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丈夫论 卷上 提婆罗菩萨造 北凉沙门道泰译 施胜品第一 敬礼等正觉 大悲哀世尊 因彼起正法 三界中真济 众中第一尊 无量功德藏 菩萨本所行 我当说少分 我今哀愍彼 开演妙施门 一切诸贤士 应当欢喜听 菩萨行施时 大地皆震动 巨海涌众宝 慧云雨妙花 无心犹如是 况有情识者 菩萨施广大 犹如虚空界 假使五通仙 充满十方刹 听闻犹尚难 况复分别说 无有地方所 而不以求施 净水浸大地 无有不遍处 无有一切物 菩萨所未施 无有一众生 不曾受施者 论者语大地 一切应礼汝 何故礼大地 菩萨行施处 菩萨一日施 种种众杂物 辟支佛百劫 不能知边际 所以不能知 大悲为施体 能成种智果 施因为最大 此是智者说 施能到彼岸 若一到彼岸 诸度悉具足 波罗蜜义者 名为和集声 譬如多人处 名之为大众 菩提之种子 能成大智果 一切众事具 莫不由施成 施是生天道 出世之胞胎 无相施为妙 平等为最胜 身及物皆施 无有所吝惜 一切处皆施 无有方所者 一切时皆施 无有不施时 于此四施中 心智常不动 如是行施者 名不思议施 若施一众生 一切尽蒙乐 若不如是施 是名为欺诳 虽名施一人 是为施一切 所以名一切 大悲心普故 大悲所以普 为求种智故 施佛及罗汉 世名良福田 不悲平等施 是为最胜施 无量财宝施 不如暂止息 悲心施一人 功德如大地 为己施一切 得报如芥子 救一厄难人 胜余一切施 众星虽有光 不如一月明 众生垢心重 所施恒为己 菩萨悲心施 如灰去众秽 救济慈悲施 普为群生类 如是慈悲施 功德无穷尽 如此微妙施 安乐诸众生 贪求佛智慧 心无有厌足 如是悲心施 能除无明障 开导愚冥者 使得智慧眼 能灭诸结使 消伏老病死 施与悲心俱 众生之甘露 施胜味品第二 大悲所起施 意愿成菩提 如是知见人 能成一切施 如是一切施 终成一味智 大悲心为体 能起种种施 种种救众生 得到于智处 能除诸爱结 及以无明垢 能令一切众 悉皆得安乐 如是悲心施 谁不生爱乐 大悲心所起 功德之施利 不能生爱乐 背离于救济 是人为爱系 菩提甚难得 诸欲求佛者 爱乐施甘味 智人喜惠施 甘乐菩提味 深见三有过 涅槃味甚乐 速疾欲远离 一念顷不住 又见于施乐 复过于涅槃 爱乐施自在 心则忘菩提 心既忘菩提 谓菩提难得 自观乐施心 由悲众生故 不觉施味乐 施有三乐味 一者求报施味。二者求解脱施味。三者求大悲心施味。此三种味者名增长乐味施 施主体品第三 受者得无量珍宝心大欢喜。施者行少施时心大欢喜。过于受者百千万倍。能如是施者是为第一行 成就救济者 饮大悲甘露 菩萨行此行 永除悭病老 菩萨悲心以施为体。世间众生以结使为体。纯以众苦以为一味。为得乐故行悲心施。日以照明为用。月以清凉为性。菩萨以悲为体。智慧及财施安乐于一切。如从歌罗逻乃至老时十时差别虽至于老不舍婴孩之相。菩萨虚渴施心救济众生亦不舍凡夫。离欲至于非想不离凡夫之相。菩萨不舍施心救济众生亦复如是。欲除施渴当饮大施之水。施渴暂息余渴不已。爱乐施故。一切众生依食而存。大悲亦尔。依施而存。菩萨法身不依饮食而得存济。大悲为食菩萨身存。悲心如火。欲施如饥。施与好食。菩萨乐与无有厌足。悲如大海施如沃焦。救济心为水如沃焦吞流。欲向菩提以众生为伴悲心为体。施无厌足如海吞众流无有止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