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理既全遍一尘何故非小 以遍难小 既不同尘而小何得说为全体遍一尘 以小难遍。上皆约理望事难也 一尘全匝于理性何故非大 以遍难大 若不同理而广大何得全遍于理性 以大难遍。上皆约事望理难也 既成矛盾 矛镩也。即枪戈之类。盾干也。排也。昔人双卖。二事各叹其胜。叹盾云。矛刺不入。叹矛即云。能穿十重之盾。智者语云。我买汝矛还刺汝盾。入与不入。即无辞矣 义极相违 问以大小。意兼一。异答以一异。兼之大小 答曰理事相望各非一异故令全收而不坏本位先理望事有其四句 初二句正明遍尘非小之相 一真理与事非异故 因也 真理全体在一事中 宗也。上全遍下非小 二真理与事非一故。真理体性恒无边际 上定义宗。下正答难 三以非一即非异故 因也 无边理性。全在一尘 宗也 四以非异即非一故一尘理性无有分限 宗因例上。以非一非异为因。答理全遍尘而非小之宗矣 次事望理亦有四句一事法与理非异故全匝于理性 二事法与理非一故不坏于一尘 亦上定宗下正答也 三以非一即非异故一小尘匝于无边真性 四以非异即非一故一尘匝无边理而尘不大思之 宗因例上也。以非一非异为因。答尘全匝理。而不大之宗矣。初问答竟。二对后一节所喻为问答云 问无边理性全遍一尘时外诸事处为有理性为无理性 上开两关。下牒之而难 若尘外有理则非全体遍一尘若尘外无理则非全遍一切事义甚相违 每以理性字为大海字。以事字为波字读之为问亦得 答以一理性融故 标下约理四句 多事无碍故 标下约事四句。此皆因也 故得全在内而全在外。无障无碍 宗也 各有四句。先就理四句 一以理性全体在一切事中时不碍全体在一尘处是故在外即在内 前问外诸事处理性有无。今答云有也。前问有则非全。今答云全。谓理与多尘非异。故理性全体遍多尘。亦与一尘非异故。不妨还遍此一尘。且约名字而言。如一父对十子。一一全为其父也 二全体在一尘中时不碍全体在余事处 前问有无。今答有。父子反上也 是故在内即在外 三以无二之性各全在一切中故是故亦在内亦在外 理与内外非异故。同时能遍于内外 四以无二之性非一切故是故非内非外 理性虽能遍内外。理性恒非是内外 前三句明与一切法非异此之一句明与一切法非一良为非一非异故内外无碍 前难外事有理则不全遍于一尘。若全遍一尘。则不全遍于外事。今以非一非异。故内外皆全而无碍也 次就事四句 即前总标多事无碍故也。此就事者。前问所无。海波喻有。今影出之。若问者应云。一尘全遍理时。一切事亦全遍否。若遍则有重重之失。若不遍则多事不如理也 一一尘全匝于理时不碍一切事法亦全匝是故在内即在外 一遍不碍多遍也。谓一尘与理非异。故云云 二一切法各匝理性时不碍一尘亦全匝是故在外即在内 多遍不碍一遍也。父子反上 三以诸法同时各匝故是故全内亦全外无有障碍 诸法同时遍也。谓内外与理非异故。内外同时匝理性也 四以诸事法各不坏故彼此相望非内非外 一多之相。历然不坏。则性非一多。故居然非内外也 思之 问前理望事。以理在一为内。在多为外。今此以何为内外。答亦以一多为内外。但前先举理此先举事。故分二门尔故但一重问也。以一多皆即理。故全遍。非有多理。令事各遍。故第四句云。非内外也 三依理成事门 谓事无别体要因真理而得成立 上宗下因 以诸缘起 此有二因 皆无自性故 一也 由无性理事方成故 二也。真如随缘故中论云。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大品云。若诸法不空。即无道无果 如波要因于水能成立故。依如来藏得有诸法当知亦尔思之 胜鬘云。依如来藏故有生死。依如来藏故有涅槃。楞伽亦说。如来藏造业受报。起信论云。依如来藏故有生灭心等。问明品云。法性本无生。示现而有生等 四事能显理门 如影像表镜明。识智表本性。起信云。因无明能知名义。为说真觉等 谓由事揽理故则事虚而理实以事虚故全事中之理挺然露现。犹如波相虚令水体露现当知此中道理亦尔思之 须弥偈云。了知一切法。自性无所有。如是解法性。即见卢舍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