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经要集 第十卷 西明寺沙门释道世集 六度部第十八(六度即为六篇) 布施第一(施别七缘) 述意缘 悭伪缘 财施缘 法施缘 择施缘 福田缘 相对缘 述意缘第一 夫布施之业。乃是众行之源。既标六度之初。又题四摄之首。所以给孤独食。散黄金而不吝。须达拏王。施白象而无惜。尚能济其厄难。忘己形躯。故萨埵投身。以救饥羸之命。尸毗割股。以代鹰鹯之餐。岂况国城妻子。何足经怀。宝货仓储。宁容在意。俗书尚云。解衣推食。摩头至踵。车马衣裘。朋友共弊。莫不轻财重义。爱贤好士。且自财物无常。何关人事。苦心积聚。竟复何施。四怖交煎。五家诤夺。何有智人。而当宝玩。比见凡愚。吝惜家财。靡有舍心。而丧躯命。但为贪生。恒忧不活。遂使妻儿角目。兄弟阋墙。眷属乖离。亲朋隔绝。良由悭因悭缘悭法悭业。乖菩萨之心。妨慈悲之道。不生救护之意。唯起损恼之情。如是之愆。寔由悭贪为本也 悭伪缘第二 如菩萨处胎经。佛说偈言 世多愚惑人 守悭不布施 积财千万亿 称言是我有 临欲寿终时 眼见恶鬼神 刀风解其体 无复出入息 贪识随善恶 受报甚苦辛 将至受罪处 变悔乞何及 又萨遮尼揵子经偈云 贪人多积聚 得不生厌足 无明颠倒心 常念侵损他 现在多怨憎 舍身堕恶道 是故有智者 应当念知足 惜财不布施 藏举恐人知 舍身空手去 饿鬼中受苦 饥渴寒热等 忧悲常煎煮 知者不积聚 为破悭贪故 又分别业报经偈云 修行大布施 急性多嗔怒 不依正忆念 后作大力龙 又菩萨本行经云。若见乞者面目嚬蹙。当知是人开饿鬼门 又大集经云。有四法障碍大乘。何等为四。一不乐惠施。二施已生悔。三施已观过。四不念苦施心。复有四法。一为欲而施。二为嗔而施。三为痴而施。四为怖畏而施。复有四法。一不至心施。二不自手施。三不现见施。四轻慢施。又优婆塞戒经云。佛言。菩萨布施远离四恶。一破戒。二疑网。三邪见。四悭吝。复离五法。一施时不选有德无德。二施时不说善恶。三施时不择种姓。四施时不轻求者。五施时不恶口骂。复有三事。施已不得胜妙果报。一先多发心后则少与。二选择恶物持以施人。三既行施已心生悔恨。复有八事。施已不得成就上果。一施已见受者过。二施时心不平等。三施已求受者作。四施已喜自赞叹。五说无后乃与之。六施已恶口骂詈。七施已求还二倍。八施已生于疑心。如是施主。则不能得亲遇诸佛贤圣之人。若以具足色香味触。施于彼者。是名净施 若偏为良福田施。不乐常施。是人未来得果报时。不乐惠施 若人施已生悔。若劫他物持以布施。是人未来虽得财物常耗不集 若恼眷属得物以施。是人未来。虽得大报身常病苦 若人先不能供养父母。恼其妻子奴婢。困苦而布施者。是名恶人。是假名施不名义施。如是施者名无怜愍。不知恩报。是人未来。虽得财宝常失不集。不能出用。身多病苦 又优婆塞戒经云。无财之人自说无财。是义不然。何以故。一切水草人无不有。虽是国主不必能施。虽是贫穷非不能施。何以故。贫穷之人亦有食分。食已洗器。弃荡涤汁施应食者。亦得福德。若以尘糗施于蚁子。亦得无量福德果报。天下极贫。谁当无此尘许糗耶。极贫之人。谁当赤露无衣服者。若有衣服。岂无一线一针施人系疮。一指许财作灯炷耶。善男子。天下之人。谁现贫穷无其身者。如其有身见他作福。身应往助执役扫洒。亦得福报。故成实论云。扫一阎浮僧地。不如扫一手掌佛地 又四分律。及弥沙塞律云。昔佛在世时。跋提城内有大居士。字曰?薄H牟普涓挥写笸?ΑK嬉馑??芨?宋铩2种杏锌状笕绯抵帷9让鬃猿觥8疽园松?鬃鞣埂K撬牟勘?八姆嚼凑摺J彻什痪 F涠?郧Я浇稹S胨牟勘?八姆狡蛘摺K嬉馐┯滩痪 6?疽砸焕锵恪M克牟勘?⑺姆嚼雌蛘摺K嬉饬钭恪O愎什痪 E?砸焕缣锔?呗⒊雒鬃潭唷F渑?园松?取S胨牟勘?寺怼J持?痪 <夷诹技?糙骸8魇俏腋AΑ,荼诣佛请问。是谁力耶。佛言。汝等共有。昔王舍城有一织师。织师有妇。又有一儿。儿又有妇。有一奴一婢。一时共食。有辟支佛来就舍乞食。各欲当分舍与。辟支佛言。各减少许。于汝不少在我得足。即共从之。辟支食已。于虚空中现诸神变方去。织师眷属舍命。生四天王天。至于他化。展转七反。余福此生果报齐等。又净业障经云。若菩萨观悭及施不作二相。持戒毁戒不作二相。嗔恚忍辱。懈怠精进。乱心禅定。愚痴智慧不作二相。是则名为净诸业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