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师地论略纂 第十五卷 (论本第五十六七八九六十) 基撰 论解得中三种成就。如此决择第二卷。及杂集第二卷抄会。虚空为得得不非择灭亦尔。此得有义如俱舍第四卷末说 此中无想定。云先于此起后于色界者。谓先要由欲界起故。后生色界后起。以隔色界一生故。言欲界所入定。是后报业。若色界更不入定。但于余地。一生而更受报。欲界之定。可成后报。于色界中。更复入定。明知此人。先于欲界已是退人。若不退者。何故于色界异地而起定。故知以色界等。更起定而生受报。及欲界不退人。此定当知。唯是生报若尔欲界退人。先得之定思业在身。此业中不受报耶。答曰若不受报。即应一千劫受彼果。以色界入定比。定是生报。感五百劫。劫满已前。欲界业熟。应后受受果。更五百劫。即应一千劫。而受彼果熟。若即色界之定。感彼生报生时。欲界业等一时受别报者。此欲界业便。成生报。今时不受此果。此业便于生未熟。以羸劣故若尔便应是不定业报。此事为非。大乘中生报。以后受者。皆名为后。虽已曾经百千生。而方于彼受报。亦名后报若尔后欲生彼时。要方得定。若得定此定感生。彼即为生报。前业何时受报耶。义曰即于彼别报故名后报。若尔即前于色界生。入定时受报。亦名后报业耶。法师若退人后色界起者。先欲界业。即是时定报不定摄。又此文云。先于此起。谓入定后于色界者。谓长读下文。谓后生色界受彼报。非后于色界入定也。二说故灭定中。后于色界起者。重说先文。此定中先灭定中后于色界者。如对法第一卷抄会之 论云无想异熟后于生已。是诸有情便从彼没。此中随顺理门。大乘彼果初生。及命终皆无心。何以得知。即下文云。一期无心唯有色者。谓无想天生。故知唯有色无心也。有文初生有心。此文后时无心。西方皆以定业感时。感无心果。不感有心故。彼无心此如对法抄广解。后应长读。此文云。谓若生色便彼没已。处中有中。名想生已。其中有便从彼没。即大乘宗非小乘义。二解如前。能引发无相定思者。谓定体时思。能感别报 论云依业所引异熟住时决定分位建立命根此复三种等。乃至岁劫数等所安立故者。此中初文云。异熟住时决定等言。显命根似唯总报。下言三种中复有定不定故。爱不爱故。即知亦通前别报。又如显扬文云。异熟住时决定等。即亦兼总别报。此如对法抄。乃不唯于第八识上而建立故。若不尔如俊师云。如法尔种。虽云无始法尔。六处殊胜。意唯取第六处。此亦如是。虽云六处。在第六处。即唯总报。于第八上假立。如彼抄详叙。众同等亦同。此命根中。云定不定故者。谓有中夭。无中夭。定寿不定寿也。爱不爱。善趣恶趣果也 岁劫数等所安立故者。即约寿量分齐。或一劫等也 众同分中。云此复三种所谓种类同分。即如婆罗门等种类也自性同分。谓种诸法自体性。如利中根等工巧业处养命同分。即以工巧业。为养命也。唯有情数上建立。非非有情。何以故。趣非趣异故。此唯于有情趣建立 生等四相。如五十二卷文。广有五种等 住中立制住者。即制律仪。经多时住。名立制住等 论解名身等中。云此复三种谓假设名身等。可知。随文有立名等。亦依香味等上立故。非心非色。以名等是非色非心故者。若尔香等可不是者也。即名通善性。此未转今此土所立故下 例句文中。云谓标句释句音所摄字所摄者。句有二种。谓总标别释。句字有二种。谓本音十四音。即[褒-保+可]阿等。字谓四十四字。即迦佉伽等。此二皆依彼言说分位句身等。故言亦尔。又音所摄。即阐陀论。有男女等二种音。各有七转声。成音文字所摄。即谓言音字 论云依未生起一切出世圣法分位建立异生性者。如俱舍第四卷末说。及对法抄云云。此有诤。如小乘。唯有覆无记性。修道断。大乘不可尔。以无别非得生故。旧杂心云。凡夫性一切非得。无处收。以凡夫性局故。俱舍别立非得。即异生性。在非得中。非得即宽。收一切非得尽。小乘得有法前法后法俱得。非得唯有法前法后非得。无法俱非得。以法现在时。必成就名得。即有成就得。无现成就法名法俱非得。纵更非得在现在。必有法俱得。以成就故。若过未即有非得。今大乘唯有法俱得。以于有依建立得故。无有法前后得非得。既唯于过未建立。即非得总无。以不于无法上建立故。若有法前后得。可有非得。以于过未建立故。故大乘无非得。别立异生性。此性即于见所断烦恼上建立。以不得见道等诸圣法故。若得见道。即于一切圣道上不得建立。若得一分。余是此种类故。见道不名异生性通三界。若离彼地染。亦名离一分。亦可义说依种有法。亦是有覆无记性。不得一切法想。义在三乘见道。若不得修道。名异生性。即见道应名此性。亦可说在世第一法。舍见道时断此。如前五十二法广立。彼文大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