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经律异相 第四十七卷(2)

师子王堕井为野干所救五 过去世近雪山下。有师子兽王。作五百师子主。是师子王后时老病瘦眼闇。在诸师子前行堕空井中。五百师子皆舍离去。尔时有

  师子王堕井为野干所救五
  过去世近雪山下。有师子兽王。作五百师子主。是师子王后时老病瘦眼闇。在诸师子前行堕空井中。五百师子皆舍离去。尔时有一野干见师子王。作是念言。我所以得此林住安乐饱满肉者由师子王。今堕急处云何当报。时此井边有渠水流。野干即曰。以脚通水。水入满井师子浮出。时此林神而说。偈言
  身虽自雄健  应以弱为友
  小野干能救  师子王井难
  佛言师子王者我身是。五百师子者诸比丘是。野干者阿难是(出十诵律杂诵卷第一)
  师子虎为善友野干两舌分身丧命六
  过去世雪山下有二兽。一名好毛师子。二名好牙虎。共为善知识闭目相舐。是二兽恒得濡好肉啖。去是不远有两舌野干。作是念。我至二兽边言。我与汝作第三伴。汝听我入。师子虎言。随意两舌野干啖二兽残肉身体肥大。作是念。是好毛师子好牙虎。共为善知识更相亲爱。闭目相舐恒啖好肉。或时不得必当啖我。我先方便令心别离。语师子言。虎有恶心于汝师子。食啖皆是我力。师子言。云何得知。两舌野干答言。虎明日见汝时闭目舐汝毛者当知恶相。往语虎言。师子于汝有恶心言。有所食啖皆是我力。虎言。云何得知。答言。明日见汝时闭目舐汝毛者当知恶相。是二知识中。虎生畏想。是故先往师子所言。汝于我生恶心耶。师子言。谁作是语。答言。两舌野干。好毛复问言。汝于我亦生恶心耶。虎言不也。虎语师子言。汝若有是恶语者不得共作善知识。好毛言。是两舌野干有如此言。云何不喜共我住耶。即说偈言
  若信是恶人  则速别离去
  当怀其愁忧  嗔恨不离心
  凡为善知识  不以他语难
  不信欲除者  若信他别离
  则为其所食  不信两舌者
  还共作和合  所怀相向说
  心净言柔濡  应作善知识
  和合如水乳  今此弊小虫
  生来性自恶  一头而两舌
  虎与师子验事实已。共捉野干破作二分(出十诵律二诵第三分又出四第九分文同又出弥沙塞律第六卷又出野干两舌经略同)
  师子等十二兽更次教化七
  阎浮提外东方海中。有琉璃山名之为潮。高二十由旬具种种宝。其山有窟名种种色。是昔菩萨所住之处。纵广一由旬高六由旬。有一毒蛇在中而住修声闻慈。复有一窟名曰无死。高广亦尔。是昔菩萨所住之处。中有一马修声闻慈。复有一窟名曰善住。高广亦尔。昔菩萨处中。有一羊修声闻慈。其山树神名曰无胜。有罗刹女名曰善行。各有五百眷属围绕是二女人常共供养如是三兽
  阎浮提外南方海中。有颇梨山高二十由旬。有窟名曰上色。纵广高下亦复如是。亦是菩萨昔所住处。有一猕猴修声闻慈。复有窟名口誓愿。高广亦尔。昔菩萨处中。有一鸡修声闻慈。复有一窟名曰法林。高广亦尔。昔菩萨处中。有一犬修声闻慈。中有火神。有罗刹女名曰眼见。各有五百眷属围绕。是二女人常共供养是三鸟兽
  阎浮提外西方海中。有一银山名菩提月。高二十由旬。中有一窟名曰金刚。高广亦尔。昔菩萨处中。有一猪修声闻慈。复有一窟名香功德。高广亦尔。昔菩萨处中。有一鼠修声闻慈。复有一窟名高功德。高广亦尔。昔菩萨处中。有一牛修声闻慈。山有风神名曰动风。有罗刹女名曰无护。各有五百眷属围绕。是二女人常共供养如是三兽
  阎浮提外北方海中。有一金山名功德相。高二十由旬。中有一窟名为明星。广一由旬。高六由旬。昔菩萨处中。有一师子修声闻慈。复有一窟名曰净道。高广亦尔。昔菩萨处中。有一兔修声闻慈。复有一窟名曰喜乐。高广亦尔。昔菩萨处中。有一龙修声闻慈。山有水神名曰水天。有罗刹女名修惭愧。各有五百眷属。是二女人常共供养如是三兽。是十二兽昼夜常行阎浮提内。人天恭敬功德成就。已于诸佛发深重愿。一日一夜常令一兽游行教化。余十一兽安住修慈。周而复始。七月一日鼠初游行。以声闻乘教化一切鼠身众生。令离恶业劝修善事。如是次第至十三日。鼠复还行。乃至尽十二月至十二岁亦复如是。故此土多有功德。乃至畜兽亦能教化。是故他方菩萨。常应恭敬此佛世界。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欲得睹见是十二兽。欲得大智大定大神通力。欲受一切所有典籍。欲增善法。是人当以白土作山。纵广七尺高十二尺。种种香涂金薄。薄之四边周匝二十尺。所散瞻婆华当以铜器盛。诸种种非时之浆置之四面。清净持戒日三洗浴。敬信三宝。离山三丈正东而立。诵如是咒住十五日。当于山上见初月像。尔时则知见十二兽。见已所愿随意即得。若能修行苦行即得。眼见是十二兽诸菩萨等。或作天像或作鬼像鸟兽之像。游阎浮提教化如是种种众生。若为人天调伏众生。是不为难。若为畜生调伏众生乃是为难(出大集经第二十四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