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害缘第二 如涅槃经云。有十六恶律仪。何等十六。一者为利餧养羔羊肥已转卖。二者为利买已屠杀。三者为利餧养猪豚肥已转卖。四者为利买已屠杀。五者为利餧养牛犊肥已转卖。六者为利买已屠杀。七者为利养鸡令肥。肥已转卖。八者为利买已屠杀。九者钓鱼。十者猎师。十一者劫夺。十二者魁脍。十三者网捕飞鸟。十四者两舌。十五者狱卒。十六者咒龙。能为众生。永断如是十六恶业。是名修戒 又杂阿毗昙心论云。有十二种住不律仪。一屠羊。二养鸡。三养猪。四捕鸟。五捕鱼。六猎师。七作贼。八魁脍。九守狱。十咒龙。十一屠犬。十二伺猎。屠羊者。谓杀羊。以杀心故。若养若卖若杀。悉名屠羊。养鸡养猪亦如是。捕鸟者。若杀鸟自活。捕鱼猎师亦如是。作贼者。常行劫害。魁脍者。主杀人自活。守狱者。以守狱自活。咒龙者。习咒龙蛇戏乐自活。屠犬者。旃陀罗。伺猎者。王家猎主 又对法论云。不律仪业者。何等名为不律仪者。所谓屠羊养鸡。养猪捕鸟。捕鱼猎鹿。罝兔劫盗。魁脍害牛。缚象立坛咒龙。守狱谗构好为损等。屠羊者。为欲活命。屠养买卖。如是养鸡猪等。随其所应。缚象者。恒处山林调执野象。立坛咒龙者。习咒龙蛇戏乐自活。谗构者。以离间语毁坏他亲。持用活命。或由生彼种姓中。或由受持彼事业者。谓即生彼家若生余家。如其次第所期。现行彼业决定者。谓身语方便为先。决定要期。现行彼业。是名不律仪业 放生缘第三 如梵网经云。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一切地水是我先身。一切火风是我本体。故常行放生。生生受生。若见世人杀畜生时。应方便救护解其苦难。常教化讲说菩萨戒。救度众生。若父母兄弟死亡之日。请法师讲菩萨戒经律。追福资其亡者。得见诸佛。生人天上。若不尔者犯轻垢罪 又僧祇律云。一切道俗七众等。并须漉水饮用。若漉得水已。使能见掌中细文者。审悉看之。看时如大象载竹车回顷。知无应用。使可信者教漉。不可信者自漉。得虫还送本取水来处安之。若来处远近有池井。七日不消者。以虫着中。若知水有虫。不得持器绳借人。若池江水有虫。不得唱云此水有虫。若问者。答云。长者自看。若知友同师者。语言此中有虫当漉水用。又十诵律。有二比丘。未曾见佛。从北远道。共往舍卫奉见世尊。道中渴乏。值有虫水。破戒者言。可共饮之。持戒者言。水中有虫何可得饮。破戒者言。我若不饮。必当渴死不得见佛。便饮而去。持戒者慎护戒故不饮。遂渴乏死。即生三十三天。身得具足。先到佛所头面礼足。佛为说法得法眼净。受三归毕还归天上。时饮水者后到佛所。佛为四众说法。即披衣示金色身。汝痴人欲看我肉身。何为不如持戒者。先见我法身智慧之身。佛言从今已去。比丘若行二十里外。无漉水囊犯罪。若自无同意伴有者听去 又有征行军人。有比丘尼教化行人。人皆弓头安漉囊。持用滤水。官人闻奏国王。王闻嗔之。皆欲杀却。汝小虫尚畏不杀。况见贼肯害之。行人向王分疏云。小虫若于国有害臣皆杀却。既无有怨何故不听滤饮。王闻放之。由行人义慈善根力。及贼皆来投化 又正法念经云。经宿之水若不细观。恐生细虫。若不漉治不饮不用。是名细持不杀戒 又智度论云。过去世时。人民多病黄白痿熟。菩萨尔时身为赤鱼。自以其肉施诸病人。以救其疾。又有菩萨。作一鸟身在林中住。见有一人入于深水。非人行处。为水神所罥着不可解。若能至香山。取一药草。着其绢上。绳即烂坏人得脱去。菩萨宿世作如是等。无量本生多有所济。名本生经 又十诵律云。佛言。过去世时近雪山下。鹿王名曰威德。作五百鹿王。时有猎师安谷施罥。鹿王前行右脚堕毛罥中。鹿王心念。若我现相则诸鹿不敢食谷。须啖谷尽。尔乃现脚相。时诸鹿皆去。唯一女鹿住。便说偈言 大王当知 是猎师来 愿勤方便 出是罥去 尔时鹿王以偈答言 我勤方便 力势已尽 毛罥转急 不能得出 女鹿见猎师到已向说偈言 汝以利刀 先杀我身 然后愿放 鹿王令去 猎师闻之生怜愍心。以偈答言 我终不杀汝 亦不杀鹿王 放汝及鹿王 随意之所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