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中无数刹刹有佛难思 十方依正一尘中。无限遮那转法轮。此颂依中现依正也然依正二报一一如理在一事中分明显现。非因依人情识所解也 眼耳绝闻见身心何觉知 栴檀林里坐。鼻孔不知香。此颂上二句依正融通。是大菩萨遮那智境。声闻尚杜视听于嘉会。况凡夫迷妄身心。何能觉知矣。佛果云。现定见闻觉知是法。此法离见闻觉知。若着见闻觉知。即是见闻觉知。大凡达法之士。超出见闻觉知不住见闻觉知。却来受用见闻觉知。然则且道受用底一句。作么生道 闲堂行道夜静室坐禅时 经行坐卧中。受用法王法。此颂达法之士。四威仪中闲堂静室之内。或行道坐禅之时。受用融通包容理事之法乐也 日用自家底何烦寻路跂 闲堂行道全由我。静室安禅更在谁。此颂一身之事变融理事在自己。日用之中何必烦劳别寻玄道哉 四通局无碍门 法界华严大道场。纤毫不动一齐彰。义曰。通者事法体空也。局者不坏成事相也。一一事法互不相妨。故曰无碍。由前二门与理非异。故唯通也。今加非一义显成事体。故兼局也。故经云。随缘赴感靡不周。是通义也。而恒处此菩提座。是局义也。不动一位而遍在一切位中也。释第二门周遍义也 无在不在十方目前 遍住一致。远近齐彰。无在者。体空而遍十方远也。不在者。无所不在也。不坏相而住在目前近也。李长者云。无边刹境。自他不隔于毫端。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矣。又维摩经云。天女问舍利弗言。女身色相今何所在。舍利弗言。无在无不在。天女曰。一切亦复如是。夫无在无不在者。佛所说也 不动步而遍纵横孰是渠 一月在天。影分众水。此颂上句局不碍通。下句通不碍局也。故十方自在。无非达士之妙用也 尘尘非一异刹刹岂亲疎 当堂不正坐。谁赴两头机。此颂事非一则成事。义非异则体空义也。理非异则不变义非一则随缘义也。约悟者转物同己则似亲矣。迷者心随物转则疏远矣。今则通局无碍泯一异绝亲疎。物物明矣 柳帐长桥挂花裀小砌铺 头头尽露真消息。物物全彰古佛心。此颂目前实际性相圆融。信手拈来不劳心力 若明法尔力何用费功夫 本自圆成。不劳心力。此颂真如不守自性。从来法尔随缘。成柳帐而作花裀。全彰妙有。现天文而明地理。尽显真空。何劳妙辨以宣扬。岂假神通而显示。达者可尔。不用功夫。若乃情关固闭识锁难开。未明法尔全真。须假终南观智而冥会矣 五广狭无碍门 华藏世界所有尘。一一尘中见法界。义曰。由非异故一尘体空。悉能广容无边刹海。故名广也。由非一故不坏一尘。微细小相成事之体。故名狭也。广狭互融。故曰无碍。三门唯广。此兼狭义释。第三含容也 不动一毛包容无尽 芥纳须弥。上狭下广 毛端容刹海。刹海入毛端 正容依依入正。此颂上狭不碍广。下广不碍狭 刹海元非小。毛端本不宽各住自位。都无往来。此颂一多事法不坏相而更互容摄。唯智照可明。非识情所造 回眸觅即易。进步讨还难 肯来两手相分付。拟去千寻不可攀。此颂忘情反照却易相应以识十度进求诚难会矣。且如玄会终南观旨一句。作么生道 要会终南旨牛头尾上安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此颂帝心禅师广狭相参之妙句。下无私应须玄会耳 六遍容无碍门 唯一坚密身。一切尘中见。义曰。二四唯遍义。五唯容义。今合之同时具此二义也。一法望多时。虽普遍而即广容也。多法望一法时。摄一法在多法中。虽广容而即普遍也。遍即容容即遍。故曰无碍 一法望多同时遍摄 遍摄虽同时。说时多在后 一镜入多镜多身入一身 一身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此颂上句一法望多法。以喻显法也。下句多法望一法。即后门法。义在同时 时穷唯一念处极但纤尘 一念入多劫。一尘遍十方。此颂约时一念竖穷三际。约处一尘横遍十方。一法望多同时之义。在斯尔 见月休观指归家罢问津 得兔忘[竺-二+帝]。得鱼忘筌。此颂一念既悟见一一尘中同时遍摄互无障碍。如见月而不观指端。似到家而罢问关津矣 李陵居北塞元是汉朝臣 英雄不服蛮夷死。更筑高台望故乡。此颂李陵者。李广之子。名陵字少卿。前汉武帝时。将五千兵卒北征单于。因力不及遂陷番不回。特筑高台而望故乡。取一法望多法。不可以情所到也 七摄入无碍门 十方所有佛。尽入一毛孔。义曰。多法望一名摄入者。谓无多可遍无多可容。故曰摄入矣。正摄即入正入即摄。故曰无碍也。多法者是前所遍所容一切事法也。到此却为能摄能入矣。一法者是前能遍能容一事也。到此却为所摄所入也。言有前后法在同时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