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释经论部·毗昙部 >

金刚仙论 第八卷

金刚仙论 第八卷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等。此是断疑分中第五段经文。此所以来者。有疑故来也。云何疑。上第三段经云。菩萨不见彼是众生我为菩萨。即此断疑分中前第
 金刚仙论 第八卷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等。此是断疑分中第五段经文。此所以来者。有疑故来也。云何疑。上第三段经云。菩萨不见彼是众生我为菩萨。即此断疑分中前第四经言。菩萨不见众生。亦不见清净国土又挍量分中。亦云以不见众生等法。名诸佛如来。而此菩萨众生佛净土等四。前已了了解释。明此四名虽异。皆依真如故有。若离真如法界。于有为虚妄法中。谓更有此四法可见者。非是菩萨。若解不异真如。而见此四者。名真菩萨也。虽尔了了解释有无之义。然众生复乘无生。或更起异疑云。若不见诸法名为诸佛者。或谓诸佛法身是。以依身故有五眼。若无法身。便应无五眼。若无五眼。则不见诸法。未知今言不见者。为有五眼故不见。为无五眼故不见也。若有五眼者。为当前法是无故所以不见。为当前境实有而言不见也。为断此疑故。以此五眼经答也。答意明如来具足五眼。有无斯照。随法虚实。皆如实智知。今言不见者。有眼故云不见。非无眼言不见也。若有眼者。何故言不见有。但前境虚妄无法可见也。不见有二种。一真如平等理中不见众生等四条然有异。故言不见。二众生五阴虚妄法体本来不生古今空寂故无法可见。此二明理中绝相故。圣人无有取相分别之见。故云不见也。所以得言见者。如来具二谛智。如虚妄而知。如实而见也。此就诸法空寂义边故言不见。非谓眼境并无令不见也。若尔那得闻言不见便谓诸佛菩萨一向无眼不见诸法。次明也
  如来有肉眼者。何者是肉眼所知境界。而言如来有肉眼。明凡夫之人肉眼。但见因缘和合虚妄境界。见上不见下。然众生造业既殊。报得肉眼亦差品不同。或但见障内。不见障外。或内外俱见。或昼见夜不见。或夜见昼不见。或昼夜俱见。此等诸眼。皆是父母所生眼。如弗婆提人。以父母所生眼。能见障外色。前后俱见。如来同凡夫见此虚妄之色故。云如来有肉眼也。如来有天眼者。天眼有二种。一者修得。二者报得。何者是天眼所知境界。天眼亦照因缘和合虚妄境界。皆见障外之色。亦有见下不见上者。有见前不见后。若因他力。见上见下。见前见后。有四方俱见。明如来所见亦同凡夫颠倒取境。如来称前境虚实而缘。以此为异。故言如来有天眼也。然世间人。有报得肉眼。有报得天眼。亦有修得天眼者。此皆三界中法。明诸佛菩萨道超世表。久已无此二眼。何故道言如来有此二眼者。以见同二眼故。言如来有天眼也
  如来有慧眼者。何者是慧眼所缘境。明慧眼知一切有为法无为法有漏无漏善恶无记等法。而不作念我知此法。明如来亦同二乘所缘法故。言如来有慧眼也
  如来有法眼者。何者是法眼所缘境界。明法眼能知三乘圣人当证果时。乘何等心。证于道果。如此法眼所缘证法差别。如来亦同见之。故言如来有法眼也。如来有佛眼者。然上之四眼。见境不周。知法不尽故。设所知见。不能明了。明佛眼所见。真俗并照。臣细斯鉴。一切万法了了通达。无境不周。无法不尽。故名佛眼。此眼如来有五眼故有境之见。既有此眼。故知佛有身有眼言不见。非无身无眼言不见故。次明此五眼经文也。乘五眼经文。复更生疑。疑云。十方世界无量无边。直三千世界中所有种种诸法尚不可知尽。况无边世界中。亦有种种诸法。何故但明此五眼。若正有此五眼。是为如来。则知法不尽。见境不周。故引恒河沙喻。以答此疑。欲明如来虽但有五眼而照所知之境。莫不皆尽。然知境虽尽。不可俱障于文。且境中微细难知者不过心法故。举恒沙世界中众生。一众生身中。有善心不善心无记心有漏无漏三三等心数。不可限量。一众生有若干种心。恒沙世界众生。各有尔许心数差别不同。如来以三达灵知。于一念中朗照故。不应难云若如来但有五眼则知境不尽也。此明眼虽有五。而知境斯尽也
  佛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者。前举五眼。明佛肉具能见之智。然智不孤起。必知境。今将明五眼所知之境。故佛问须菩提。汝意地思惟筹量。谓如来知此恒河中沙头数多少不也。应如是问。所以乃言如来说是沙不者。明理而言之。要先知后说。今言如来说者。明知如来知故方说故云佛说是沙不也。须菩提言。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者。明须菩提得冥加力故。解如来意。故仰述如来所说言。如是世尊。如来实了了知此恒河中沙头数多少。故说非为不知也
  此喻意。明以一恒河。为一众生。此一众生。有善不善无记等心数法。多少如恒河中沙。复以此沙数恒河。为一众生。一众生亦有尔许数心数法。复以此沙数佛世界。尔许世界中。复有无量恒沙。复以一河。为一众生。尔许众生心数法。皆了了知。况余非心心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