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诸经要集 第十三卷(3)

虽欲藏在空 善处大海中 假使入诸山 而欲自翳形 欲求不死地 未曾可获定 是故精进学 无身乃为宁 佛告诸比丘。世有四事。不可获致。何等为四。一曰。年

  虽欲藏在空  善处大海中
  假使入诸山  而欲自翳形
  欲求不死地  未曾可获定
  是故精进学  无身乃为宁
  佛告诸比丘。世有四事。不可获致。何等为四。一曰。年幼颜色炜烨。发黑齿白。形貌光泽。气力坚强。行步举止。出入自游。上车乘马。众人瞻戴。莫不爱敬。一旦忽耄。头白齿落。面皱皮缓。体重拄杖。短气呻吟。欲使常少不至老者。终不可得
  二谓身体强健。骨髓实盛。行步无双。饮食自恣。庄饰头首。谓为无比。张弓捻矢。把执兵仗。有所危害。不省曲直。骂詈冲口。谓为豪强。自计吾我无有衰耗。疾病卒至。伏之着床。不能动摇。身痛如搒。耳鼻口目。不闻声香美味细滑。坐起须人。污露自出。身卧其上。众患难喻。假使欲免常安无病。终不可得
  三谓欲求长寿在世无极。得于病死。命既甚短。怀万岁虑。寿少忧多。不察非常。五欲自恣。放心逸意。杀盗淫乱。两舌恶口。妄言绮语。贪嫉邪见。不孝父母。不顺师友。轻身尊长。反逆无道悕望豪富。谓可永存。讥谤圣道。以邪无双。嘘天独步。慕于世荣。不识天地表里所由。不别四大因缘合成。犹如幻师。不了古今所兴之世。不受倡导。不知生所从来死之所归。心存天地谓是吾许。非常对至如风吹云。冀念长生。命忽然终。不得自在。欲使不尔终不可得也
  四谓父母兄弟。室家亲族。朋友知识。恩爱荣乐。财物富贵。官爵俸禄。骑乘游观。妻妾子息。以自娇恣。饮食快意。儿郎仆使。趋行绮视。顾影而步。轻蔑众人。计己无双。奴客庸马。兽类畜生。出入自在。无有期度。不察前后。谓其眷属从使之众意可常得。宿对卒至如汤消雪。心乃怀惧请求济患。安得如愿。呼噏命断魂神独逝。父母兄弟。妻子亲族。朋友知识。恩爱眷属。皆自独留。官爵财物。仆从各散。驰走如星。欲求不死终不可得也。佛告比丘。古今已来。天地成立。无免此苦四难之患。以斯四苦。佛兴于世
  不定缘第七
  如十住毗婆沙论云。善知不定法者。诸法未生未可分别。如佛分别业经中说。佛告阿难。有人身行善业。口行善业。意行善业。是人命终而堕地狱。有人身行恶业。口行恶业。意行恶业。是人命终而生天上。阿难白佛言。何故如是。佛言。是人先世罪福因缘已熟。今世罪福因缘未熟。或临命终。正见邪见。善恶心起。垂终之心其力大故。又增一阿含经云。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今有四人出现于世。云何为四。或有人先苦而后乐。或有人先乐而后苦。或有人先苦而后苦。或有人先乐而后乐。云何有人先苦而后乐。或有一人。生卑贱家衣食不充。然无邪见。以知昔日施德之报。感得富贵之家。不作施德恒值贫贱无有衣食。便向忏悔改往所作。所有遗余与人等分。若生人中。多财饶宝无所乏短。是谓此人先苦后乐。何等人先乐而后苦。或有人生豪族家衣食充足。然彼人恒怀邪见。与边见共相应。后生地狱中。若得作人。在贫穷家无有衣食。是谓此人先乐后苦。何等人先苦而后苦。或有人先生贫贱家衣食不充。然怀邪见。与边见共相应。后生地狱。若生人中。极为贫贱衣食不充。是谓先苦而后苦。何等人先乐而后乐。或有人先生富贵家多财饶宝。敬重三尊恒行惠施。后生人天。恒受富贵多饶财宝。是谓此人先乐而后乐
  尔时佛告比丘曰。或有众生先苦后乐。或有先乐后苦。或有先苦后亦苦。或有先乐后亦乐。若人寿百岁正可十十耳。或百岁之中作诸功德。或百岁之中造诸恶业。彼于异时。或冬受乐夏受苦。或少时作福长时作罪。后生之时。少时受福长时受罪。若复少时作罪长时作福。后生之时。少时受罪长时受乐。或先长时作罪后复长作罪。彼人后生之时。先苦后亦苦。若复少时作福长复作福。彼于后生之时。先乐后亦乐。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人出现于世。云何为四。或有人身乐心不乐。或有人心乐身不乐。或有人身心俱乐。或有人身心俱不乐。何等人身乐心不乐。是作福凡夫人。于四事供养衣被饮食卧具医药。无所乏短。但不免三恶道苦。是谓身乐心不乐。何等人心乐身不乐。所谓阿罗汉。不作功德。于四事供养之中。不能自办。但免三恶道苦。是谓心乐身不乐。何等人身心俱不乐。所谓凡夫之人。不作功德。不得四事供养。复不免三恶道苦。是谓身心俱不乐。何等人身心俱乐。所谓作功德。阿罗汉四事供养无所乏短。复免三恶道苦。是谓身心俱乐
  善报缘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