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师即时解放鹿王。佛言。昔鹿王者今我身是。五百鹿者五百比丘是。时有雁王。猎者得之。有同伴雁欲代舍命。还说偈相报。猎师见愍。二雁并放。后求宝报恩。大意同前 又智度论云。王闻鹿言。即从座起而说偈言 我实是畜兽 名曰人头鹿 汝虽是鹿身 名为鹿头人 以理而言之 非以形为人 若能有慈悲 虽兽实是人 我从今日始 不食一切肉 我以无畏施 且可安汝意 又善见律云。目连为阿育王演本生经云。大王。往昔有一鹧鸪鸟。为人笼系在地愁怖。便大鸣唤。同类云集为人所杀。鹧鸪问道人云。我有罪不。道人答云。汝鸣声时有杀心不。鹧鸪鸟言。我鸣命伴来无杀心也。道人即答。若无杀心汝无罪心也。而说偈言 不同业而触 不同心而起 善人摄心住 罪不横加汝 又僧祇律云。佛告诸比丘。过去世时。香山中有仙人住处。去山不远有一池水。时水中有鳖。出池求食。食已向日张口而眠。时香山中有诸猕猴。入池饮水。已上岸见此鳖张口。而眠时猕猴便作淫法。即以身生。内鳌口中。鳌觉合口藏六甲里。如所说偈言 愚痴人执相 犹如鳖所啮 失守摩罗捉 非斧则不离 时鳖急捉猕猴。却行欲入水。猕猴急怖。便作是念。若我入水必死无疑。然苦痛力弱。任鳌回转流离牵曳。遇值崄处。鳌时仰卧。是时猕猴两手抱鳖。作是念言。谁当为我脱此苦难。猕猴曾知仙人住处。彼当救我。便抱此鳖向彼处去。仙人遥见便作是念。咄哉异事。念是猕猴为作何等欲戏弄耶。猕猴故言。婆罗门。是何等宝物满钵持来得。何等信而来向我。尔时猕猴即说偈言 我愚痴猕猴 无辜触恼他 救厄者贤士 命急在不久 今日婆罗门 若不救我者 须臾断身生 困厄还山林 尔时仙人以偈答言 我念汝得脱 还于山林中 恐汝猕猴法 故态还复生 尔时彼仙人 为说往昔事 鳌汝宿命时 曾号字迦叶 猕猴过去世 号字憍陈如 已作淫欲行 今可断因缘 迦叶放憍陈 令还山林去 (鳖闻是语便放猴去) 救厄缘第四 如出曜经云。南海卒涌惊涛浸灌。有三大鱼流入浅水。自相谓言。我等厄此。及漫水未减。宜可逆上还归大海。复碍水舟不得越过。第一鱼者。尽力跳舟得度。次鱼复凭草获过。其第三鱼气力消竭。为猎者得之。佛见而说偈曰 是日已过 命则随减 如鱼少水 斯有何乐 又弥勒所问本愿经云。佛言阿难我本求道时。勤苦无数。过去世时有王太子。号曰宝华。端正姝好。从园观出。道见一人身患病癞。见问病人。以何等药疗卿病。癞者答曰。得王身髓血等以涂我身。其病乃愈。太子闻已。即自破身骨髓血等。以与病者。至心施与意无悔恨。其王太子者即我身是。四大海水尚可升量。我身骨髓血等不可称数。求正觉故 又大集经云。尔时旷野菩萨现为鬼身。散脂菩萨现为鹿身。慧炬菩萨现猕猴身。离爱菩萨现羯羊身。尽漏菩萨现鹅王身。如是五百诸菩萨等。各各现受种种诸身。其身悉出大香光明。一一菩萨手执灯明。为供养十方诸佛。从七佛已来。与如是佛用为眷属。受持五戒。发菩提心。为欲调伏一切众生。令发菩提故受此身 又杂宝藏经云。昔者有一罗汉道人。畜一沙弥。知此沙弥却后七日必当命终。与假归家。至七日头敕使还来。沙弥辞师即便归去。于其道中见众蚁子。随水漂流命将欲绝。生慈悲心自脱袈裟。盛土堰水。而取蚁子置高燥处。遂悉得活。至七日头还归师所。师甚怪之。寻即入定。以天眼观。知其更无余福德。尔以救蚁子因缘之故。七日不死得延命长(又治故塔亦得延命又治补伽蓝墙壁鏬孔亦得延命) 又大悲经云。佛告阿难。过去之世有大商主。为采宝故。将诸商人入于大海。彼所乘船众宝悉满。至海中间其船卒坏。时彼商人心怀怖畏。极生忧恼。其中或有得船板者。或有浮者。有命终者。我于尔时。作商主在彼大海中。用以浮囊安隐而度。时有五人呼商主言。大士商主唯愿惠。施我等无畏。说是语已。尔时商主即告之言。诸丈夫勿生怖畏。我令汝等从此大海安隐得度。阿难。彼时商主身带利剑而作是念。大海之法不居死尸。如其我今自舍身命。此诸商人必能得度大海之难。作是念已即唤商人。置已身上令善捉持。彼诸商人有骑背者。有抱肩者。有捉髀者。尔时商主。为欲施彼无怖畏故。大悲修心起大勇猛。即以利剑断已命根。迎取命终。于时大海漂其死尸置之岸上。时五商人便得度海。安隐受乐。平吉无难还阎浮提。阿难。彼时商主岂异人乎。我身是也。五商人者今五比丘是也。是五比丘。昔于大海而得度脱。今复于此生死大海。而得度脱。安置无畏涅槃彼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