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诸宗部 >

方等三昧行法 序

方等三昧行法 序 宋沙门遵式述 山门教卷自唐季多流外国。或尚存目录。而莫见其文。学者思之。渺隔沧海。方等三昧行法者。皇宋咸平六祀。日本僧寂照等赍至。虽东国重来。若西干
方等三昧行法 序
  宋沙门遵式述
  山门教卷自唐季多流外国。或尚存目录。而莫见其文。学者思之。渺隔沧海。方等三昧行法者。皇宋咸平六祀。日本僧寂照等赍至。虽东国重来。若西干新译。载披载沃。适奉醒醐。窃念方等至尊。禁法严密。苟不克由圣范。事出师心。岂唯招无益之诃。抑亦负余殃之责。南岳师躬行七载。理洞其微。位净六根。言符先佛。大师咨询有在。况发总持。垂此典谟。足可绳准。今时或坛场延袤。形像巍峨。行法则半任臆裁。律范则全由心匠。纵谓七众阶节。宁逾上首之科。虽曰像多无妙。要符表法之便。将恐未除故业。更贻新戚。染衣增垢。良用悲夫。然此行法六篇。后二不载者。修行备百录止观。受戒具出本经。存篇目者。令知法有始终也
  方等三昧行法
  隋智者大师说
  门人灌顶记
  方等秘法具六缘第一
  方等秘法识遮障第二
  方等秘法禁法第三
  方等秘法内律要诀第四
  方等秘法修行第五
  方等秘法受戒第六
  第一具六缘者(一法缘。二善知识。三前方便。四办衣。五行法。六供养)
  一法缘者。依经有总有别。总法者。如第一卷末。七众通行。七日要心行法。诵三篇咒。经云。尔时上首告恒伽言。若善男子善女人。愿欲闻者。汝当梦中住其人前。当现汝身。是人若见汝身。当教行如是实法。若欲行时。七日长斋。日三时洗浴。着净洁衣。坐佛形像作五色盖。用月八日十五日。行此法时。若众生犯五逆罪。身有白癞。若不除差。无有是处。若菩萨二十四戒。沙弥十戒。式叉摩那沙弥尼戒。比丘比丘尼戒。如是诸戒。若犯一一诸戒。当一心忏悔。若不还生。无有是处。除不至心。是名总相法也。言别相法者。如第四卷初。七众行法阶节各别。诵咒亦别。如经若有比丘。毁四重禁。至心忆念此陀罗尼咒。请一比丘为忏悔主。如经诵咒一千四百遍已。乃一忏悔。经八十七日。忏悔已。是诸戒根。若不还生。无有是处。若见比丘尼毁八重禁者。若欲灭八重禁罪。请一比丘为忏悔主。修行九十七日。诵咒四十九遍。乃一忏悔。随师修行。是诸恶业若不除灭。无有是处。若有菩萨受八重禁然后毁德者。诵咒六百遍。乃一忏悔。当忏悔时应请一比丘。在前立口自陈罪。经六十七日。于其梦想如上所说。若下劣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亦请一比丘。诵咒四百遍。乃一忏悔。如是次第四十七日已。如上所说。梦中得见二事者。当知是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住清净戒。是名别相行法。问第一卷末。上首七日要心通于七众。十恶五逆并得消除。何故第四卷初。乃各别行法。日有延促。诵咒亦别。答文殊大悲重请世尊。佛去世后。若有比丘犯于四重。比丘尼犯八重乃至菩萨戒。又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犯重禁者。如是等罪当云何灭。佛言。因汝问故我今当说。汝若不问我终不说。今既明忏法各异。日数不同。故知上首七日要心。不可令犯重过者。修行此实法也。何以故。现生所犯业障尤重。若不加其功行。灭罪无由。是以世尊哀愍。文殊致问。浊恶世时救于七众地狱衰恼。故立别相忏悔
  八十七日忏悔法者(此法唯大比丘应行)
  咒曰
  离婆离婆帝 仇呵仇呵帝 陀罗离帝 尼呵罗帝 毗摩离帝 莎诃(忏四重禁诵。一千四百遍已乃一忏悔)
  九十七日忏悔法(此唯大比丘尼应行忏八禁)
  咒曰
  阿隶离婆其罗帝 罗帝婆摩罗帝 阿摩罗帝 莎诃(如上忏八重禁诵咒四十九遍乃一忏悔)
  六十七日忏悔法(此唯受菩萨戒者应修行之)
  咒曰
  婆罗隶 仇那罗隶 其那罗隶 伽那隶阿隶那隶 阿帝那帝 阿帝那隶 莎诃(忏八重禁诵咒六百遍。已乃一忏悔)
  四十七日忏法(此唯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行。式又经虽不说。义亦应行)
  咒曰
  律伽罗帝 慕伽罗帝 阿帝摩罗帝 郁伽罗帝 婆罗帝婆座罗蝎帝 座罗蝎帝豆罗奢蝎帝 毗奢蝎帝 离婆蝎帝 婆罗隶阿隶 其罗隶阿隶持罗隶阿隶提兰隶阿隶 毗罗阿隶莎诃(如上忏犯重禁诵咒四百遍乃一忏悔)
  如上忏悔。并请一比丘解内外律仪者(谓大小乘律。及男女二部为忏悔。主也)应自陈罪。向形像前令彼了闻。所求境界如经文说。道场之法。衣服道具。护净洗浴。一依七日行法不求梦王相。不限人数多少。入道场亦无定曰。力办即作。若有行者。自检经文。此略不载(如上所犯。各别行已。然始得行上首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