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诸经要集 第三卷

诸经要集 第三卷 西明寺沙门释道世集 敬塔部第二(此有七缘) 摄念部第三(此有四缘) 述意缘 引证缘 兴福缘 感报缘 旋塔缘 入寺缘 修故缘 述意缘第一 敬惟如来应现。妙色显于三千。正觉
诸经要集 第三卷
  西明寺沙门释道世集
  敬塔部第二(此有七缘)
  摄念部第三(此有四缘) 述意缘 引证缘 兴福缘 感报缘 旋塔缘 入寺缘 修故缘
  述意缘第一
  敬惟如来应现。妙色显于三千。正觉韬光。遗形传于八万。是以塔踊灵山。影留石窟。刻檀画叠之仪。铸金镂玉之状。全身碎身之迹。聚塔散塔之奇。而光曜重昏。福资含识。致使英声遐美。邪徒结信。肇启育王之始。终传大唐之初。自历代繁兴。神化非一。故经曰正法住正法灭。意在兹乎
  引证缘第二
  如观佛三昧经云。佛留影石室。在那干呵罗国毒龙池侧。佛坐龙石室窟中。为龙作十八变踊身入石。犹如明镜。在石内映现于外。远望则见。近望不现。诸天百千供养佛影。亦现说法(迄今不灭传至弥勒)
  又大集经云。忉利天城东。照明园中。有佛发塔。城南粗涩园中有佛衣塔。城西欢喜园中有佛钵塔。城北驾御园中有佛牙塔
  又智度论云。天帝释取菩萨发及衣。于天上城东门外。立佛发塔衣塔
  又育王传云。王得信心问道人曰。我从来杀害不必以理。今修何善得免斯殃。答曰。唯有起塔供养众僧。救诸徒囚。赈济贫乏(故譬喻经云王宫内常以四事供养二万沙门尽心敬礼不可具述)王曰。何处可起塔。道人即以神力左手掩日光。作八万四千道。散照阎浮提。所照之处皆可起塔。今诸塔处是也。时王欲建舍利塔。将四部兵众至王舍城。取阿阇世王佛塔中舍利还。复修治此塔与先无异。如是更取七佛塔中舍利。至众摩村中。时诸龙王将王入龙宫中。王从龙索舍利供养。龙即分与之。时王作八万四千金银琉璃颇梨箧。盛佛舍利。又作八万四千宝瓶。以盛此箧。又作无量百千幡幢伞盖。使诸鬼神各持舍利供养之具。敕诸鬼神。言于阎浮提。至于海际城邑聚落。满一亿家者。为世尊立塔。时有国名著叉尸罗。有三十六亿家。彼国人语鬼神言。可三十六箧舍利与我等起立佛塔。王作方便。国中人少者令分与彼。令满家数而立为塔。时巴连弗邑有上座。名曰耶舍。王诣彼所白上座曰。我欲一日之中立八万四千佛塔。遍满此阎浮提。意愿如是。时彼上座自言。善哉大王。克后十五日日正食时。令此阎浮提一时起诸佛塔。如是依数。乃至一日之中立八万四千塔。世间人民兴庆无量。共号曰阿育王塔
  又大阿育王经云。八国共分舍利。阿阇世王分数得八万四千。又别得佛口髭还国。道中逢难头和龙王。从其求舍利分。阿阇世王不与。便语言我是龙王力能坏汝国土。阿阇世怖畏。即以佛髭与之。龙还于须弥山下高八万四千里。于下起水精塔。阿阇世王得还国。以紫金函盛舍利。作千岁灯火。于五恒河沙水中。起塔葬埋之。后阿育得其国土。王娶夫人。身长八尺发亦周等。众相具足。王令相师观之。师言。当为王生金色之子。王即拜为第二夫人。后遂有身足满十月。王有缘事宜出外行。太后妒嫉。便作方便共欲除之。募觅猪母即应产者。语第二夫人言。卿是年少甫尔始产。不可露面视天。以被覆面。即生金子光照宫中。盗持而去杀之。即以猪子着其边。便骂言。汝云。当为王生金色之子。何故生猪。便取轮头拍囚内后园中令服菜。王还闻之不悦。久久之后王出行园。见之忆念迎取归宫。第二夫人渐得亲近。具说情状。王闻惊怪。即杀八万四千夫人。阿育王后于城外。造立地狱治诸罪人。耶舍知王杀诸夫人应堕地狱。即遣消散比丘化王。令发信悟。问比丘言。杀八万四千夫人。罪可得赎不。道人言。各为之起一塔。塔下着一舍利。当得脱罪耳。王即寻觅阿阇世王舍利。有国相父年百二十。将五百人取本舍利。王得大喜。即分与鬼神。各还所部。令一日一时同载八万四千刹。诸鬼神言。多隔山部不得相知。王言。汝曹但还。治槃护刹安铃。我当使阿修轮以手摸日。四天下亦同时辰
  又阿难经云。塔成造千二百。织成幡及杂花。未得悬幡。王恐身崩。塔成已六日。王请僧王园供养。时有优波崛多罗汉。将一万八千阿罗汉。受王请。尊者崛多。颜貌端正身体柔软。而王体丑陋肌肤粗涩。尊者即说偈言
  我行布施时  净心好财物
  不如王行施  以沙施于佛
  王告大臣。我以沙施佛获报如是。云何而不修敬于世尊。王后寻佛弟子迦叶阿难等所有佛在世时弟子塔庙。躬到塔所。具展哀情责心修敬。各兴种种供养。更立大塔。各舍十万两珍宝供养是塔。次至薄拘罗塔应当供养。王问。彼有何功德。崛多尊者答曰。彼无病第一。乃不为人说一句法。寂默无言。王曰。以一钱供养。诸臣白王言。功德既等。何故于此供养一钱。王告之曰。听吾所说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