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陀偈经 弥陀本愿取土之相 惟念法比丘 乃从世饶王 发愿喻诸佛 誓二十四章 世世见诸佛 垓数无有量 不废宿命行 功德遂具成 世界名清净 得佛号无量 国界平夷易 丰乐多上人 佛寿十方沙 光明普无边 菩萨及弟子 不可算称量 若欲见彼佛 莫疑亦莫虑 有疑在胎中 不合五百年 不疑生基坐 叉手无量前 愿欲遍十方 须叟则旋还 首楞严经 势至获念佛圆通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提。斯为第一 长水疏曰。无量寿亦名无量光。一专为忆如佛。一人专忘。谓不念者。如是众生见佛不定。故云若逢不逢等。佛与众生忆念相应。故如形影。念佛心者。初即以生灭心缘佛相好。专注一境心无间。然见佛相好。如镜现像。复观所念之佛。俱为虚妄。本无自性。从念想现。故能念之心已起。未起自何而有。不见一法毕竟空寂。本来离念。离念相者。等虚空界。无所不遍。法界一相。即是如来平等法身。故曰入无生忍。我既得度。众生与我无异。无异之性互相关涉。故念佛者。我皆摄之。念属意根。意即诸根所依。故云都摄。念即无念。故云净念。不以念间故云相继。集解曰。以证验修。念佛之心。不可单约事解。念存三观。佛具三身。心破三惑。无生忍位。方可得入 鼓音王经 弥陀国城父母亲属 佛在赡波大城。法会说西方安乐世界阿弥陀佛。若人能持名号。临欲终时。彼佛大众。往此人所。令其得见。见已欢悦。所生之处。永离胞胎秽欲之形。宝莲华中。自然化生。其国号清泰圣王。其城纵广十千由旬。于中充满刹利之种。阿弥陀佛父。名月上转轮圣王。其母名殊胜妙颜。子名月明。奉事弟子。名无垢称。智慧弟子。名曰揽光。神足精进。名曰大化。魔主名曰无胜。有提婆达多。名曰寂静。若人诵此鼓音声王大陀罗尼。十日十夜。六时专念敬礼彼佛。坚固正念。悉除散乱。念念不绝。十日之中。必见彼佛。并见十方如来及所住处。唯除重障钝根之人。所不能睹(咒广不录) 孤山弥陀疏曰。鼓音王经。既有女人及恶逆者。岂非弥陀现秽土耶。天竺决疑曰。天亲论女人根缺不生。鼓音王佛母。且指初降生时。成正觉已。国土随净。必无女人。其母或转成男子。如此方龙女。或复命终。如悉达母。二家所说。天竺为正。以经所说远离胞胎秽欲。佛劝人往生故。但对机不等。与诸经少差降耳 阿弥陀经 极乐过十万亿佛土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霅川新疏曰。极乐之土有四不同。所谓同居方便实报寂光。前三传传而论。有苦有乐。唯寂光乃至极之乐耳。同居中有二。谓同居秽同居净。今经所明。是同居净。佛意意令行人至寂光之乐。而彼未宜。且令取于同居之净。既至彼净。则究竟寂光之乐可期矣。大哉圣人善权。其若是乎 十疑论问曰。西方去此十万亿佛刹。凡夫劣弱。云何可到。答为对凡夫肉眼生死心量说耳。西方去此十万亿刹。但使众生净土业成者。临终在定之心。即是净土受生之心。动念即是生净土时。为此观经云。弥陀佛国。去此不远。又业力不可思议。一念即生。不须愁远。又如人梦。身虽在床。而心意识。遍至他方。生净土亦尔。不须疑也 自信录曰。极乐去十万亿刹。凡夫命终顷刻至者。自心本妙耳。如楞严曰。汝犹未明。一切浮尘。诸幻化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殊不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以此推之。当命终时。染浊缘离。故娑婆当处幻灭。清净缘合。故极乐当处幻生。此灭彼生。间不容发。亦何顷刻之可论乎。抑见终日取舍。而未尝取舍者矣 |