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诸宗部 >

大乘义章 第二十卷

大乘义章 第二十卷 远法师撰 净法聚果法中此卷有七门(五分法身义 五眼义 六通义 十力义 十号义 十八不共法义 百四十不共法义) 五分法身义四门分别(一释名 二辨相 三三学分别 四
大乘义章 第二十卷
  远法师撰
  净法聚果法中此卷有七门(五分法身义 五眼义 六通义 十力义 十号义 十八不共法义 百四十不共法义)
  五分法身义四门分别(一释名 二辨相 三三学分别 四三聚分别)
  第一释名。五分法身诸经多说。名字是何。谓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是其五也。此之五种义通因果。经中多就无学说之。无学之中统通大小。今论佛德。所言戒者。据行方便防禁名戒。防禁诸过永令不起。就实以论。法身体净无过可起。故名为戒。所言定者。据行方便息乱住缘。目之为定。就实而辨。真心体寂自性不动。故名为定。所言慧者。据行方便观达名慧。就实以论。真心体明自性无闇。目之为慧。言解脱者。据行方便免缚名脱。就实而辨。自体无累故曰。解脱。解脱知见者。据行方便知己出累。名解脱知见。就实以论证穷自实知本无染。名解脱知见。问曰。知见慧之别称。举一便足。何劳并说。龙树释言。知之与见亦有别义。或有是见而非是知。如彼小乘八忍之心。推求名见而未决了。故不名知。或有是知而不名见。如彼小乘尽无生智。于境决了故得名知。无学息求故不名见。今说异彼。知而是见。是故宣说解脱知见。于己所得观求名见。觉了曰知。又龙树云。为牢其义。知见并说。此之五种分别名分。又分是因。此之五种成身之因。故名为分。法名自体。此之五种无学自体。故名为法。又法是其轨则之义。此之五种成身之轨。故名为法。身者是体。此五佛体。故名为身。又德聚积亦名为身。名义如是(此初门竟)次辨其相。戒有三种。一别解脱戒。如遗教说。戒是正顺解脱之本。故名解脱。又复随分免绝业羁亦名解脱。散心受得不与定道二种心俱。故名为别。二者禅戒。亦名定共。禅定心边别有无作离恶法生。故名禅戒。此与定俱。有定则有。失定则舍。故名定共。三者道戒。亦名道共。圣道心边别有无作离过法生。故曰道戒。此与道俱。故名道共。此义如前三律仪中具广分别。于此三中。分果异因。偏取佛果俱生道戒以为戒身。摄因成果。一切皆是。次辨定身。定有二种。一者事定。谓世八禅。事中安心息除事乱。故名事定。二者理定。三三昧等。理中安心息除性乱。故名理定。取性违理。名为性乱。又住实际。除灭一切妄想分别。亦名理定。相之心名妄分别。此二定中。简果异因。唯取佛果相应理定为佛定身。摄因成果。一切皆是。次辨慧身。慧有二种。一者世智。了知世法。二第一义智。知第一义。此之二种并通因果。简果异因。果中之智是佛慧身。摄因成果。一切皆是。次论解脱。解脱有二。一有为解脱。无为圣道免绝羁缚。二无为解脱。灭谛涅槃灭离众缚。此二解脱并通因果。简果异因。果中解脱是佛如来解脱之身。因中则非。摄因成果。一切皆是。又就有为无为之中。分相言之。有为解脱是解脱身。无为则非。何故而然。解脱身者。是慧中差别。故有为是。无为非慧。所以不取。又复身者。是聚积义。有为功德有积聚义。故名为身。无为之法无积聚义。故不成身。摄相言之。一切皆是。问曰。无为无积聚义。云何成身。释言。身者是其体义。无为解脱亦是如来功德法体。故得名佛。故华严中说佛十身。始从愿身乃至智身。十中第九是其法身。论自释之。言法身者。谓无漏界。无漏界者。所谓涅槃。故无为法亦得成身。与华严中涅槃佛同。就有为中复有二种。一心解脱。断除四住。功德心净。二慧解脱。除灭无明。一切智净。此二通名解脱身矣。次辨知见。知见有二。一自知解脱。于己所得觉了分明。二知他解脱。知三乘人一切所得。此二通名知见身也。辨相如是(此二门竟)次约三学而为分别。戒定智慧是三学也。前五身中。初一是戒。次一是定。后三是慧。问曰。何故慧行之中独分为三。戒定各一。人亦释言。慧有多能。故独分三。戒定不尔。故各为一。一相且然。未可专定。云何不定。经中或时分戒为多。定慧各一。如六度门。前四戒学。第五是定。第六是慧。以戒行始。多法佐助方乃能成。故分为多。余不如是。故独为一。或时分定。戒慧各一。如彼四种无罪乐门。戒行为一。名出家乐。定分为二。谓远离乐及寂灭乐。初禅远离欲恶不善名远离乐。二禅已上觉观止息名寂灭乐。慧行为一。名菩提乐。禅定息苦乐相增强。故分为多。戒慧不尔。故独为一。或时分慧。戒定各。如七净门。慧中分五。所谓见净。度疑净。道非道净。行净。行断智净。戒行为一。名为戒净。定行为一。名为心净。除障离过慧有多能。故分为五。戒定不尔。故独为一。或戒定慧三行俱分。如八正门。戒分为三。正语正业及与正命。定分为二。正念正定。慧分为二。正见正思惟。良以诸行各有异相。所以并分。今说五身。偏分慧行。戒定各一。义当向前七净之门。良以法门离合非一。故不专定(此三门竟)次约三聚分别五身。色法心法是其三也。依如毗昙。五分法身要唯色心。初戒是色。余四是心。何故心中偏分为多。人多释言。心有多用。故分为多。色法不尔。所以为一。盖亦是其一相言之。未可专定。此义云何。经中或时广色略心。如十二入。或时广心而略其色。如五阴门。或时色心二事俱广。如十八界。或时色心二事俱略。如名色门。今说五身义当五阴。以此多门离合非一。故不专定。若依成实。初戒身中。作戒是色。无作是其非色非心。后四是心。如此说者。初一戒身非情为体。后四是情。问曰。何故非情法中独立为一。情法为四。人多释言。良以心法成人中强。故分为四。此非专定。经中或时分戒为多。如六度门。或分心为多如七净门。或戒与心并分为多。如八正门。宁可一定。依如大乘。戒通三业。说十善道以为戒故。于中作戒是色是心。身口作业名之为色。意地作业说以为心。无作是其色心之法。非色心事。色心止业从色心生。名色名心。非是形碍。复非虑知。以是义故非色心事。此义如前三聚戒中碍复非虑知以是义故非色心事如前三聚戒中具广分别。戒身如是。余四心法。若说无为解脱为身。解脱身亦非色心。五身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