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史传部 >

历代三宝纪 第八卷(4)

禅要经二卷(一名禅法要解。见别录) 发菩提心经二卷(见李廓录) 自在王经二卷(弘始九年于尚书令常山公姚显第一出。僧睿笔受并制序。与大集自在王品不

  禅要经二卷(一名禅法要解。见别录)
  发菩提心经二卷(见李廓录)
  自在王经二卷(弘始九年于尚书令常山公姚显第一出。僧睿笔受并制序。与大集自在王品不同。长五证文句出没互有多少。见二秦录)
  善信摩诃神咒经二卷(见李廓录)
  菩萨诃色欲经一卷
  首楞严经二卷(第七出。与支谶支谦白延法护叔兰及勇伏定二经等本并同别译。又蜀及后出二本。合九译文各异)
  梵网经二卷(弘始八年于草堂寺。三千学士最后出此一品。梵本有一百一十二卷六十一品。译讫融影等三百人一时共受菩萨十戒。见经前序僧肇笔受)
  大善权经二卷(见李廓录)
  诸法无行经二卷(或一卷见二秦录)
  无量寿经一卷(一名阿弥陀经。弘始四年二月八日出。是第五译。与支谦康僧铠白延法护等出两卷者本同文广略小异见二秦录)
  弥勒下生经一卷(亦云弥勒受决经见二秦录)
  弥勒成佛经一卷(弘始四年出。是第二译。与法护出者大同小异见二秦录)
  金刚般若经一卷(佛在舍卫国者是。见二秦录)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一卷(见别录。第二出。与晋世竺法护出者文少异)
  菩提经一卷(一名文殊师利所问菩提经。一名菩提无行经。一名伽耶顶经)
  遗教经一卷(一名佛垂般涅槃略说教戒经)
  十二因缘经一卷
  杂譬喻经一卷(弘始七年十月出道略集)
  菩萨呵色欲经一卷
  须摩提菩萨经一卷 文殊悔过经一卷
  比丘应法行经一卷(出长阿含。祐注入疑录)
  无思议光孩童菩萨经一卷(亦名不思议光菩萨所说经)
  大方等顶生王经一卷(第二出。与法护译大顶王经本同文少异)
  大金色孔雀王经一卷(在逍遥园出。并结界场法悉备具)
  庄严菩提心经一卷(第二出。法护出菩萨十地同本异出)
  佛弟子化魔子偈颂经一卷(出大集)
  开化魔经一卷
  太白魔王坚信经一卷(出大集)
  魔业经一卷 过魔法界经一卷(出大集)
  佛问阿须轮大海有减经一卷
  魔王变身经一卷
  东方善华世界佛座震动经一卷
  陀罗尼法门六种动经一卷
  佛迹见千辐轮相经一卷
  佛脐化出菩萨经一卷
  往古生和佛国愿行法典经一卷
  佛謦欬彻十方经一卷(出大集)
  过去无边光净佛土经一卷
  佛变时会身经一卷 无量乐佛土经一卷
  王后为蜣螂经一卷
  佛心总持经一卷(与生经所出心总持经小异)
  猕猴与婢共戏致变经一卷
  水牛王经一卷(出生经) 雀王经一卷(出六度集)
  兔王经一卷(出生经)
  菩萨身为鸽王经一卷(出六度集)
  佛昔为鹿王经一卷 牧牛经一卷
  虚空藏菩萨问持经得几所功德经一卷
  观世音经一卷(出新妙法莲华经)
  弥勒菩萨本愿待时成佛经一卷(已上三十二经。并见别录云什重译)
  灯指因缘经一卷 观普贤菩萨经一卷
  睒本起经一卷(亦云睒经)
  观佛三昧经一卷 宝网经一卷
  乐璎珞庄严经一卷
  请观世音经一卷(已上七经见李廓录云什译)
  思惟要略法经一卷(或无经字) 持地经一卷
