四善根。各有三品。由声闻等(等独觉与佛也)种姓别故。随何种姓。善根已生。彼可移转向余乘不。颂曰
  转声闻种姓二成佛三余
  麟角佛无转一座成觉故
  释曰。声闻种姓。煗顶二位。容转成佛。若得忍位。无成佛理。菩萨利物。必往恶趣。忍超恶趣。故不成佛。言三余者。余谓独觉。在佛乘外。故名为余。声闻种姓。煗顶忍三。容可转成独觉乘故。名为三余。麟角独觉。与佛世尊。于煗等位。性必无转。谓此二圣。依第四禅。一座成觉。故无容转也。梵云菩提。此翻为觉。三乘菩提。皆以尽智无生智为体。言一座者。始从煗位。终至菩提。不起于座。第四静虑。是不倾动。最极猛利。三摩地故。堪为麟角及佛所依
  从此第五。明得果久近。论云。颇有此生创修加行即此生引起顺决择分耶。不尔云何。颂曰
  前顺解脱分速三生解脱
  闻思成三业殖在人三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