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法苑珠林 第八十二卷(5)

又报恩经云。假使热铁轮在我顶上旋。终不为此苦而发于恶心 成论云。行慈心者。卧安觉安。不见恶梦。天护人爱。不毒不兵。水火不丧 又四分律偈云

  又报恩经云。假使热铁轮在我顶上旋。终不为此苦而发于恶心
  成论云。行慈心者。卧安觉安。不见恶梦。天护人爱。不毒不兵。水火不丧
  又四分律偈云
  忍辱第一道  佛说无为最
  出家恼他人  不名为沙门
  又遗教经云。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
  又经云。见人之过口不得言。己身有恶则应发露
  又书云。闻人之过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得言
  又经云。赞人之善不言己美
  又书云。君子扬人之美不伐其善
  又经云。布施不望彼报。若得人惠。毫发已上皆当祝愿惭愧奉受
  又书云。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人有德于公子。愿公子勿忘
  又云。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
  又经云。恕己可为喻。勿杀勿行杖
  又书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知内外之教其本均同。虽形有黑白。然立行无殊。若乖斯旨便同鄙俗何依内外。如经云。佛为众生说法断除无明暗惑。犹若良医随疾授药。是名内教
  又书云天道无亲唯仁是兴。是名外教
  又若出家之人能观苦空无常无我。厌离生死志求出世。是为依内。若乖斯行翻为外俗。在家之人。若能厌舍俗情欣慕高志。专崇三宝修持四德。奉行孝悌仁义礼智。贞和爱敬。能行斯行。翻同为内。若违斯旨还同外道。在俗之人。能随内教。便寤真理心常会道。渐进胜途至趣菩提。既知如是。欲行此行。唯须自卑。推德与他。如拭尘巾。揽垢向己。持净与人。故经云。退而得者佛道也
  故书云。君子让而得之为是义故。常须进胜他人。常须克责己躬也
  忍德部第三
  如大宝积经云。第三忍辱有十事。一不观于我及我所相。二不念种性。三破除憍慢。四恶来不报。五观无常想。六修于慈悲。七心不放逸。八舍于饥渴苦乐等事。九断除嗔恚。十修习智慧。若人能成如是十事。当知是人能修于忍
  又月灯三昧经云。佛言。若有菩萨住于慈忍。有十种利益。何等为十。一火不能烧。二刀不能割。三毒不能中。四水不能漂。五为非人所护。六得身相庄严。七闭诸恶道。八随其所乐生于梵天。九昼夜常安。十其身不离喜乐。又私呵三昧经云。佛言。忍有六事。得一切智。何等为六。一得身力。二得口力。三得意力。四得神足力。五得道力。六得慧力
  又六度集经云。复有四种忍辱具足智慧。何等为四。一于求法时忍他恶骂。二于求法时不避饥渴寒热风雨。三于求法时随顺和尚阿阇梨行。四于求法时能忍空无相无愿
  又比丘避女人恶名经偈云
  虽闻多恶名  苦行者忍之
  不应苦自言  亦不应起恼
  闻声恐怖者  是则林中兽
  是轻躁众生  不成出家法
  仁者当堪耐  下中上恶声
  执心坚住者  是则出家法
  不由他人语  令汝成劫贼
  亦不由他语  令汝得罗汉
  如汝自知己  诸天亦复知
  引证部第四
  如五分律云。佛告诸比丘。过去世时。阿练若池水边有二雁。与一龟共结亲友。后时池水涸竭。二雁作是议言。今此池水涸竭。亲友必受大苦。议已语龟言。此池水涸竭。汝无济理。可衔一木。我等各衔一头。将汝着大水处。衔木之时慎不可语。即便衔之。经过聚落。诸小儿见皆言。雁衔龟去。龟即嗔言。何预汝事。即便失木。堕地而死。尔时世尊因此说偈言
  夫士之生  斧在口中  所以斫身
  由其恶言  应毁反誉  应誉反毁
  自受其殃  终无复乐
  佛言。龟者调达是也。昔以嗔语致有死苦。今复嗔骂如来堕大地狱
  又法句喻经云。昔者罗云未得道时。心性粗犷言少诚信。佛敕罗云。汝到贤提精舍中住。守口摄意勤修经戒。罗云奉教作礼而去。住九十日惭愧自悔。昼夜不息。佛往见之。罗云欢喜趣前礼佛。安绳床坐。佛踞绳床。告罗云曰。澡槃取水。为吾洗足。罗云受教为佛洗足。洗足已讫佛语罗云。汝见澡槃中洗足水不。罗云白佛。唯然见之。佛语罗云。此水可用食饮以不。罗云白言。不可复用。所以者何。此水本实清净。今以洗足受于尘垢。是故不可复用。佛语罗云。汝亦如是。虽为吾子国王之孙。舍世荣禄得为沙门。不念精进摄身守口。三毒垢秽充满胸怀。亦如此水不可复用。佛语罗云。弃澡槃中水。罗云即弃。佛语罗云。澡槃虽空可用盛饮食不耶。白佛言。不可复用。所以然者。用有澡槃之名曾受不净故。佛语罗云。汝亦如是。虽为沙门。口无诚信。心性刚强。不念精进。曾受恶名。亦如澡槃不中盛食。佛以足指拨却澡槃。应时轮转而走自跳而堕。数返乃止。佛语罗云。汝宁惜澡槃恐破不。罗云白佛。洗足之器贱价之物。意中虽惜不大殷勤。佛语罗云。汝亦如是。虽为沙门不摄身口。粗言恶说多所中伤。众所不爱智者不惜。身死神去轮转三涂。自生苦恼。无量诸佛贤圣所不爱惜。亦如汝言不惜澡槃。罗云闻之惭愧怖悸。譬如战象两牙二耳四脚及尾九兵皆严先须护鼻。所以者何。象鼻软脆中箭即死。人犯九恶唯当护口。所以护口。当畏三涂十恶尽犯。不护口者如象损鼻。人犯十恶不惟三涂毒痛辛苦。即说偈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