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史传部 >

佛祖统纪 第三十五卷(3)

献帝(协灵帝中子) 初平元年。二十祖槃驮。至那提国以法藏付摩拏罗 二年。苍梧儒生牟子因世乱。无仕官意锐志佛道。而世多非之。乃制理惑论以为劝。

  献帝(协灵帝中子)
  初平元年。二十祖槃驮。至那提国以法藏付摩拏罗
  二年。苍梧儒生牟子因世乱。无仕官意锐志佛道。而世多非之。乃制理惑论以为劝。其辞有云。佛者觉也。犹三皇神五帝圣也(文见大藏弘明集)
  述曰。牟子不得其名。当佛道未大行之日。而能为论。援三家之事义比决优劣。以祛世惑。以御外侮。是殆大士示迹。如来之使也
  兴平二年。下邳相笮融(侧格切)起佛祠。课人诵经浴佛设斋。时会者五千余人
  述曰。汉世人间建佛祠行佛事者。始见之笮氏。尝与一儒老共观此文。笑之曰。为士夫而使后世书为学佛。岂不耻哉。磐应之曰。学佛者岂不是为善之人乎。为士夫而使作史者指为奸佞贪酷甚至于不忠不孝者。斯可为耻。学佛为善尚何耻哉。儒老笑颔之
  建安元年。二十一祖摩拏罗。至月氏国以法藏付鹤勒那
  十四年。二十二祖鹤勒那。于月氏国以法藏付师子尊者。先是鹤勒那弟子竺大力等来雒阳。与康猛同译兴起本行经。忽于馆所有白光见。大力敛容。有间曰。此我师入灭之相。大力康猛支曜康巨等。皆善方言。终汉之世译经三百余部
  魏(都洛阳时天下分魏吴蜀三国)文帝(丕太祖子受汉禅)
  黄初元年吴主孙权于武昌建昌乐寺
  五年。月氏国优婆塞支谦来雒阳。谦受业于支亮。亮受业于支谶。世称天下博知无出三支。谦细长黑瘦眼白睛黄。时人语曰。支郎眼中黄。形躯虽细是智囊。后避地归吴。拜为博士○西天沙门维只难。同竺律炎来吴。译经五部
  六年。陈思王曹植(文帝弟字子建)每读佛经。辄留连嗟玩以为至道之宗极。尝游渔山闻空中梵天之响。乃摹其声节写为梵呗(音败此云赞叹)撰文制音凡六契(经音义云犹一节也)传为后式
  明帝(睿文帝子)
  太和三年。吴潘夫人于武昌建慧宝寺
  齐王(芳明帝养子)
  正始二年。吴赤乌四年。康居国沙门康僧会来吴国。人初见咸惊异之。吴主曰。是汉明所梦佛神之遗风乎。乃召问之。会曰。如来迁化已逾千载。灵骨舍利神应无方。吴主曰。舍利可得当为立塔。若其无验国有常刑。会谓其徒曰。大法废兴在此一举。当洁斋以恳求。七日无验展至三七日。众且惧。忽铿然有声。视瓶中舍利五色。吴主自执瓶泻铜盘中。盘即破裂。火烧锤击一无所损。因起浮图置建初寺。名其地曰佛陀里
  三年。吴尚书令阚泽。舍宅为德润寺(在四明慈溪县。今名普济。泽字德润。故名)吴主问曰。孔子教化世俗。老庄放荡山林。何事佛为。泽对曰。孔老法天制用不敢违天。诸天奉行佛教不敢违佛。以此言之实非比对。吴主曰。佛教入中国何缘不及东方。泽曰。永明十四年。五岳道士[示*者]善信费叔才等与西僧角法。费叔才自感而死。至今百七十年。离乱岁深方至于此
  述曰。三国之时各务战守。而于此道未之能弘。然吴之君臣稍有知者。故建寺译经奉舍利。论佛教班班可见。魏之境独陈思王能知之。蜀则蔑闻。意战国遐阻未便能至耳
  嘉平二年。中天竺三藏昙摩迦罗。至洛阳译僧祇戒。立大僧羯磨受戒。先是比丘出家。特剪发而已。未有律仪。凡斋忏法事如祠祀状。及迦罗至始出戒本。遂为日用
  四年。中天竺沙门康僧铠。至洛阳译无量寿经
  高贵乡公(髦文帝孙)
  正元元年。汉魏以来二众唯受三归。大僧沙弥曾无区别。昙摩迦罗乃上书乞行受戒法。与安息国沙门昙谛同在洛。出昙无德部四分戒本。十人受戒羯磨法。沙门朱士行为受戒之始(迦罗此云法时。昙无德此云法正。今资持律宗用法正。为四分部主。尊为始祖。法时至此土传四分行十人受戒法为二祖。至南山广述疏钞行于世为九祖)
  甘露元年。天竺沙门白延。至洛阳译无量清净平等觉经等六部。无畏三藏。至交州译法华三昧经○吴主孙皓不敬佛法毁废寺宇。诘康僧会曰。佛言善恶报应可得闻乎。会曰。明主以孝道治天下。则赤乌翔老人见(汉书。南极老人星见则治安)以仁德育万物。则醴泉涌嘉禾生。善既有征恶亦如之。他日宿卫治圃得金像。皓使置秽处灌以不洁。俄得肿疾。占者云。坐犯大神。皓悟迎像供事。请会说法礼拜悔罪。受五戒疾获愈。奉会为师。复营立塔寺
  四年。二十三祖师子尊者。游化至罽宾国。有外道诈为僧形。以幻术入王宫奸犯妃后。王怒曰。吾信事三宝。而沙门何多辱我。即毁寺害僧。自秉剑至尊者所斩师。白乳涌高数尺。王臂寻堕。七日暴死(自迦叶始祖至师子事迹之详。备在西上二十四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