  菩萨戒本一卷
  十诵比丘戒本一卷(第二出。与昙摩持出者小异)
  大智度论一百卷(龙树菩萨造。弘始六年五月于逍遥园出。僧睿笔受并制序。见二秦录。什云。若具足翻应有千卷。秦人识弱故略之。十分存一)
  般若经论集二十卷(见吴录)
  十住毗婆沙一十二卷(龙树菩萨造)
  成实论二十卷(或十六卷。弘始八年出。昙略笔受。见二秦录。此论佛灭后八百余年诃梨跋摩造)
  大庄严论一十卷(马鸣菩萨造)
  十住论一十卷(龙树菩萨造弘始年译未讫第一卷末。似六度集经。见二秦录)
  中论八卷(或四卷。龙树菩萨造。弘始年出。见二秦录僧睿制序)
  百论二卷(提婆菩萨造。弘始六年出。见二秦录)
  十二门论一卷(龙树菩萨造。见宝唱录。僧睿制序)
  马鸣菩萨传一卷 龙树菩萨传一卷
  提婆菩萨传一卷 实相论一卷(什自着)
  右九十七部合有四百二十五卷。晋安帝世。天竺国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婆。秦言童寿。弘始三年冬到常安。秦王姚兴厚加礼遇。乃延请入西明阁及逍遥园别馆安置。敕令僧[契-大+石]集诸沙门八百余人。咨受什旨。更出大品。使什持梵本。兴自执旧经以相仇校。新文异旧义悉圆通。众心惬伏。故二秦录称。什所定者为新大品。即知有旧明矣。诸如此例有二十余部。并标新字在于题首。后人年远多省新字。今盖悉无。然兴之世大盛宣译。卑万乘之心尊三宝之教。兴既虚襟崇仰佛法。恒于大寺草堂之中供三千僧。与什参定新旧诸经。莫不精究洞其深旨。时有僧睿法师。甚为兴知。什所译经睿并参正。昔竺法护出正法华。受决品云。天见人人见天。什译经至此乃言曰。此语与西域义乃同。但在言过质。睿应声曰。将非人天交接两得相见乎。什大喜曰。实然而睿与什共相开发。皆此类也。什又为兴着实相论及注维摩。什雅好大乘志存敷演。尝叹曰。吾操笔着摩诃衍阿毗昙。非迦旃延子比也。今此秦地深识者寡。折翮于此将何所论。尝听秦僧道融讲新法。华乃叹曰佛法之兴融其人也。俄而师子国有一婆罗门。聪辩多学。西土俗书罕不披诵。而为彼国外道之宗。闻什在关大行佛法。乃即慨然谓其徒曰。宁可偏使释氏之风独传震旦。而今吾等正化之典。不洽东国。因遂乘驼负书远涉来入常安。姚兴见其口眼便僻颇亦惑之。而婆罗门乃启兴曰。至道无方各尊其事。今故远来。请与秦僧捔其辩力。随其优者即传其化。兴即许焉。于时关中四方僧众。相视缺然莫敢当者。什谓融曰。此之外道聪明殊人。捔言必胜。岂可得使无上大道在于吾徒为彼而屈。良可悲哉。若使外道肆情得志。则是我等法轮摧轴。岂可然乎。如吾所睹在君一人。道融自顾才力不减。而彼西域外道经书未尽披读。乃密令人写婆罗门所读经目。一披即诵。其后克日将就论义。姚兴自出公卿皆会。关中僧众近远必集。尔时道融与婆罗门拟相詶抗。锋辩飞玄彼所不逮。时婆罗门虽自觉知辞理已屈。然意犹以广读为本。道融乃列其所读书。并更通论秦地经史。名目卷部。三倍多之。什仍乘势因嘲之曰。君可不闻。大秦广学。那忽轻尔辛苦远来。婆罗门心惭愧悔伏顶礼融足。旬日之中无何而去。像运再兴鸠摩罗什道融力焉。融后还彭城常讲说相续。闻道至者千有余人。依随门徒数盈三百。性不狎諠。常登楼披玩。殷勤善诱。毕命弘法。后卒于彭城。春秋七十四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