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诸经要集 第十七卷(9)

亦不懈怠 恭敬贤圣 从人道来 设见沙门 持戒多闻 至心承事 从人道来 供事诸佛 正法众僧 随时闻法 从人道来 闻法能知 闻恶不为 速还泥洹 从人道来 此是人

  亦不懈怠  恭敬贤圣  从人道来
  设见沙门  持戒多闻  至心承事
  从人道来  供事诸佛  正法众僧
  随时闻法  从人道来  闻法能知
  闻恶不为  速还泥洹  从人道来
  此是人相  粗说其貌
  第六天相者
  依须弥山  有五种天  本所造缘
  其相不同  腰细脚粗  恒喜含笑
  智者当察  从曲天来  意好微妙
  少于资财  见斗则惧  从尸天来
  身长体白  颜色端正  不好火光
  从婆天来  常怀悦豫  闻恶不懅
  不从彼受  从乐天来  思惟忍苦
  好分别义  慈孝父母  毗沙天来
  宿不乐家  喜游林薮  志念女色
  从三天来  财宝虽多  生卑贱家
  心乐清净  从三天来  任己自行
  所为不克  望断愿达  从炎天来
  意喜他淫  不守己妻  为鬼所使
  他化天来  承事父母  恒法则义
  己短彼受  兜率天来  非道求道
  心无吝想  不乐在家  从梵天来
  意愿性质  恒贪睡眠  亦不解法
  无想天来  六趣众生  各有元本
  性行不同  志操殊异
  归信缘第三
  如那先比丘问佛经云。时有弥兰王。问罗汉那先比丘言。人在世间作恶至百岁。临欲死时念佛。死后生天。我不信是语。复言杀一众生。死即入泥犁中。我亦不信是也。那先比丘问王。如人持小石置在水上。石浮耶没耶。王言。其石没也。那先言。如令持百枚大石置在船上。其船没不。王言。不没。那先言。船中百枚大石因船故不得没。人虽有本恶。一时念佛。用是不入泥犁便生天上。何不信耶。其小石没者。如人作恶不知佛经。死后便入泥犁。何不信耶。王言。善哉善哉。那先比丘言。如两人俱死。一人生第七梵天。一人生罽宾国。此二人远近虽异。死则一时俱到。如有一双飞鸟。一于高树上止。一于卑树上止。两鸟一时俱飞其影俱到地耳。那先比丘言。如愚人作恶得殃大。智人作恶得殃小。譬如烧铁在地。一人知为烧铁。一人不知。两人俱取。然不知者手烂大。知者小坏。作恶亦尔。愚者不能自悔故。其殃得大。智者作恶。知不当为日自悔过故。其殃少耳
  又四品学经云。凡俗之人或有不如畜生。畜生或胜于人。所以者何。人作罪不止。死入地狱。罪毕始为饿鬼。饿鬼罪毕转为畜生。畜生罪毕乃还为人。以畜生中毕罪。便得为人。是故当勤作善。奉三尊之教。长离三恶道受天人福。后长解脱
  又四十二章经云。佛言。天下有五难。贫穷布施难。豪贵学道难。制命不死难。得睹佛经难。生值佛世难
  又杂譬喻经云。有十八事于世甚难。一值佛世难。二正使值佛得为人难。三正使成人在中国生难。四正使在中国生种姓家难。五正使在种姓家。四支六情完具难。六正使四支六情完具。得财产难。七正使得财产值善知识难。八正使值善知识具智慧难。九正使得智慧具善心难。十正使得善心能布施难。十一正使能布施。欲得贤善有德人难。十二正使得贤善值有德人。往至其所难。十三正使至其所得宜适难。十四正使得宜适。得受听说难。十五正使听说。得正解智慧难。十六正使得解能受深经难。十七正使能受深经。得如说修行难。十八正使能受深经。得如说修行。得证圣果难。是为十八事难
  又罪业报应经偈云
  水流不常满  火盛不久然
  日出须臾没  月满已复缺
  尊荣豪贵者  无常复过是
  故知。人身难遇易失。以易失故不须生着。当知人身念念近死。如牵猪羊诣于屠所。故涅槃经云。观是寿命。常为无量怨仇所绕。念念损减无有增长。犹如瀑水不得停住。亦如朝雾势不久停。如囚趣市步步近死
  又摩耶经偈言
  譬如旃陀罗  驱牛就屠所
  步步近死地  人命疾过是
  又叔迦经中说。叔迦婆罗门子。白佛言。在家白衣。能修福德善根胜出家者。是事云何。佛言。我于此中不定答。出家或有不修善根。则不如在家。在家能修则胜出家(为判而言出家之人明解法多故胜在家希故故说不如出家人也)又三千威仪云。出家人所作业务者。一者坐禅。二者诵经法。三者劝化众事。若具足作三业者。是应出家人法。若不行者。徒生徒死唯有受罪之因。又百喻经云。昔有一人。事须火用及以冷水。即便宿火以燥灌盛水置于火上。后欲取火而火都灭。欲取冷水而水复热。火及冷水二事俱失。世间之人。入佛法中出家求道。既得出家。还念妻子五欲之乐。由是之故失其功德之火。兼失持戒之水。念欲之人亦复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